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36698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6: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包括关节模拟装置和盒形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节省了实际着装实验需要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简单便捷、仿真效果好等优点,且具备实验可重复性好等有益效果。(*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包括关节模拟装置和盒形固定装置。本技术节省了实际着装实验需要耗费的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简单便捷、仿真效果好等优点,且具备实验可重复性好等有益效果。【专利说明】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
本技术属于纺织服装性能测试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
技术介绍
织物被揉搓挤压时发生塑性弯曲变形而形成折皱的性能,称为折皱性。织物抵抗此类折皱的能力称为抗皱性。抗皱性通常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产生折痕的回复程度,又称为折皱(折痕)回复性。抗皱性直接影响织物的外观和平整度。常见的测试方法是折皱回复角法和拧绞法。前者是将织物折叠施压后测定回复角度;拧绞法是将织物上下两边旋转一周压缩,除压放置后评价折皱等级。这两种方法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前者产生的是单一形态和方向的直线状折痕;后者产生类似服装洗后拧干时引起的互相平行的斜向折痕。这两种方法产生的折皱与服装在实际穿着过程中产生的折皱有较大的差距,导致其测试结果不能真实反映织物在实际穿着过程中的折皱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以上织物抗皱性测试中存在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模拟实际着装的织物抗皱性测试装置,包括关节模拟装置和盒形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关节模拟装置由海绵棒、棉花团和弹性针织布组成;所述的海绵棒为中间是定型铁丝,外包弹性海绵材料的棒状物,数根海绵棒用细铁丝固定,以模拟人体骨骼;所述的棉花团填充在用细铁丝固定后的海绵棒外层,以模拟人体脂肪;所述的弹性针织布包裹在棉花团的外层,以模拟人体有弹性的皮肤;所述的盒形固定装置用不易变形的材料制成,且带有中空的矩形孔洞,用来对弯曲后的关节模拟装置进行固定及施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成霞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