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壁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81723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3 11:43
一种墙壁灯包括挂墙座、接驳器及灯框;接驳器包括碗体及设置于所述碗体外侧壁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碗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外周缘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灯框包括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周缘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内侧壁上还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凸台可穿过凹槽进入所述灯框内,所述第一凸起旋入所述限位槽中,使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灯框通过所述接驳器固定于所述挂墙座上。上述墙壁灯的灯框拆装过程无需使用其它工具,简单便利。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墙壁灯包括挂墙座、接驳器及灯框;接驳器包括碗体及设置于所述碗体外侧壁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碗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外周缘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灯框包括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周缘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内侧壁上还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凸台可穿过凹槽进入所述灯框内,所述第一凸起旋入所述限位槽中,使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灯框通过所述接驳器固定于所述挂墙座上。上述墙壁灯的灯框拆装过程无需使用其它工具,简单便利。【专利说明】墙壁灯
本专利技术涉及照明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墙壁灯。
技术介绍
墙壁灯为挂设于墙壁上的灯具,不仅用于照明,还用于对周围环境进行装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墙壁灯因其百变的造型,进入了千家万户。在传统的墙壁灯中,灯框与挂墙座一般是 对应,其装饰效果较为单一。同时,墙壁灯的灯框与挂墙座一般通过螺钉等紧固件固定的,拆装较为不方便。更换灯框较为麻烦,减小了其装饰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灯框拆卸较为便利的墙壁灯。一种墙壁灯,包括:挂墙座,用于设置于墙壁上;接驳器,包括碗体及设置于所述碗体外侧壁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碗体底部设置于所述挂墙座上,所述碗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外周缘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及灯框,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周缘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相适配,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内侧壁上还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固定连接,所述凸台可穿过凹槽进入所述灯框内,所述第一凸起旋入所述限位槽中,使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灯框通过所述接驳器固定于所述挂墙座上。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垫圈,所述垫圈套设于所述接驳器外侧,并夹持于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之间。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直角梯形结构,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直角梯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凸台为矩形结构,所述凹槽为与所述凸台相适配的矩形槽。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挂墙座包括:固定台,设置于所述墙壁上;支杆,垂直设置于所述固定台上;及连接座,垂直设置于所述支杆上,并通过所述支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台上,所述碗体底部设置于所述连接座的一端。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接驳器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凸起,所述碗体底部开设限位孔,所述第二凸起穿设所述限位孔。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杆为圆台状,包括大头端及与所述大头端相对的小头端,所述大头端设置于所述固定台上,所述小头端与所述连接座相连接。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紧固件;灯座支架,收容于所述灯框中,所述灯座支架为“U”字形结构,其一端通过紧固件固定于所述碗体的底部;及灯座,收容于所述灯框中,并固定于所述灯座支架的另一端,所述灯座用于固定光源。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座靠近所述接驳器的一端开设有螺孔;所述紧固件包括双头螺杆及与所述双头螺杆相匹配的螺母,所述双头螺杆的一端与所述螺孔螺合,另一端分别穿设所述碗体底部及所述灯座支架靠近所述碗体的一端,并与所述螺母螺合,使灯座支架相对所述接驳器固定。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框为笼状结构。上述墙壁灯,在安装灯框时,通过接驳器上的凸台穿过凹槽进入灯框内,并将第一凸起旋入限位槽中,以使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连接,灯框通过接驳器固定于挂墙座上。拆卸时,将第一凸起从限位槽中脱离,即可将灯框旋出。整个拆装过程无需使用其它工具,简单便利。【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墙壁灯的爆炸图;图2为图1所示墙壁灯中接驳器的结构图;图3为图1所示墙壁灯中接驳器另一角度的结构图;图4为图1所示墙壁灯的局部结构图;图5为图1所示墙壁灯中灯框的局部结构图;图6为图1所示墙壁灯的结构图;图7为另一实施例的墙壁灯的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理解本专利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方式。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方式。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方式的目的是使对本专利技术的公开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专利技术的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专利技术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本专利技术较佳实施例中的墙壁灯100,包括挂墙座110、接驳器120、紧固件130、灯座支架140、灯座150、光源160、垫圈170及灯框180。挂墙座110用于设置于墙壁(图未示)上,以对整个墙壁灯100进行承载。挂墙包括固定台112、支杆114及连接座116。固定台112设置于墙壁上。支杆114垂直设置于固定台112上。连接座116垂直设置于支杆114上,并通过支杆114固定于固定台112上。接驳器120设置于连接座116上。连接座116靠近接驳器120的一端开设有螺孔116a。具体的,支杆114为圆台状。支杆114包括大头端(图未标)及与大头端相对的小头端(图未标)。大头端设置于固定台112上,小头端与连接座116相连接。支杆114杆身弯曲。支杆114为圆台状,使其承载能力更强。在其它实施例中,支杆114还可以为其它形状,并不限于圆台状结构。请一并参阅图2,接驳器120包括碗体122及设置于碗体122外侧壁上的第一凸出部124。第一凸出部124为环状。碗体122底部设置于连接座116开设螺孔116a的一端上。碗体122包括第一开口端123,第一开口端123的外周缘设有相互间隔的三个凸台126。请一并参阅图3,其中,两个凸台126为直角梯形结构,其靠近第一凸出部124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126a。另一凸台126为矩形结构。具体在本实施例中,连接座116靠近接驳器120的一端上设有第二凸起116b。碗体122底部开设限位孔128,第二凸起116b穿设限位孔128。通过第二凸起116b与限位孔128相配合,可使接驳器120更好地固定在连接座116上,防止接驳器120相对连接座116转动。请一并参阅图4,灯座150支架140为“U”字形结构,其一端通过紧固件130固定于碗体122的底部。灯座150固定于灯座150支架140的另一端。灯座150用于固定光源160。具体在本实施例中,紧固件130包括双头螺杆132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墙壁灯,其特征在于,包括:挂墙座,用于设置于墙壁上;接驳器,包括碗体及设置于所述碗体外侧壁上的第一凸出部,所述第一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碗体底部设置于所述挂墙座上,所述碗体包括第一开口端,所述第一开口端的外周缘设有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凸台,所述凸台靠近所述第一凸出部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凸起;及灯框,为中空结构,包括第二开口端,所述第二开口端的内周缘上设有第二凸出部,所述第二凸出部为环状,所述第二凸出部上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凸台相适配,所述第二凸出部的内侧壁上还开设相互间隔的至少两个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第一凸起相适配;其中,所述第二凸出部与所述第一凸出部固定连接,所述凸台可穿过凹槽进入所述灯框内,所述第一凸起旋入所述限位槽中,使所述第二开口端与所述第一开口端相连接,所述灯框通过所述接驳器固定于所述挂墙座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明杰彭冬来
申请(专利权)人:海洋王东莞照明科技有限公司海洋王照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海洋王照明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