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91176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9 12:15
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涉及防雷技术。其插脚,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对弯折成所述楔形的该金属片形成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一段的起点包塑固接于防雷模块的外壳,包塑固接第一段的起点之防雷模块外壳的该平面称为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且第一段垂直于所述底面;第二段为弯折部;第三段倾斜地张开式伸向所述底面;还包括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构成一体,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段。支撑条的定位性强,增强了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接触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效果好。所述支撑条与防雷模块外壳一次成型(注塑),制作便利,结构牢固,成本低廉。(*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涉及防雷技术。其插脚,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对弯折成所述楔形的该金属片形成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一段的起点包塑固接于防雷模块的外壳,包塑固接第一段的起点之防雷模块外壳的该平面称为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且第一段垂直于所述底面;第二段为弯折部;第三段倾斜地张开式伸向所述底面;还包括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构成一体,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段。支撑条的定位性强,增强了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接触的稳定性;结构简单,效果好。所述支撑条与防雷模块外壳一次成型(注塑),制作便利,结构牢固,成本低廉。【专利说明】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
本技术涉及防雷技术,尤指一种插脚及使用该插脚的防雷模块。
技术介绍
雷击对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及人畜会造成很大的危害。为了避免或雷击造成的危害,在建筑物、电子电气设备上广泛安装防雷器(防雷模块)。过电压和过电流通过防雷器后,会削弱到可接受的范围。防雷器用于各种室内和室外的场合,如在配电箱(电源柜、信号柜、分线柜等)内设置防雷模块,形成电源防雷箱等。以保护设备的安全。防雷模块通常包括压敏电阻、放电管、用于雷击时报警的摆杆(或压杆)及外壳腔体等,压敏电阻、放电管及摆杆等封装于外壳腔体内,形成紧凑的一体结构。防雷模块通过安装座配装于配电箱或信号箱等设备,防雷模块与安装座匹配形成整套装置。防雷模块上的插脚与安装座上的插孔形成插接配装,防雷模块上的插脚为压敏电阻、放电管等组成的防雷模块电路与被保护电路的连接端,安装座上的插孔连接被保护电路。因此,防雷模块上的插脚与安装座上的插孔必须时刻保持良好的电连接,否则,防雷模块的防雷保护作用就会大打折扣。尤其在铁路场站、机场等震动频繁且震动大的环境中配置的电源防雷柜或信号防雷柜,遭受频繁震动,工作环境很不稳定,现有技术的防雷模块的插脚在频繁震动的环境下存在一些缺陷:其一,如图1所不,现有技术的防雷模块的一种插脚40,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对弯折成所述楔形的该金属片形成第一段41、第二段42及第三段43,第一段的起点包塑固接于防雷模块I的外壳2,包塑固接第一段41的起点之防雷模块外壳2的该平面称为防雷模块外壳2的底面3,且第一段41垂直于所述底面3 ;第二段42为弯折部并形成所述楔形的小头端;第三段43倾斜地张开式伸向所述底面3,且第三段43的尾端与底面3不接触成为自由端,第三段43的尾端与其相对的第一段的部位共同形成所述楔形的大头端;当插脚4插进插孔时,第二段42作引导进入插孔,第一段41及第三段43与插孔壁接触,由于第三段43的尾端倾斜地张开,尾端便受到相触的插孔壁的挤压,随之第一段41也受到顶推及挤压,致使第一段41与相触的插孔壁紧紧接触。但是,这种“紧紧接触”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改变。因为:I)第一段41与相应插孔壁的接触及定位主要靠来自第三段43的尾端的推挤力,时间一长,金属材料容易产生疲劳,第三段43的尾端受到的推挤力会变弱,对第一段41的推挤力也会随之变弱,第一段41与相触的插孔壁的接触会出现松动。2)在长期遭受频繁震动的情况下,第三段43的尾端直接产生振动(因为第三段43的尾端为自由端,可能出现的振动还会出现类似共振的增幅)更容易出现松动,第一段41与相触的插孔壁的接触也会更易松动。插脚40与插孔的松动造成电接触不良,导致防雷模块工作不正常。其二,插脚与插孔的松动造成电接触不良所导致防雷模块工作不正常与防雷模块本身的故障交织混杂在一起,容易对防雷模块本身故障的检查产生误判,增加排查工作量。一个配电箱或信号箱中控制许多条线路,往往安装许多防雷模块,如500线等。这么多防雷模块安装在一起,一旦产生故障,排查工作量很大,而且插脚与插孔的松动产生的防雷模块工作不正常会是大量的,尤其增加了排查工作量。其三,如若增厚插脚金属片,因铜是贵重金属,一是增加成本大,而是消耗资源大,三是防止松动的效果未必很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现有技术的防雷模块的插脚与插孔的接触容易松动、造成电接触不良导致防雷模块工作不正常的不足,提供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该插脚与插孔的接触不容易松动,不会产生因接触问题而导致的防雷模块工作故障。为此,本技术一种插脚及防雷模块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插脚,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对弯折成所述楔形的该金属片形成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一段的起点包塑固接于防雷模块的外壳,包塑固接第一段的起点之防雷模块外壳的该平面称为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且第一段垂直于所述底面;第二段为弯折部并形成所述楔形的小头端;第三段倾斜地张开式伸向所述底面,且第三段的尾端与底面不接触成为自由端,第三段的尾端与其相对的第一段的部位共同形成所述楔形的大头端;还包括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构成一体,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段。所述支撑条与第一段接触之面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垂直,致使所述支撑条与第一段相贴整合;所述支撑条与第三段相对的一面之靠近第二段的部位具有一倾斜段,致使所述支撑条与第三段之间具有一张开角度。所述张开角度为大于或等于10度并小于或等于20度。所述支撑条为刚性件。一种防雷模块,其插脚为本技术的所叙述的插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其一,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与第一段接触之面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垂直,致使所述支撑条与第一段相贴整合,从而改变了现有技术之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的接触及定位主要靠来自第三段的尾端的推挤力情况。本技术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的接触及定位来自两方面:第一,来自所述支撑条对第一段的推挤力,所述支撑条为刚性件且与第一段相贴整合,当插入插孔后,受插孔大小的局限,所述支撑条势必推挤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接触,由于所述支撑条的定位性强,增强了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接触的稳定性;第二,来自第三段的尾端对第一段的推挤力。在这两种推挤力的共同作用下,第一段与相应插孔壁的稳定接触如同下了 “双保险”,尤其是所述支撑条的推挤力更稳定,受材料疲劳变化影响的可能性大大消弱,受频繁震动产生松动的可能性也大大降低,在相应的使用期限内不会出现,而且其使用期限(即寿命)会大大延长。其二,结构简单,效果好。所述支撑条与防雷模块外壳一次成型(注塑),制作便利,结构牢固,成本低廉。其三,如不需增厚插脚金属片,节约铜材,利于可持续发展。【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插脚与防雷模块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插脚与防雷模块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示意图;图4为使用本技术插脚的防雷模块示意图。图1中:1、防雷模块;2、外壳;3、底面;40、插脚,41、第一段;42、第二段;43、第三段。图2至4中:1、防雷模块;2、外壳;3、底面;4、插脚,41、第一段;42、第二段;43、第三段;44、支撑条;441、倾斜段;45、张开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介绍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至图3所示,一种插脚4,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脚,包括一金属片相对弯折成其两端头分别为大头与小头的楔形,相对弯折成所述楔形的该金属片形成第一段、第二段及第三段,第一段的起点包塑固接于防雷模块的外壳,包塑固接第一段的起点之防雷模块外壳的该平面称为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且第一段垂直于所述底面;第二段为弯折部并形成所述楔形的小头端;第三段倾斜地张开式伸向所述底面,且第三段的尾端与底面不接触成为自由端,第三段的尾端与其相对的第一段的部位共同形成所述楔形的大头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在第一段与第三段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支撑条,所述支撑条的一端与防雷模块外壳的底面构成一体,所述支撑条的另一端插入第二段。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誉湘陈利安孙辉王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华炜雷电防护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