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846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20:53
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支撑结构结合于电子装置的壳体,支撑结构包括:气缸模块,包括外壁及内壁,藉由二者形成气缸空间,外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及第二开口,内壁包括贯通孔;操作件,可移动地结合于壳体,操作件包括穿过外壁密封贯通孔的密封部;以及可挠性支撑件,可移动地结合于气缸模块并贯穿第一及第二开口,可挠性支撑件包括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位于气缸空间内,以藉由外壁、内壁及二活塞结构分隔气缸空间为第一及第二封闭空间;贯通孔连通二封闭空间;藉由驱动操作件使密封部脱离贯通孔,使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产生作用力,推动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壳体的方向弯曲以突出壳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操作上具有便利性及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支撑结构结合于电子装置的壳体,支撑结构包括:气缸模块,包括外壁及内壁,藉由二者形成气缸空间,外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及第二开口,内壁包括贯通孔;操作件,可移动地结合于壳体,操作件包括穿过外壁密封贯通孔的密封部;以及可挠性支撑件,可移动地结合于气缸模块并贯穿第一及第二开口,可挠性支撑件包括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位于气缸空间内,以藉由外壁、内壁及二活塞结构分隔气缸空间为第一及第二封闭空间;贯通孔连通二封闭空间;藉由驱动操作件使密封部脱离贯通孔,使第一及第二活塞结构产生作用力,推动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壳体的方向弯曲以突出壳体。本技术在操作上具有便利性及实用性。【专利说明】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子装置的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特别是一种使用及收纳方便的支撑结构及应用该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计算机屏幕或一体化(All-1n-One)的计算机装置,大多使用一个支撑架来支撑设有屏幕端的主体部分,而支撑架与该主体部分会以枢轴、铰链或万向接头等作为连接组件,以便于使用者依自身需求调整该主体部分的摆设角度或位置。然而,这类支撑架为了提供主体部分稳定且足够的支撑力,在结构设计上必须具备一定体积,且支撑架与主体部分各自独立,使得这类支撑架并不利于收纳;在装箱运送前述电子装置时,因为支撑架的存在,往往需要选用较大型的纸箱,反而造成纸箱内的多余空间的浪费,并且在运送时极为不便。因此,需要创作出一种使用及收纳方便的支撑结构,应用于前述电子装置上,以解决先前技术的缺失。从而,需要提供一种支撑结构及电子装置来满足上述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使用及收纳方便的支撑结构。本技术的另一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前述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为达到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结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一壳体,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气缸模块、一操作件以及一可挠性支撑件;该气缸模块包括一外壁及一内壁,藉由该外壁及该内壁形成供一流体流动的一气缸空间,该外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内壁包括一贯通孔;该操作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壳体,该操作件包括一密封部,该密封部穿过该外壁以密封该贯通孔;该可挠性支撑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气缸模块并贯穿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该可挠性支撑件包括一第一活塞结构及一第二活塞结构,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位于该气缸空间内,以藉由该外壁、该内壁、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分隔该气缸空间为一第一封闭空间及一第二封闭空间;该贯通孔连通该第一封闭空间及该第二封闭空间;其中藉由驱动该操作件以使该密封部脱离该贯通孔,使得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藉由该流体的变化产生作用力,并推动该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该壳体的方向弯曲以突出该壳体。本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一壳体以及一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结合于该壳体,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气缸模块,该气缸模块包括一外壁及一内壁,藉由该外壁及该内壁形成供一流体流动的一气缸空间;该外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内壁包括一贯通孔;一操作件,该操作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壳体,该操作件包括一密封部,该密封部穿过该外壁以密封该贯通孔;以及一可挠性支撑件,该可挠性支撑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气缸模块并贯穿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该可挠性支撑件包括一第一活塞结构及一第二活塞结构,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位于该气缸空间内,以藉由该外壁、该内壁、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分隔该气缸空间为一第一封闭空间及一第二封闭空间;该贯通孔连通该第一封闭空间及该第二封闭空间;其中藉由驱动该操作件以使该密封部脱离该贯通孔,使得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藉由该流体的变化产生作用力,并推动该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该壳体的方向弯曲以突出该壳体。藉此设计,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在无需使用时能够收纳于壳体内,而使用者藉由驱动操作件使得可挠性支撑件凸出壳体外,即可提供电子装置的支撑功能,在操作上具有便利性及实用性,并且减少空间及材料成本上的花费。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能提供产业上利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技术专利。【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应用于电子装置的结构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气缸模块的横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可挠性支撑件的示意图。图4A是应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在可挠性支撑件收纳时的横向剖面图。图4B是应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在可挠性支撑件收纳时的纵向剖面图。图5A是应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在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壳体的方向弯曲时的横向剖面图。图5B是应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在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壳体的方向弯曲时的纵向剖面图。图6是应用本技术的支撑结构的电子装置在可挠性支撑件完全突出壳体时的横向剖面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支撑结构10气缸模块11外壁111第一开口112第二开口113第一通道114第二通道12内壁121贯通孔13凹陷部14辅助固定部15限位部20操作件21密封部22驱动部23枢接部30可挠性支撑件31本体311第一侧311a主支撑部311b条状结构 312第二侧32第一活塞结构321第一连接面322第一受压面33第二活塞结构331第二连接面332第二受压面34强化件40复位件S气缸空间SI第一封闭空间S2第二封闭空间5电子装置50壳体51第一壳体511枢接座52第二壳体521第一镂空部522第二镂空部【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请参考图1,图1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I应用于电子装置5的结构分解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支撑结构I应用于电子装置5。电子装置5包括壳体50,在壳体50内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结合并容置本技术的支撑结构I。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壳体50包括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2 ;电子装置5在第一壳体51的一侧定义为可以结合显示单元(图未示)的前侧,而第二壳体52的另一侧则定义为背侧;藉由结合第一壳体51及第二壳体52而形成前述的容置空间,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第二壳体52包括第一镂空部521及第二镂空部522,第一镂空部521的设置位置及尺寸对应支撑结构I的可挠性支撑件30,使得可挠性支撑件30藉由第一镂空部521外露于第二壳体52 ;而第二镂空部522的设置位置及尺寸则对应支撑结构I的操作件20的驱动部22,使得按键藉由第二镂空部522外露于第二壳体52。本技术的支撑结构I包括气缸模块10、操作件20及可挠性支撑件30。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及图2。图2是本技术的支撑结构I的气缸模块10的横向剖面图。如图1及图2所示,气缸模块10包括外壁11及内壁12,且藉由外壁11及内壁12形成供流体流动的气缸空间S。在气缸空间S中可填充流体,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气缸空间S填充大于一般大气压力的流体,例如氮气等,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外壁11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开口 111及第二开口 112,而藉由内壁12的设置,使得自第一开口 111向内实质上沿一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撑结构,该支撑结构结合于一电子装置的一壳体,其特征在于,该支撑结构包括:一气缸模块,该气缸模块包括一外壁及一内壁,藉由该外壁及该内壁形成供一流体流动的一气缸空间,该外壁包括相对设置的一第一开口及一第二开口,且该内壁包括一贯通孔;一操作件,该操作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壳体,该操作件包括一密封部,该密封部穿过该外壁以密封该贯通孔;以及一可挠性支撑件,该可挠性支撑件可移动地结合于该气缸模块并贯穿该第一开口及该第二开口,该可挠性支撑件包括一第一活塞结构及一第二活塞结构,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位于该气缸空间内,以藉由该外壁、该内壁、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分隔该气缸空间为一第一封闭空间及一第二封闭空间;该贯通孔连通该第一封闭空间及该第二封闭空间;其中藉由驱动该操作件以使该密封部脱离该贯通孔,使得该第一活塞结构及该第二活塞结构藉由该流体的变化产生作用力,并推动该可挠性支撑件朝远离该壳体的方向弯曲以突出该壳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游刚
申请(专利权)人:纬创资通股份有限公司纬创资通中山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