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55740 阅读:9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30 20: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离心风机隔板、导流圈隔板和电机;换热器围成的腔体被离心风机隔板和导流圈隔板分为三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电机为双轴电机,其中一侧的电机轴安装轴流风叶,另一侧的电机轴安装离心风叶;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通过导流圈隔板的通风孔连通,导流圈隔板用于将第三区域的气流集流至离心风叶内,从第三区域进入第二区域的气流在离心风叶的作用下从第二区域周侧的换热器的表面流出;进入第一区域的气流在轴流风叶的作用下从上出风口流出。换热器分为三段实现分段集中换热,双轴电机的一端采用轴流风叶,另一端采用离心风叶,大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包括换热器、离心风机隔板、导流圈隔板和电机;换热器围成的腔体被离心风机隔板和导流圈隔板分为三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电机为双轴电机,其中一侧的电机轴安装轴流风叶,另一侧的电机轴安装离心风叶;第二区域与第三区域通过导流圈隔板的通风孔连通,导流圈隔板用于将第三区域的气流集流至离心风叶内,从第三区域进入第二区域的气流在离心风叶的作用下从第二区域周侧的换热器的表面流出;进入第一区域的气流在轴流风叶的作用下从上出风口流出。换热器分为三段实现分段集中换热,双轴电机的一端采用轴流风叶,另一端采用离心风叶,大大提高换热器的换热效率。【专利说明】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本技术涉及制冷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
技术介绍
现有中央空调制冷量在8HP以上的室外机机组均采用不同于家庭用中央空调多联机室外机组,图1为现有主流的大型中央空调室外机机组最小独立单元,其中,由于室外机组换热面积大,一般配置大直径的轴流风叶I以提高风量。其结构一般为顶出风方式,换热器7为"U"型结构,电机驱动轴流风叶I从室外机顶部出风,室外机机体内部形成负压,外部空气经换热器7三面由上方排出,实现换热。由于换热器7尺寸较大,特别在高度方向,且轴流风叶7产生的负压有限,实验测得换热器7在高度方向上风速不均,在靠近室外机底盘(远离轴流风叶)的一段换热器上风速很低,换热综合效率低,如图1中圆圈所示区域。同时高转速、大风扇对电机支架强度和刚性要求高,降低了零部件使用寿命。这种顶出风结构不能很好的防水、防尘,机体内部的压缩机和电器元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由于只采用轴流风扇换热,也限制了换热器进一步加大的可能。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现有技术的现状,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采用双轴电机增加离心风叶,将换热器分为三段实现分段集中换热,提高换热效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离心风机隔板、导流圈隔板和电机;所述离心风机隔板、所述导流圈隔板和所述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置于所述导流圈隔板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围成的腔体被所述离心风机隔板和所述导流圈隔板分为三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电机为双轴电机,其中一侧的电机轴安装轴流风叶,另一侧的电机轴安装离心风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通过所述导流圈隔板的通风孔连通,所述导流圈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三区域的气流集流至所述离心风叶内,从所述第三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气流在所述离心风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区域周侧的所述换热器的表面流出;进入所述第一区域的气流在所述轴流风叶的作用下从上出风口流出。较优地,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的与所述换热器相对应的周侧设置水槽,所述水槽的侧壁处设置淋水孔,所述淋水孔用于将所述水槽内的积水滴洒到所述换热器上。较优地,所述水槽的侧壁还设置有溢水孔;所述溢水孔到所述水槽的槽底距离大于所述淋水孔到所述水槽的槽底距离。较优地,所述溢水孔通过软管连接到所述空调室外机的底盘排水孔。较优地,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的与所述换热器对应的周侧还设有过滤网。较优地,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的中间区域高于其四周区域。较优地,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由塑料材料制成。较优地,所述离心风叶为后向离心风叶。较优地,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均为独立的流路。较优地,所述第一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段、所述第二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段和所述第三区域对应的所述换热器的冷媒进口段均设置在各自的迎风面侧。还涉及一种空调器,包括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为上述任一技术方案的空调室外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将换热器分为三段实现分段集中换热,采用双轴电机,双轴电机的一端采用轴流风叶,另一端采用离心风叶,提高换热效率;离心风机隔板既可防水、防尘,也可收集自然水源,对换热器进行冷却,有效防止雨水等其他异物进入机体内部,改善机体内部电器元件的使用环境,提高电器的安全性能和可靠性。根据三段不同迎风面改变换热器流路布局,进一步增加换热效率;同时,突破传统单一风机对换热器高度的限制,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换热器高度,提高单机制冷量,增强产品竞争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的换热器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2所示空调室外机的离心风机隔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及空调器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参照图2至图4,本技术的空调室外机一实施例包括换热器7、离心风机隔板4、导流圈隔板6和电机2 ;换热器7为U形换热器,离心风机隔板4、导流圈隔板6和电机2均设置在换热器7围成的腔体内,离心风机隔板4置于导流圈隔板6的上方,换热器7围成的腔体被离心风机隔板4和导流圈隔板6分为三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域1、第二区域II和第三区域 III;电机2为双轴电机,电机2固定在电机支架3上,其中一侧的电机轴安装轴流风叶1,另一侧的电机轴安装离心风叶5,离心风叶5为后向离心风叶。离心风机隔板4优选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第二区域II与第三区域III通过导流圈隔板6的通风孔连通,导流圈隔板6用于将第三区域III的空气气流集流至离心风叶5内,第三区域III进入第二区域II的空气气流在离心风叶5的作用下从第二区域II周侧的换热器7的表面流出;进入第一区域I的气流在轴流风叶I的作用下从上出风口流出,空气气流的具体流向如图2中箭头方向所示。整个换热器7被离心风机隔板4、导流圈隔板6分为1、I1、111三个区域,轴流风叶I可实现对I区域换热器冷却,由于换热区域减小,在保证换热效率的前提下可适当减小轴流风叶I的尺寸,降低成本,减小电机负荷。相反地,也可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增加换热器高度,提高单机制冷量,增强产品竞争力,突破传统单一风机对换热器高度的限制。离心风叶5的进风口和出风口实现I1、111区域换热器的冷却,取得较好的换热效率。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离心风机隔板4的与换热器7相对应的周侧设置水槽41,水槽41的侧壁处设置淋水孔42,淋水孔42用于将水槽41内的积水滴洒到换热器7上,利用自然水源进行换热器冷却,节约资源,低碳环保;优选地,水槽41的侧壁还设置有溢水孔43 ;溢水孔43到水槽41的槽底距离大于淋水孔42到水槽41的槽底距离,溢水孔43通过软管连接到空调室外机的底盘排水孔,目的是为了当水槽41的水超过一定量时由溢水孔43排到机组外。离心风机隔板4的与换热器7对应的周侧还设有过滤网。设置水槽41和过滤网,可以将雨水收集过滤后直接淋在换热器7上,增加换热效率。离心风机隔板4的中间区域高于其四周区域,便于雨水收集到水槽41中,离心风机隔板4有效防止雨水直接与机组内部元器件接触。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第一区域I对应的换热器7、第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室外机,包括换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离心风机隔板、导流圈隔板和电机;所述离心风机隔板、所述导流圈隔板和所述电机均设置在所述换热器围成的腔体内,所述离心风机隔板置于所述导流圈隔板的上方,所述换热器围成的腔体被所述离心风机隔板和所述导流圈隔板分为三个区域,自上而下分别为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电机为双轴电机,其中一侧的电机轴安装轴流风叶,另一侧的电机轴安装离心风叶;所述第二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通过所述导流圈隔板的通风孔连通,所述导流圈隔板用于将所述第三区域的气流集流至所述离心风叶内,从所述第三区域进入所述第二区域的气流在所述离心风叶的作用下从所述第二区域周侧的所述换热器的表面流出;进入所述第一区域的气流在所述轴流风叶的作用下从上出风口流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国宋培刚苏运宇邓朝胜龚立选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