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东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71239 阅读:3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2 12: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采用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上表面通过支撑结构(21)设置盖板(22)构成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有可动金属电极(23),可动金属电极(23)能够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表面运动,储存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中的电荷极化可动金属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无需外加电源,设计和结构简单,具有高的能量采集效率,与CMOS工艺兼容,易于微型化,可靠性高,并能应用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采用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上表面通过支撑结构(21)设置盖板(22)构成腔体,在腔体内设置有可动金属电极(23),可动金属电极(23)能够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表面运动,储存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中的电荷极化可动金属电极。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无需外加电源,设计和结构简单,具有高的能量采集效率,与CMOS工艺兼容,易于微型化,可靠性高,并能应用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采集环境中振动能量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智能家居、医疗健康、环境监测、公共安全等领域应用前景广阔。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的飞速发展,对微能源的需求也急剧上升。微能源用于为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提供电源,目前普遍采用化学能电池或燃料电池等微能源为节点供电。这类电池具有体积大及寿命有限的缺点,需要定期更换或进行燃料补充,因此难以符合微能源低成本、微型化的发展需求。与之相比,振动式能量收集器通过采集环境中的振动能量并转化为电能为节点供电,它是一种经济、环保且理论上拥有无限长寿命的微能源技术。根据不同的转换原理,振动式微型能量收集器包括电磁式、压电式及静电式等三种类型。与电磁式及压电式相比,静电式能量收集器易与CMOS工艺兼容,可靠性高。但是,静电式能量收集器需要外加电源使收集器极化才能采集振动能量,其设计和结构较为复杂,且能量采集效率较低。为了解决静电式能量收集器需外加电源的问题,目前通常在静电式能量收集器中增加驻极体,通过储存在驻极体中的电荷极化收集器。这种基于驻极体的静电式能量收集器无需外加电源,但是不易与CMOS工艺兼容,体积大并难以微型化,且驻极体的电荷存储和保持性能难以满足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及其制作方法。本专利技术的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采用储存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的电荷极化可动金属电极,无需外加电源就可以采集振动能量;此外,与驻极体相比,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是典型的CMOS结构,完全与CMOS工艺兼容,易于微型化,而且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具有优越的电荷存储和保持性能,工艺简单,可靠性高,能应用于恶劣环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专利技术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包括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所述的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衬底、隧穿层、存储层、阻挡层;所述存储层包括交替分布的电荷存储区域和无电荷存储区域;在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上表面通过支撑结构设置盖板;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支撑结构及盖板构成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可动金属电极,所述可动金属电极能够在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表面运动,所述腔体内形成与所述电荷存储区域对应的极化区,和与所述无电荷存储区域对应的非极化区;所述的电荷存储区域可极化可动金属电极,存储层用于储存电荷,隧穿层与阻挡层防止储存在存储层的电荷丢失。所述的衬底为硅衬底,所述隧穿层为二氧化硅,所述存储层为氮化硅,所述阻挡层为氧化招。所述可动金属电极为圆柱体,直径在30 μL?~300 μL?。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氮化钛,并通过光刻工艺形成电极,所述电极呈梳齿状,在电极与衬底间加电,电荷从位于电极正下方的衬底注入并储存到存储层;于是被电极覆盖的存储层部分有电荷注入和存储,为电荷存储区域,无电极覆盖的存储层部分无电荷注入和存储,为无电荷存储区域,且电荷存储区域和无电荷存储区域交替分布。当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实现电荷存储后便可去除电极,从而提高了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的可靠性,并且便于储存在存储层中的电荷极化可动金属电极。本专利技术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的工作原理为:在振动环境作用下可动金属电极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储存器结构表面运动,腔体限制可动金属电极的运动边界。当可动金属电极位于电荷存储区域上方时,可动金属电极处于腔体内的极化区,储存在电荷存储区域的电荷极化可动金属电极,使可动金属电极产生感应电荷,当可动金属电极位于无电荷存储区域上方时,可动金属电极处于腔体内的非极化区,可动金属电极的感应电荷消失,相对应地会从与之相连的外接负载中吸收或释放电荷,形成电流从而产生电能。具体地,本专利技术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选用硅作为衬底,在所述衬底上热生长二氧化硅作为隧穿层; (2)在所述隧穿层上沉积氮化硅作为存储层,在所述存储层上沉积氧化铝作为阻挡层; (3)在所述阻挡层上沉积氮化钛并通过光刻工艺形成电极,所述电极呈梳齿状,在电极与衬底之间加电,使存储层中与电极对应位置存储电荷形成电荷存储区域; (4)过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电,通过刻蚀去除电极(15),从而形成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 (5)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表面旋涂一层SU-8胶并光刻,形成支撑结构,可动金属电极置入支撑结构内; (6)选取硅作为盖板,在支撑结构上平面与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对准并固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I)采用储存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中的电荷极化收集器,无需外加电源就可以采集振动能量,设计和结构简单,并具有高的能量采集效率。(2)本专利技术提出的静电式能量收集器与CMOS工艺兼容,易于微型化。(3)本专利技术利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优越的电荷存储和电荷保持性能,可靠性高,制作简单,可应用于高温、高湿等恶劣环境。【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0、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储存器结构,11、衬底,12、隧穿层,13、存储层,14、阻挡层,15、电极,21、支撑结构,22、盖板,23、可动金属电极。【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为本专利技术能量收集器包括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支撑结构21、盖板22、可动金属电极23。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上表面通过支撑结构21设置盖板22构成腔体,在腔体内设置可动金属电极23,可动金属电极23可以在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表面运动。支撑结构21为SU-8胶,盖板22为硅。可动金属电极23为圆柱体,直径在30 μπι?300 μπι之间。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能量收集器的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包括衬底11、隧穿层12、存储层13、阻挡层14。隧穿层12设在衬底11上,存储层13设在隧穿层12上,阻挡层14设在存储层13上,在阻挡层14上设电极15,电极15呈梳齿状;所述的衬底11为硅衬底,隧穿层12为二氧化硅,存储层13为氮化硅,阻挡层14为氧化铝,电极15为氮化钛。通过在电极15和衬底11之间加电,电荷从位于电极正下方的衬底注入并储存到存储层。有电极覆盖的存储层部分在加电时有电荷注入及存储,为电荷存储区域131,而无电极覆盖的存储层部分无电荷注入及存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静电式振动能量收集器,包括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所述的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包括从下往上依次设置的衬底(11)、隧穿层(12)、存储层(13)、阻挡层(14);其特征在于,所述存储层(13)包括交替分布的电荷存储区域(131)和无电荷存储区域(132);在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 上表面通过支撑结构(21)设置盖板(22);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支撑结构(21)及盖板(22)构成腔体,在所述腔体内设置有可动金属电极(23),所述可动金属电极(23)能够在所述电荷陷阱型非易失性存储器结构(10)表面运动,所述腔体内形成与所述电荷存储区域(131)对应的极化区,和与所述无电荷存储区域(132)对应的非极化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晓东黄见秋蒋明霞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