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线运动模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8785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7: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题目为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滑座包括滑座本体、两个端盖及至少两个防尘组件。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内回流槽与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两个端盖组设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各防尘组件包括防尘件及强化件。强化件设置于防尘件。(*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题目为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滑座包括滑座本体、两个端盖及至少两个防尘组件。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内回流槽与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两个端盖组设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各防尘组件包括防尘件及强化件。强化件设置于防尘件。【专利说明】直线运动模块
本技术涉及一种直线运动模块,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特殊防尘件结构的直线运动模块。
技术介绍
为了使各种工作机台能够正常地运作,直线运动模块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公知的直线运动模块通过滚珠在循环通道中持续滚动,带动承载在滑座上的装置或机构移动,再由装置或机构执行所需作业。其中,装填于循环通道的滚珠一方面降低滑轨与滑座间的摩擦阻力,使两构件不直接以整个面进行接触,相对使得移动更为顺畅及省力,更进而达到节约能源的目的。另外,又由于摩擦现象减少,模块内磨损及温度过高的情形也大为改善,有助于提升机构的精度及使用寿命,同时增加移动或运转速度。由于直线运动模块多应用于高精度的加工工艺中,而能否维持作业的稳定与顺畅,是检视直线运动模块质量的基本要求。为了防止直线运动模块动作时有异物或液体侵入内回流通道内部,而造成直线运动模块作动时产生噪音、停顿或失去稳定,甚至造成元件损坏,必须在直线运动模块的滑座本体的两端设置防尘结构,以防止异物或液体侵入滑座内部,特别是防止异物或液体在滑座运动的轴向上顺势被带入内部。然而,传统的防尘结构多选用软质材料,以利组装于螺帽本体时,可加强防尘结构与螺帽本体的紧密度,确保防尘效果的发挥。然而,软性材质的防尘结构刚性较为不足,无法承受过大的工作量,而使直线运动模块虽有组装容易且可防尘的优势,却同时限制了其可应用的范围。再者,当防尘结构通过射出成形的工艺产出后,在硬化的过程中极易因内应力的问题产生弯曲而导致变形,进而在组装时受到妨碍,轻则产生误差,重则衍生成为不良品。因此,如何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以利用其新颖的设计,补偿软性材质的防尘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而防止其变形,已成为重要课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直线运动模块,以利用其新颖的设计,补偿软性材质的防尘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进而防止其变形。为达上述目的,依据本技术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包括线性轨道、滑座以及多个滚珠。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线性轨道。滑座包括滑座本体、两个端盖及至少两个防尘组件。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内回流槽与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端盖组设于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端盖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滚珠保持部。防尘组件其中之一连结滑座本体,且另一防尘组件装设于线性轨道及滚珠保持部之间。各防尘组件分别包括防尘件及强化件。强化件设置于防尘件。多个滚珠容置于内回流通道及回流孔道。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与强化件的体积百分比的范围介于9:1?3:7。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与强化件的连接处为平面。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与强化件的连接处具有至少一个弯折部。在一个实施例中,强化件设置于防尘件的缺口,其中缺口由防尘件的一侧面与一顶面所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强化件设置于防尘件的缺口,其中缺口凹陷于防尘件的一侧面。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为软性材料,且该强化件为刚性材料。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可为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聚丙烯(Polypropylene, PP)、低密度聚乙烯(Low Density Polyethylene, LDPE)、聚氯乙烯(Polyvinylchloride, PVC)、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合物(Ethylene Vinyl Acetate, EVA)、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Thermoplastic Polyurethane, TPU)、耐油橡胶或其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强化件为金属强化件。在一个实施例中,强化件可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crylonitrileButadiene Styrene, AB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 PET)、高密度聚乙烯(High-density polyethylene, HDPE)或其组合。在一个实施例中,防尘件具有多个凸部,且强化件对应凸部而具有多个凹部。承上所述,依据本技术的直线运动模块,设置强化件于防尘件,由于强化件所具有的材料的刚性大于防尘件所具有的材料,故能补偿软性材质的防尘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更优选的是,当防尘结构通过射出成形的工艺产出后,在硬化的过程中极易因内应力的问题产生弯曲而导致变形的问题也可通过本技术的结构克服,同时,还能提供避免长时间使用后防尘件因变形而产生位移,导致组装精度下降的效果。【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4为依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5为依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6为依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组件的外观示意图。图7为依据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防尘组件的外观示意图。1:线性轨道11:轨道槽2:滑座21:滑座本体211:内回流槽212:回流孔道22:端盖221:端盖本体23:回流元件231:长管形结构24、25、25a、25b、25c、25d:防尘组件251、251a、251b、251c、251d:防尘件252、252a、252b、252c、252d:强化件253,253c:连接处254a、254b:侧面255b:顶面256d:凸部257d:凹部26:第一端盖防尘件27:第二端盖防尘件3:滚珠BH:滚珠保持部C1、C2:弯折部ES1、ES2:端面L:直线运动模块01、02:缺口【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技术优选实施例的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中相同的元件将以相同的元件符号加以说明。图1为依据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外观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的直线运动模块的分解示意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所示,依据本技术的直线运动模块L包含线性轨道1、滑座2以及多个滚珠3。线性轨道I具有多个轨道槽11。滑座2滑设于线性轨道I且包含滑座本体21、两个端盖22以及四个回流元件23。滑座本体21内侧具有对应轨道槽11的多个内回流槽211,且内回流槽211与轨道槽11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滑座本体21的两侧对应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212。两个端盖22分别设置于滑座本体21的两个端面ES1、ES2,且分别包含一个端盖本体221。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两个端盖22均连接有滚珠保持部BH,两个滚珠保持部BH相对设置,其可以通过与相对应的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直线运动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线性轨道,具有多个轨道槽;滑座,滑设于所述线性轨道,所述滑座包括:滑座本体,内侧具有对应所述轨道槽的多个内回流槽,所述内回流槽与所述轨道槽共同构成多个内回流通道,且所述滑座本体的两侧对应所述内回流通道具有多个回流孔道;两个端盖,组设于所述滑座本体的两个端面,所述端盖分别具有相对设置的滚珠保持部;及至少两个防尘组件,所述防尘组件其中之一连结所述滑座本体,且另一防尘组件装设于所述线性轨道及所述滚珠保持部之间,各所述防尘组件分别包括:防尘件及强化件,所述强化件设置于所述防尘件;以及多个滚珠,容置于所述内回流通道及所述回流孔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进胜杨进财
申请(专利权)人:全球传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