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73625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使其套于管位棒的打管棒头;管位棒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前端的管位棒头;管位棒头后端为圆管状并嵌入管体内腔,前端为锥状头部,锥状头部的锥形面上设有螺纹孔;打管棒头包括位于前端的棒头和套于棒头外圆周面的套筒,以及设于棒头后端并可在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棒头可在套筒内腔前后移动,棒头的后表面与套筒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中心轴的弹性支撑件;棒头的前端为尖刺状的锥形端部;套筒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实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既可用于有头软管,也可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并且能够很好地将软管套入管位棒,进管过程不易打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使其套于管位棒的打管棒头;管位棒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前端的管位棒头;管位棒头后端为圆管状并嵌入管体内腔,前端为锥状头部,锥状头部的锥形面上设有螺纹孔;打管棒头包括位于前端的棒头和套于棒头外圆周面的套筒,以及设于棒头后端并可在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棒头可在套筒内腔前后移动,棒头的后表面与套筒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中心轴的弹性支撑件;棒头的前端为尖刺状的锥形端部;套筒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实施本技术,既可用于有头软管,也可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并且能够很好地将软管套入管位棒,进管过程不易打折。【专利说明】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
本技术涉及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柔版印刷(以下简称“柔印”)工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在软管行业已逐渐取代贴标和柯印产品的市场分量,目前柔印产品市场需求量巨大,并且要求越来越高。在对软管柔印时,需要将软管套在管位棒外,以被撑住从而对软管的外表面进行柔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其既可用于有头软管,也可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并且能够很好地将软管套入管位棒,进管过程不易打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使其套于管位棒的打管棒头;所述管位棒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前端的管位棒头;所述管位棒头后端为圆管状并嵌入所述管体内腔,前端为锥状头部,所述锥状头部的锥形面上设有螺纹孔;所述打管棒头包括位于前端的棒头和套于所述棒头外圆周面的套筒,以及设于棒头后端并可在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所述棒头可在套筒内腔前后移动,所述棒头的后表面与套筒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所述中心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棒头的前端为尖刺状的锥形端部;所述套筒 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位棒头的锥状头部为截顶圆锥体,且所述管位棒的锥状头部除螺纹孔之外的部位为封闭部位。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管位棒的锥状头部的锥角为120度。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头的尖刺状的锥形端部,包括自外圆周面朝向中心依次衔接过渡的向外凸的锥形面、径向阻挡面和向内凹的另一锥形面。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向内凹的锥形面的锥角为120度。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棒头后端的中心处为一直径小于棒头中心内腔的卡口,所述中心轴具有与棒头的中心内腔间隙配合的头部以及直径小于所述头部并与所述卡口间隙配合的轴部,所述中心轴的头部的直径大于所述卡口的直径。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还包括一次打管棒头,所述一次打管棒头前端为阶梯状的锥形端部,包括自最前端向后沿轴向依次衔接过渡的第一锥形面、轴向直身面、第一径向阻挡面和第二锥形面;作为本技术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第一锥形面的锥角为90度。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位棒,既可以用于有头软管的输送,也可以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当用于有头软管输送时,管位棒头的锥状头部的螺纹孔不需要拧入螺钉,使其作为气孔;当用于无头软管输送时,在螺纹孔内拧入螺钉作为堵头堵住气孔则可。并且,实施本技术实施例,可以很好的克服软管在进入管位棒的过程中,易发生打折现象的缺陷,提闻了广品的成品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的管位棒的剖视图;图2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中,管位棒插入有头软管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中,管位棒插入无头软管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中,打管棒头(二次打管棒头)的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中,打管棒头将有头软管打入管位棒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中,一次打管棒头的剖视图;图7是使用一次打管棒头对无头软管进行一次打管的示意图;图8是使用二次打管棒头对无头软管进行二次打管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实施例,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I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I使其套于管位棒I的打管棒头;如图1所示,所述管位棒I包括管体11,和位于管体11前端的管位棒头12 ;所述管位棒头12后端为圆管状并嵌入所述管体内腔,前端为锥状头部13,所述锥状头部13的锥形面上设有螺纹孔14 ;进一步的,所述管位棒头的锥状头部13为截顶圆锥体,且所述管位棒的锥状头部除螺纹孔之外,其余部位均为封闭的。由于有头软管进管时,管位棒的中心处和棒头需要透气;而无头软管进管时,管位棒的棒头需要密闭不透气。采用本技术实施例的管位棒,既可以用于有头软管的输送,也可以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如图2所示,当用于有头软管输送时,螺纹孔不需要拧入螺钉,使其作为气孔;如图3所示,当用于无头软管输送时,在螺纹孔内拧入螺钉作为堵头堵住气孔则可。在一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所述打管棒头22包括位于前端的棒头221和套于所述棒头221外圆周面的套筒222,以及设于棒头221后端并可在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223,所述棒头221可在套筒222内腔前后移动,所述棒头221的后表面与套筒222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所述中心轴223的弹性支撑件224 ;所述棒头221的前端为尖刺状的锥形端部2210,包括自外圆周面朝向中心依次衔接过渡的向外凸的锥形面2211、径向阻挡面2212和向内凹的另一锥形面2213 ;所述套筒222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上述实施例主要用于有头软管的输送,有头软管91可以很顺利地进入管位棒I的锥状头部13,根据实际的需要,可将前端的直径缩小,以便于软管进入。在进管过程中,由棒头221前端直接将有头软管打入管位棒I。棒头221的后表面与套筒222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所述中心轴223的弹性支撑件224,在棒头221将有头软管91完全打入管位棒I后,棒头221可以在弹性支撑件224可以压缩弹性支撑件,并向后退,从而避免损伤软管。如图4、图5所示,进一步的,所述棒头221后端的中心处为一直径小于棒头中心内腔2214的卡口 2215,所述中心轴223具有与棒头的中心内腔2214间隙配合的头部2231以及直径小于所述头部并与所述卡口间隙配合的轴部2232。从而棒头221在顶住有头软管91后,可以在棒头221后端的套筒222内腔空间内沿着中心轴向后移动,避免对有头软管91造成硬损伤。有头软管91完全进入管位棒I之后,即可输送进入柔印工序。进一步的,所述管位棒的锥状头部的锥角为120度,所述向内凹的锥形面的锥角为120度,以应用于大多数头部锥角为120°的有头软管。在另一实施例中,除具有上述棒头之外,还具有一次打管棒头,该实施例主要用于无头软管的输送,因无头管在插入管位棒的过程中,打管不是一次到位,而是分一次打管和二次打管的。上述实施例所介绍的打管棒头22在该实施例中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软管印刷的工装结构,其特征在于: 包括用于撑住软管的管位棒和将软管打入管位棒使其套于管位棒的打管棒头; 所述管位棒包括管体,和位于管体前端的管位棒头;所述管位棒头后端为圆管状并嵌入所述管体内腔,前端为锥状头部,所述锥状头部的锥形面上设有螺纹孔; 所述打管棒头包括位于前端的棒头和套于所述棒头外圆周面的套筒,以及设于棒头后端并可在棒头内腔前后移动的中心轴,所述棒头可在套筒内腔前后移动,所述棒头的后表面与套筒底部的内表面之间设有套于所述中心轴的弹性支撑件;所述棒头的前端为尖刺状的锥形端部;所述套筒的前端面为环形平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瑞彬刘如强唐达明沈晓东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丽盈塑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