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7106 阅读:1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7: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露一种包装箱,其包含一箱底座及一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包含一围壁部及一隔墙,该围壁部可分离地与该箱底座的周围连接并与该箱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物件,该隔墙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横跨固定连接于该围壁部,该隔墙的下缘紧抵该箱底座。借此,该隔墙可与该围壁部共同提供结构支撑,进而提升该包装箱整体的承重能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揭露一种包装箱,其包含一箱底座及一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包含一围壁部及一隔墙,该围壁部可分离地与该箱底座的周围连接并与该箱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物件,该隔墙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横跨固定连接于该围壁部,该隔墙的下缘紧抵该箱底座。借此,该隔墙可与该围壁部共同提供结构支撑,进而提升该包装箱整体的承重能力。【专利说明】包装箱【
】本技术关于一种包装箱,尤指一种具有隔板结构的包装箱。【
技术介绍
】现今物品运送时,多使用包装箱包装、运送。为增加运送效率,通常将多个包装箱堆叠。当物品重量较重时,包装箱的结构强度需提升以避免箱体塌陷而挤压到物品,造成物品损坏。此外,于运送的过程(例如搬运、道路运输)中,震动难以避免,此亦可能造成包装箱无法以整体结构强度支撑重量(例如堆叠其上的包装箱及其内容物)而造成箱体塌陷,进而挤压到物品,造成物品损坏。对此问题,一般作法是将包装箱外围箱壁增厚,以达到箱体结构强度提升的效果。然而,当包装箱箱体较大时,仅增加外围箱壁的厚度可能不足以有效使箱体中间部分承受较大的外部重力,尤其是当堆叠的包装箱发生错位时,箱体相对中间的部分无法承受上方包装箱及其内容物的重量,进而造成箱体塌陷及物品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先前技术中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包装箱,具有隔板结构以提升该包装箱整体的结构强度。即使堆叠的包装箱发生错位导致外部重力大部分施加于部分包装箱外围结构,该包装箱仍能有效承受上方物品重量,进而避免箱体塌陷及物品损伤。本技术的包装箱包含一箱底座及一箱体结构。该箱体结构包含一围壁部及一隔墙,该围壁部可分离地与该箱底座的周围连接并与该箱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物件,该隔墙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横跨固定连接于该围壁部,该隔墙的下缘紧抵该箱底座。借此,该隔墙可于该包装箱相对中央部分承受重力,并将承受的力直接传递至该箱底座,故该隔墙可与该围壁部共同提供结构支撑,进而提升该包装箱整体的承重能力。·关于本技术的优点与精神可以借由以下的技术详述及所附图式得到进一步的了解。【【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箱的爆炸图。图2为图1中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包装箱部分组合的另一示意图。图4为图1中包装箱组合后的示意图。图5为图4中包装箱沿线X-X的剖视图。图6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二实施例的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7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三实施例的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8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四实施例的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9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五实施例的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10为图9中包装箱的箱体结构的第一箱体与箱底座的围壁部的连接示意图。图1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六实施例的包装箱的剖视图。图12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七实施例的包装箱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13为图12中包装箱的箱体结构于另一视角的示意图。【符号说明】1、3、4、5、6、7、8 包装箱 2 物件10,80 容置空间10a、10b、80a、80b 子空间12,62 箱底座14、34、44、54、64 箱体结构16上缓冲件122底部124 围壁部126 下缓冲件142、342、642 第一箱体 144、344、644 第二箱体146 外箱体446 外围壁部546 上盖842 围壁部844 隔墙846a、846b 开槽1422 围壁部1422a 第一侧壁1422b 开槽1422c 宽度1422d 长度1422e 开槽1424 第一封闭顶部 1442 围壁部1442a 第二侧壁1442b 开槽1444 第二封闭顶部 1462 外围壁部1464 封闭顶部【【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图1为根据本技术的一第一实施例的包装箱I的爆炸图,图2为包装箱I部分组合的示意图,图3为包装箱I部分组合的另一示意图,图4为包装箱I组合后的示意图,图5为包装箱I沿图4中线X-X的剖视图。包装箱I包含一箱底座12、一箱体结构14及二上缓冲件16,箱体结构14可分离地与箱底座12的周围连接并与箱底座12形成一容置空间10,用以容置物件2,上缓冲件16放置于物件2上,以提供保护。其中,为简化图面,上缓冲件16仅绘示于图1及图5中,物件2可为板状物件,例如液晶面板,但本技术不以此为限;又,于第一实施例中,包装箱I可承载多片物件2,为简化图面,仅于图1中绘示单一个物件2,于图5中,以虚线表示物件2的放置位置。进一步来说,箱底座12包含一底部122、一围壁部124及二下缓冲件126,围壁部124固定连接于底部122的周围,此二下缓冲件126设置于底部122上,用以托持物件2。箱体结构14包含一第一箱体142、一第二箱体144及一外箱体146,第一箱体142具有一围壁部1422,围壁部1422具有一第一侧壁1422a,第二箱体144具有一围壁部1442,围壁部1442具有一第二侧壁1442a,第一侧壁1422a与第二侧壁1442a相互紧靠以使第一箱体142与第二箱体144相邻设置。围壁部1422于第一侧壁1422a的二相对的侧边下方具有二开槽1422b,开槽1422b的宽度1422c大致等于箱底座12的围壁部124的厚度,开槽1422b的长度1422d大致等于围壁部124的高度,当第一箱体142组装至箱底座12时,箱底座12的围壁部124插入第一箱体142的开槽1422b,且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的下缘大致与箱底座12的底表面对齐(如图2所示)。同样地,围壁部1442于第二侧壁1442a的二相对的侧边下方亦具有二开槽1442b,以于第二箱体144组装至箱底座12时,箱底座12的围壁部124亦插入开槽1442b ;其余说明,请参阅第一箱体142的相关说明,不另赘述。当第一箱体142及第二箱体144均组装至箱底座12时,第一侧壁1422a与第二侧壁1442a均设置于两个下缓冲件126之间且下缘紧抵底部122,使得第一侧壁1422a与第二侧壁1442a可直接传递力量至底部122。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及第二箱体144的围壁部1442可分离地与箱底座12的周围连接并与箱底座12形成容置空间10其中,除了第一侧壁1422a以外的围壁部1422及除了第二侧壁1442a以外的围壁部1442均位于箱底座12的围壁部124之外侧。外箱体146包含一外围壁部1462及一封闭顶部1464,外围壁部1462叠套于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及第二箱体144的围壁部1442外,封闭顶部1464与外围壁部1462连接,并盖住第一箱体142及第二箱体144且紧抵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的上缘及第二箱体144的围壁部1442的上缘(包含第一侧壁1422a与第二侧壁1442a的上缘),使得封闭顶部1464承受的力量可直接传递至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及第二箱体144的围壁部1442。于第一实施例中,第一箱体142的围壁部1422、第二箱体144的围壁部1442及外箱体146之外围壁部1462共同形成箱体结构14的围壁部及箱体结构14的隔墙,其中第一侧壁1422a与第二侧壁1442a形成箱体结构14的隔墙,除了第一侧壁1422a以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装箱,包含:一箱底座;以及一箱体结构,包含一第一围壁部及一隔墙,该第一围壁部可分离地与该箱底座的周围连接并与该箱底座形成一容置空间,用以容置物件,该隔墙设置于该容置空间内且横跨固定连接于该第一围壁部,该隔墙的下缘紧抵该箱底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建桦李佳阳茅仲宇丁崇宽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