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62535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7-01 18: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所述的导体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镀镍铜线屏蔽层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同时电缆的外径小、重量轻、电缆具备耐火的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所述的导体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镀镍铜线屏蔽层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本专利技术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同时电缆的外径小、重量轻、电缆具备耐火的特性。【专利说明】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缆,具体涉及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属于电线电缆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中国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多型号的飞机及飞行器正在开发研制,作为电气及电子设备线路连接用的电缆被广泛应用。由于航空电缆使用环境的特殊性,偶尔有些特殊场合,不但需要电缆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同时在保证电气性能不变的情况下,电缆要具有更小的外径、更轻的重量及耐火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不仅具有优异的耐高能电子辐射、耐高低温冲击、耐腐蚀、耐化学溶液等性能,同时电缆的外径小、重量轻、电缆具备耐火的特性。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如下: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所述的导体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镀镍铜线屏蔽层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进一步,所述的导体由4-24股镀镍铜线绞合而成。进一步,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百度为0.08mm-lm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专利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耐火:电缆采用了耐火结构设计,即在导体及成缆后均绕包了耐火耐高温云母带,同时电缆的护套及绝缘采用聚酰亚胺薄膜及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均为难燃或不燃的材料,这样在外部电气部件意外发生火灾后,电缆在短时间内可以继续保证电力的供给及信号的传输,有效地保证了电气设备在发生火灾发生时正常运转,为抢修,维护争取宝贵时间,电缆的耐火特性可满足IEC 331标准的要求。2、载流量高、耐候性好:电缆导体外绕包有耐火耐高温云母带,绝缘采用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薄膜,护套材质为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电缆的载流量高低取决于电缆的耐温等级高低,该种聚酰亚胺电缆要比普通常温电缆高出150°C左右,比一般氟塑料电缆使用温度高出50°C左右,相比较在同样的导体截面下,电缆拥有着更高的载流量。同时,由于电缆护套采用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可以在-65?250°C条件下长期工作,电缆有着优异的耐候性,且耐推进剂及各种溶液。3、电缆外径小、重量轻:由于是航空航天用电缆,客户对产品重量及外径相当敏感,在确保质量稳定的同时,更小的外径,更轻的重量,一直是航空航天电器设备追求的目标,该种电缆绝缘材料选用聚酰亚胺复合薄膜,该种材料有着优异的击穿场强超过120kV/mm,是一种非常理想的绝缘材料,同时该种薄膜厚度只有0.05mm,最外层材料为0.05mm厚度的聚四氟乙烯生料带绕包而成,有效地降低了电缆外径。同时,由于电缆耐温等级更高,电缆可通过更高的载流量。经过计算,电缆整体外径比普通航空航天耐火电缆重量轻18%?25%之间,根据芯数不同,外径收益率不尽相同,以4芯电缆为例,该种电缆要比普通电缆外径小10-17%左右。【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I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I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4,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6,镀镍铜线屏蔽层6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7。所述的导体I由4-24股镀镍铜线绞合而成,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绝缘层百度为 0.08mm-lmm。本实施例的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使用精密绞线机绞合多股镀镍铜绞线作为导体,在导体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耐火耐高温云母带搭盖率50.5?54%之间,同机绕包双层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特种复合薄膜与单层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其中单层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的涂覆层朝向电缆内层,薄膜搭盖率均为50.5?54%之间,绕包完成后通过红外线高温炉进行烧结。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绕包的搭盖率在48-50%之间,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编织屏蔽密度不小于85%,绕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其搭盖率为48-50%之间,绕包完成后,通过高温烧结炉对聚四氟乙烯生料带进行烧结,最终电缆制造完毕。尽管上文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给予了详细描述和说明,但是应该指明的是,我们可以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构想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各种等效改变和修改,其所产生的功能作用仍未超出说明书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O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I)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4),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6),镀镍铜线屏蔽层(6)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的导体由4-24股镀镍铜线绞合而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其特征是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百度为0.【文档编号】H01B7/295GK103886990SQ201410063813【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5日 【专利技术者】姜绪宏, 贾超, 张小平, 姜茂盛, 刘美法, 李才有 申请人: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火聚酰亚胺航空航天用电缆,包括导体、绝缘线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导体(1)由多股成束绞合的镀镍铜线绞合而成,在所述导体(1)外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所述的耐火耐高温云母带(2)外涂覆聚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所述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3)外涂覆氟塑料材质的聚酰亚胺复合薄膜绝缘层(4),构成绝缘线芯;多芯成缆后绕包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在耐火耐高温云母带(5)外编织镀镍铜线屏蔽层(6),镀镍铜线屏蔽层(6)绕外包聚四氟乙烯生料带护套层(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绪宏贾超张小平姜茂盛刘美法李才有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宏源特种电缆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