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处理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8711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和液体处理方法。在循环液体的操作中,为了防止喷射口吸入空气或喷射口排出液体,用于临时存储提供给喷墨头(1)的墨水的辅助储墨器(3)包括:由空气连通阀(6d)打开或关闭的空气连通通道(34)。通过第一通道(31)和第二通道(32),喷墨头(1)与辅助储液器(3)连通,以形成一循环通道。为使辅助储液器(3)内的墨水循环到公用储液室(26),在空气连通阀(6d)被关闭时,驱动主泵(4)。在停止循环操作时,在主泵(4)刚停机后,立即打开空气连通阀(6d),从而在短时间内消除公用储液室(26)与辅助储液器(3)之间的压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引入了供液循环系统的液体喷射装置及其液体处理方法,该供液循环系统用于使液体喷头内的液体循环。本专利技术特别适于用作采用全幅喷墨头(full line-type ink jethead)的喷墨装置,该喷墨头的喷射口排列在打印介质整个宽度的上方。
技术介绍
除了形成有意义的信息(例如,字符、图形)之外,本说明书中的术语“打印”还包括各种情况,例如,在打印介质上形成图像、标记或者图案,或者对打印介质进行处理(例如,蚀刻),使其能被人的视觉识别,而无论其有意义还是无意义,以及是否能得出信息。术语“打印介质”不仅包括一般打印装置使用的纸,而且包括可以接受液体的材料(例如,布、树脂膜、金属板、玻璃、陶瓷、木材、皮革),以及非片状的三维形状(例如,球体、柱体)的材料。术语“液体”应与上述术语“打印”的定义同样,进行宽泛解释,其包括用于打印的各种液体,例如,喷涂到打印介质上用于形成图像、标记、图案等的液体,用于处理打印介质的液体(例如,蚀刻),或者用于处理墨水的液体(例如,可以使用该液体,以使喷涂到打印介质上的墨水中的颜色材料凝固或者不溶化)。在喷墨打印装置中,从喷墨头(下面也称为“打印头”)喷射墨水,以使墨水喷涂到例如用于打印的打印介质上。喷墨打印装置的优点是,例如,易于使打印头具有紧凑主体,可以高速打印高清晰度图像,运行成本低,非碰撞方法降低了噪声,而且易于利用多种颜色的墨水打印彩色图像。所谓全幅喷墨头尤其具有优势,因为多个喷射口排列在打印介质的成像区域的整个宽度的上方,因此各喷射口可以同时喷墨,从而更高速成像。全幅打印头包括多个纵向排列的喷射口,因此,用于存储提供给各喷射口的墨水的公用储液室具有长的形状。上述全幅打印头还具有多个用于喷射墨水的加热器。这样就存在因为加热器而使公用储液室内的墨水被加热到高温的可能性。为了避免该情况,已知一种技术,将打印头的公用储液室与用于存储提供给公用储液室的墨水的辅助储液器(subtank)的空间用作循环通道,以使对该通道设置的泵用于使墨水循环,从而使辅助储液器内的墨水在公用储液室内循环。墨水的这种循环可以防止墨水具有高温,从而抑制打印头的温度升高。除了抑制墨水的温度升高的目的外,如上所述的使墨水循环的操作还具有另一个目的,例如,使在公用储液室内累积的气泡排出到外部。图9是示出第11-179932(1999)号日本专利申请公开的供墨循环系统的原理剖视图。如图9所示,供墨循环系统150具有喷墨头101;辅助储液器103,用于临时存储要提供给喷墨头101的墨水;以及主储液器102,用于存储墨水。通过设置到喷墨打印机(未示出)上,使用该供墨循环系统150。喷墨头101包括多个喷射口101a,用于喷射墨水;以及一个公用储液室126,用于存储要提供给各喷射口101a的墨水。在喷墨头101对着喷射口开口面的位置,设置顶板108,用于接收从喷射口101a排出的墨水。辅助储液器103包括第一储液器103a和第二储液器103b。对第一储液器103a和第二储液器103b进行分隔,以分别具有封闭空间。第一储液器103a和第二储液器103b存储墨水,而且其内包括预定量的空气缓冲区。以该方式留下的空气缓冲区吸收了在墨水循环时引起的墨水流速的波动。第一储液器103a在其上表面上具有空气连通通道134,用于连通储液器内的空气。对该空气连通通道134设置空气连通阀106d,用于开启或者关闭该连通通道。主储液器102具有墨盒状形状,以便利用新的主储液器更换喷墨打印机(未示出)内主储液器102,而且主储液器102内存储预定颜色的墨水。利用管件适当连接上述各部件。因此,喷墨打印机可以在“供墨模式”、“墨水循环模式”、“喷墨模式”等下运行。在这些运行中,针对配置和运行说明“墨水循环模式”。为了循环公用储液室126内的墨水,公用储液室126在上游端和下游端分别具有互相连通的第一通道132和第二通道133。第一通道132的另一端与辅助储液器103的第二储液器103b连通,而第二通道133的另一端与第一储液器103a连通。利用管件使第一储液器103a和第二储液器103b互相连通。如上所述,供墨循环系统150具有一个通过第一通道132、第二通道133以及用于使第一储液器103a与第二储液器103b连通的管件的循环通道。用于使第一储液器103a与第二储液器103b连通的管件在其中间位置具有第一泵104,用于使第一储液器103a内的墨水移动到第二储液器103b内。该第一泵104用于使墨水循环。顶板108与收集通道135连通,用于收集顶板108接收的墨水。收集通道135的另一端与辅助储液器103的第一储液器103a内的空间连通。收集通道135包括第一过滤器152,用于捕获墨水内的外来物;以及第二泵109,用于从顶板108吸引墨水。利用如下所述的“墨水循环模式”驱动具有上述结构的供墨循环系统150。在空气连通阀106d被关闭时驱动第一泵104,此时第一储液器103a内的墨水流入第二储液器103b内。因此,第二储液器103b内的墨水被加压,并通过第一通道132流到公用储液室126(参考该图中的箭头所示的方向)。据此,公用储液室126内的一部分墨水被排出至第二通道133,并通过第二通道133,返回第一储液器103a。留在公用储液室126内的一部分墨水从喷射口101a排出,而被顶板108接收。然后,与第一泵104同步驱动第二泵109,以使顶板108接收的墨水通过收集通道135返回第一储液器103a。以下部分将详细说明上述循环操作。首先,在启动循环操作之后,立即驱动第一泵104,以使墨水流入第二储液器103b,并且第二储液器103b内的空间随着其内的空气缓冲区的压缩而被加压。以这样的方式对第二储液器103b加压,使该储液器内的墨水推入公用储液室126内。另一方面,第一储液器103a内的墨水被吸引到第二储液器103b,因此,该储液器内具有负压,使得空气缓冲区膨胀。在上述刚启动循环操作的情况下,辅助储液器103和公用储液室126内的压力还不稳定,因此,从喷射口101a排出相对较多量的墨水。特别是当图9中的第二通道133侧设置有用于清洁墨水的过滤器(未示出)时,排出的墨水量更多,这是因为由于该过滤器的压力损失的影响,公共储液室(common liquidchamber)126内的空间倾向于被加压。当从启动循环操作开始经过一定时间后,辅助储液器103和公用储液室126内的压力变得稳定。具体地说,空气缓冲区停止膨胀或收缩,而且从喷射口101a排出的墨水量也变少,从而使流入辅助储液器103内的墨水量与流入第一泵104的墨水量相同。然而,即使在稳定条件下进行循环操作时,在公用储液室通过喷射口与空气连通时,上述循环系统仍使辅助储液器关闭,因此,使得公用储液室与辅助储液器之间具有压差。因为该原因,即使泵被停止,在某些情况下墨水循环操作仍不停止。因此,公用储液室内存在负压。这样出现的情况是,比喷射口内墨水弯液面保持力大的负压使得空气通过喷射口被吸入。当在公用储液室内,通过喷射口吸入的空气集聚成气泡时,不能以正确方式喷射。上述空气吸入现象多数是因为泵具有较大流速,或者辅助储液器内的空气缓冲区具有较大容量引起的。空气吸入现象也容易在公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喷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喷头,用于从喷射口喷射液体;一辅助储液器,用于临时存储提供给液体喷头的液体;一空气连通阀,用于打开或者关闭用于与辅助储液器内的空气连通的通道;一循环流管线,用于在液体喷头与 辅助储液器之间实现连通,以便进行循环;泵浦装置,设置在循环流管线上,用于使液体在液体喷头与辅助储液器之间循环;以及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空气连通阀和泵浦装置,通过在驱动泵浦装置时关闭空气连通阀使液体循环,以及在泵浦装置停机的同时 或者在泵浦装置停机后立即打开空气连通阀以连通辅助储液器内的空气。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野村宏康四方诚
申请(专利权)人:佳能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