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1188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2: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外护套,外护套外侧设有标识线,外导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组漏泄槽,每组漏泄槽包括两个槽孔,每组漏泄槽的两个槽孔按开口同向排列或按开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两条侧臂和一条底臂;通过在泄漏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开设漏泄槽,向外辐射电磁波,通过调整槽孔的侧臂和底臂的臂宽、侧臂的夹角度数、侧臂的长度、两个槽孔的节距大小,使得漏泄槽辐射的频宽在50MHz~2700MHz范围,并在此频率范围内几乎无谐振点,保证移动、联通和电信和TD-LTE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顺畅地传输。(*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外护套,外护套外侧设有标识线,外导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组漏泄槽,每组漏泄槽包括两个槽孔,每组漏泄槽的两个槽孔按开口同向排列或按开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两条侧臂和一条底臂;通过在泄漏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开设漏泄槽,向外辐射电磁波,通过调整槽孔的侧臂和底臂的臂宽、侧臂的夹角度数、侧臂的长度、两个槽孔的节距大小,使得漏泄槽辐射的频宽在50MHz~2700MHz范围,并在此频率范围内几乎无谐振点,保证移动、联通和电信和TD-LTE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顺畅地传输。【专利说明】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
本技术涉及通讯线缆
,尤其涉及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
技术介绍
随着高铁和城市轨道交通的飞速建设,国家对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公网通信越来越规范化,要求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必须将不同频率的信号融合在一个POI中。同时移动运营商设计系统时要求产品必须满足未来TD-LTE通信频率。这就要求电缆不仅能够使用在宽泛的频率范围,还能够在高速移动的交通设施中平稳的使用。现有的漏泄同轴电缆的结构由内导体、绝缘体、外导体和外护套由里到外依次构成。通过外导体表面设置的开槽口按照一定周期性、规律性的向外辐射电磁波,每个开槽口都相当于一个辐射源,辐射出的电磁波被周围的无线接收器接收,适用于无线信号传播不稳定的隧道、坑道、地下铁路、地下建筑等环境中,兼有信号传输线和收发天线的双重功能。但是现有的漏泄同轴电缆的使用频率范围为800MHz?2400MHz,频带较窄,同时电缆存在辐射波动性较大的缺点,宽频移动通信系统不适合应用,无法使得移动、联通和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TD-LTE通信系统融合在一个POI中。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能够拓宽泄漏同轴电缆使用频宽,使用频率范围达到50 MHz?2700MHz,并能够在使用频率范围内具有无谐振点的特性,保证移动、联通和电信和TD-LTE无线通信系统信号进行融合传输。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外护套,外护套外侧设有标识线,所述的外导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组漏泄槽,每组漏泄槽包括两个槽孔,每个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组漏泄槽的两个槽孔按开口同向排列或按开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两条侧臂和一条底臂,两条侧臂的夹角范围为150° —175°,侧臂和底臂的臂宽范围为0.5mm — 3.0mm,侧臂长度范围为IOmm—50mm,两个槽孔的中心节距为20mm—210mm。外导体的外表面采用轧纹结构,沿外导体轴向方向呈波浪状。所述的标识线、内导体轴心、漏泄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标识线与漏泄槽位于内导体轴心两侧。本技术通过在泄漏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开设漏泄槽,向外辐射电磁波,通过调整槽孔的侧臂和底臂的臂宽、侧臂的夹角度数、侧臂的长度、两个槽孔的节距大小,使得漏泄槽辐射的频宽在50 MHz?2700MHz范围,并在此频率范围内几乎无谐振点,保证移动、联通和电信和TD-LTE无线通信系统能够顺畅地传输。【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外导体外表面轧纹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漏泄槽槽口同向排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漏泄槽槽口反向排列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漏泄同轴电缆耦合损耗测试图;图6为本技术测试的漏泄同轴电缆2m处耦合损耗测试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包括内导体I,内导体I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2、外导体3、绕包层4和外护套5,外导体3的外表面采用轧纹结构8,沿外导体3轴向方向呈波浪状,轧纹结构8能够保证漏泄同轴电缆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外导体3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组漏泄槽6,每组漏泄槽包括两个槽孔,每个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组漏泄槽的两个槽孔按开口同向排列(如图3所示)或按开口反向排列(如图4所示),槽孔包括两条侧臂9和一条底臂10,两条侧臂9的夹角α范围为150° —175°,侧臂9和底臂10的臂宽L3范围为0.5mm—3.0mm,侧臂9的长度L2范围为IOmm — 50mm,两个槽孔的中心节距LI为20mm — 210mm。外护套5外侧设有标识线7,标识线7、内导体轴心、漏泄槽6在同一条直线上,且标识线7与漏泄槽6位于内导体轴心两侧,标识线7与漏泄槽呈180°,可使施工人员迅速的判断出漏泄槽方向,方便施工。本技术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的外导体上沿轴向方向上开设的漏泄槽为“U”型结构或者倒置的“U”形结构,因为波在空间传输的过程中损耗较大,所以通过改变槽孔的方向与组合结构,调整槽孔的形状的结构尺寸和槽孔中心节距,在槽孔处抑制波的损耗,是电磁波传输距离更远,频带更宽。所以本技术漏泄同轴电缆通过改变槽孔的方向、组合,调整槽型的结构尺寸和槽孔中心节距,以实现在50MHz?2700MHz非常宽的频率范围内,将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以及TD-LTE无线通信系统信号融合传输。漏泄槽6的形状和结构尺寸可根据使用频段和无线盲区覆盖距离的不同而改变,本技术中两条侧臂9的夹角α范围为150° —175°,侧臂9和底臂10的臂宽L3范围为0.5mm一3.0mm,侧臂9的长度L2范围为IOmm—50mm,两个槽孔的中心节距LI为20mm—210mm。由于实际情况使用频段和无线盲区覆盖距离的不同,因此,需要提前对现场进行测量,之后人工判断本技术的漏泄槽各项参数值,使之达到预设的频宽范围。经过试验,本技术能够使得漏泄槽辐射的频宽在50 MHz?2700MHz范围,并在此频宽的使用范围内没有谐振点;并且耦合损耗波动非常小,小于2dB,高速铁路环境中误码率(BERs)低于10_8,较小的耦合损耗波动及较低的误码率对移动通信系统信号传输十分有利。如图5和图6所示,本技术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产品在使用频段内具有较小的耦合损耗值。其中横坐标代表实验时,接收天线的中心与测试电缆功率输入端之间的水平距离(O — 50m),纵坐标代表对应接收天线中心测试点的耦合损耗值,图6所示,在距离电缆2米处测量95%概率下的耦合损耗为60.lldB。本技术所述的漏泄同轴电缆产品,具有较宽的使用频带,频带范围为50MHf2700MHz,并且在通用的使用频带范围内没有谐振点,通用的使用频带为间段性的,并非连续性的,例如108 MHz左右、280 MHz左右、350 MHz左右、420 MHz左右、500 MHz左右、700 MHz左右等等。漏泄同轴电缆产品传输衰减测试值在50ΜΗζ?2700ΜΗζ的频率范围内均匀平滑变化,满足移动、联通和电信和TD-LTE无线通信系统的使用需求。【权利要求】1.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外护套,外护套外侧设有标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体沿轴向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频率、使用范围内无谐振点的漏泄同轴电缆,包括内导体,内导体外层由内到外依次套设有绝缘层、外导体、绕包层和外护套,外护套外侧设有标识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导体沿轴向方向开设有多组漏泄槽,每组漏泄槽包括两个槽孔,每个槽孔呈“U”形或倒置的“U”形,每组漏泄槽的两个槽孔按开口同向排列或按开口反向排列,槽孔包括两条侧臂和一条底臂,两条侧臂的夹角范围为150°—175°,侧臂和底臂的臂宽范围为0.5mm—3.0mm,侧臂长度范围为10mm—50mm,两个槽孔的中心节距为20mm—210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革尚爱民王胜军王如彬张永峰睿敏许鹏
申请(专利权)人:焦作铁路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