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仲专利>正文

一种升降床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5060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4 1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折叠式家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及安装于床架的床板,床架与床板之间形成一储物仓,储物仓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架、第二活动架及气缸,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底端均与床架铰接,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均与床板铰接,第二活动架位于第一活动架的上方,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活动架的底部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架的上部铰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控制气缸工作,实现控制与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连接的床板以摆动的方式向上升起,避免了传统直接控制床板垂直上升会撞坏床头位置设置的床靠背的问题发生,且整个工作过程只需要直接操控气缸工作即可,省力、方便。(*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折叠式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及安装于床架的床板,床架与床板之间形成一储物仓,储物仓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架、第二活动架及气缸,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底端均与床架铰接,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均与床板铰接,第二活动架位于第一活动架的上方,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活动架的底部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架的上部铰接。本技术通过控制气缸工作,实现控制与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连接的床板以摆动的方式向上升起,避免了传统直接控制床板垂直上升会撞坏床头位置设置的床靠背的问题发生,且整个工作过程只需要直接操控气缸工作即可,省力、方便。【专利说明】一种升降床
本技术涉及折叠式家具
,尤其涉及一种升降床。
技术介绍
床作为生活家居用具,每家每户都在使用,而传统的床一般结构固定,将床板直接安装于床架上,然后再将床垫放置于床板上,由于床垫较重,使用过程中,甚少对床垫进行搬动,即床架与床板之间的空间几乎不被使用。目前,为提高对床架与床板之间的空间利用率,已对传统的床进行研发改造成升降床,经改进形成的升降床是采用设置在床架尾部的手摇柄带动螺杆在固定螺母内旋转,螺杆作为连杆驱动曲柄支撑床板上下移动,从而可以将床架内的空间位置进行物品存放。由于该种升降装置的手摇柄设置在床架尾部的底下,操作时,需要人弯腰摇动手摇柄,操作极为不便;同时,床架位于床头位置一般设置有床靠背,床板安装于床架时,床板的一端则位于床靠背的下方,当直接驱动床板垂直向上升高时,床板位于床靠背下方的一端在上升的过程中会直接抵撞到床靠背的底部,造成床靠背或者床板自身的损坏,明显,现有技术的升降床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升降床,其能确保床板在升降的过程中不会抵撞到床头位设置的床靠背,且操作极为方便。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及安装于床架的床板,床架与床板之间形成一储物仓,所述储物仓内设置有升降装置,升降装置包括第一活动架、第二活动架及气缸,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底端均与床架铰接,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均与床板铰接,第二活动架位于第一活动架的上方,气缸的缸体与第一活动架的底部铰接,气缸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架的上部铰接。其中,所述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靠近床架的床头位置,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底端靠近床架的床尾位置。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下固定架及上固定架,下固定架与床架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底端的侧边;上固定架与床板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铰接。其中,所述升降装置连接有用于控制气缸工作的遥控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气缸驱动第二活动架以第二活动架底端为中心进行向上的摆动,从而实现控制与第一活动架及第二活动架的顶端连接的床板以摆动的方式向上升起,避免了传统直接控制床板垂直上升会撞坏床头位置设置的床靠背的问题发生,且整个工作过程只需要直接操控气缸工作即可,省力、方便。【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升降床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升降床的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升降床的床板未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升降床的床板升起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10—床架20—床板30—储物仓 40—升降装置41 一第一活动架 42—第二活动架43—气缸 44 一下固定架45—上固定架 50—遥控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10及安装于床架10的床板20,床架10与床板20之间形成一储物仓30,所述储物仓30内设置有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0包括第一活动架41、第二活动架42及气缸43,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均与床架10铰接,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均与床板20铰接,第二活动架42位于第一活动架41的上方,气缸43的缸体与第一活动架41的底部铰接,气缸43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架42的上部铰接。本技术的一种升降床,通过缸体铰接于第一活动架41底部的气缸43工作,其中,由于第二活动架42的底部与床架10铰接且位于第一活动架41的上方,即气缸43的缸体与床架10的铰接处和第二活动架42底端与床架10的铰接处存在一个高度差,当气缸43的活塞杆伸长时,活塞杆对与其铰接的第二活动架42施加一个向上的推力,从而活塞杆驱动第二活动架42以其底端的铰接处为圆心进行向上摆动,同时第一活动架41也以其底端的铰接处为圆心随着第二活动架42进行向上摆动,进而驱动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铰接的床板20向上升起;反之,控制气缸43的活塞杆向内缩,即可控制床板20亦以摆动的方式向下降,从而根据需要,实现将物品放置于储物仓30内。本技术通过气缸43驱动第二活动架42以第二活动架42底端为中心进行向上的摆动,从而实现控制与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连接的床板20以摆动的方式向上升起,避免了传统直接控制床板20垂直上升会撞坏床头位置设置的床靠背的问题发生,且整个工作过程只需要直接操控气缸43工作即可,省力、方便。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靠近床架10的床头位置,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靠近床架10的床尾位置;此种设计方式即实现了控制床板20从位于床头的位置向床尾的位置慢慢升起,且在升起的过程中是以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与床架10的铰接处为中心进行摆动的,同时带动第一活动架41以第一活动架41的底端与床架10的铰接处为中心进行摆动,即实现第一活动架41和第二活动架42共同驱动床板20从床头位 置朝床位位置摆动的方式向上升起,从而实现将物品放置于储物仓30内,然后控制床板20下降封盖住该储物仓30,整个操作过程极为方便,且不存在床板20与床靠背相撞的问题发生,设计合理。 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40还包括下固定架44及上固定架45,下固定架44与床架10固定连接并位于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的侧边;上固定架45与床板20固定连接并与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铰接;设置上固定架45的目的是为了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可以通过该上固定架45对整个床板20达到更大的支撑面积,从而更加有利于气缸43驱动第一活动架41和第二活动架42通过上固定架45将床板20支撑起;而下固定架44的设置可以加强第一活动架41和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的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升降装置40连接有用于控制气缸43工作的遥控器50,遥控器50可以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对气缸43进行启动和关闭工作,进一步方便使用者的操作。以上内容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权利要求】1.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10)及安装于床架(10)的床板(20),床架(10)与床板(20)之间形成一储物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30)内设置有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升降床,包括床架(10)及安装于床架(10)的床板(20),床架(10)与床板(20)之间形成一储物仓(30),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物仓(30)内设置有升降装置(40),升降装置(40)包括第一活动架(41)、第二活动架(42)及气缸(43),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底端均与床架(10)铰接,第一活动架(41)及第二活动架(42)的顶端均与床板(20)铰接,第二活动架(42)位于第一活动架(41)的上方,气缸(43)的缸体与第一活动架(41)的底部铰接,气缸(43)的活塞杆与第二活动架(42)的上部铰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仲
申请(专利权)人:李仲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