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3738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6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适用于光学元件、非晶薄膜衬底等工件表面的研磨与抛光加工,它包括研磨盘、工件进给机构和工件安装头,工件安装头与研磨盘贴合,工件安装头在工件进给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盘的盘面轨迹运动;研磨盘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盘面上的磨料粒度随着盘体的螺旋线梯度式变化,越靠近锥螺旋线的顶端,磨料粒度越高;工件安装头连接电机,工件安装头在电机的带动下会进行自转。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控制研磨盘不同部分的磨料粒度,可以对工件进行粗不同程度精度的加工;研磨盘转动的同时工件安装头也会在电机的带动下自转,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与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适用于光学元件、非晶薄膜衬底等工件表面的研磨与抛光加工,它包括研磨盘、工件进给机构和工件安装头,工件安装头与研磨盘贴合,工件安装头在工件进给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盘的盘面轨迹运动;研磨盘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盘面上的磨料粒度随着盘体的螺旋线梯度式变化,越靠近锥螺旋线的顶端,磨料粒度越高;工件安装头连接电机,工件安装头在电机的带动下会进行自转。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控制研磨盘不同部分的磨料粒度,可以对工件进行粗不同程度精度的加工;研磨盘转动的同时工件安装头也会在电机的带动下自转,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与质量。【专利说明】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适用于光学元件、非晶薄膜衬底等工件表面的研磨与抛光加工。
技术介绍
研磨是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通过研具与工件在一定压力下的相对运动对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如切削加工)。研磨可用于加工各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加工的表面形状有平面,内、外圆柱面和圆锥面,凸、凹球面,螺纹,齿面及其他型面。加工精度可达IT5~01,表面粗糙度可达Ra0.63~0.01微米。抛光是指利用机械、化学或电化学的作用,使工件表面粗糙度降低,以获得光亮、平整表面的加工方法。利用柔性抛光工具和磨料颗粒或其他抛光介质对工件表面进行的修饰加工。抛光不能提高工件的尺寸精度或几何形状精度,而是以得到光滑表面或镜面光泽为目的,有时也用以消除光泽(消光)。当我们需要对代加工工件进行光整加工,用以改善工件表面粗糙度或强化其表面的加工过程,通常同时 采用研磨和抛光。传统的利用研磨盘或者抛光盘的光整系统将研磨与抛光工序分开,使得由研磨过度到抛光时系统需要将研磨盘更换为抛光盘,很难提升加工效率。即使是单一的研磨加工,单一磨粒粒度的研磨盘也并不能使工件完全达到所需的表面粗糙度或者需要很长的加工时间。且传统的研磨和抛光系统,加工时需要人为添加砝码或由工件和承托工件的器件本身的重力来决定施加于工件表面与研磨盘(或抛光盘)表面的压力,这使得所是施加的压力不能根据加工需求得到动态调节而且无法得到低于工件和承托工件的器件本身的重力的压力,在更换研磨盘或抛光盘后需添加或者更换砝码,由于砝码的质量固定,很难实现施加压力的连续变化,从而影响了加工质量,并且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很难实现自动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加工中存在的加工效率低、自动化程度不高、抛光和研磨加工需要分开等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以集粗磨、精磨、粗抛、精抛为一体的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包括研磨盘、工件进给机构和工件安装头,工件安装头与研磨盘贴合,所述工件安装头在工件进给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盘的盘面轨迹运动;所述研磨盘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盘面上的磨料粒度随着盘体的螺旋线梯度式变化,越靠近锥螺旋线的顶端,磨料粒度越高;所述研磨盘盘体与一个竖直放置在盘体中心线位置的转轴连接,所述研磨盘内壁与转轴通过多根直杆固接;所述工件进给机构包括固定杆,连杆、移动块、电机和工件安装头,所述工件安装头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装在移动块内,所述移动块和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连杆与固定杆通过髙副连接,所述高副受三个液压缸控制转向。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安装头底面设有工件安装孔,工件安装在工件安装孔内,所述工件安装孔设在工件安装头的正中心。 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安装头底面设有工件安装孔,工件安装在工件安装孔内,所述工件安装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工件安装头的底面上。进一步的,所述工件安装头的四周装有滚轮,工件安装头通过滚轮与研磨盘的侧壁接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为:本方案采用圆锥盘与连杆均能独立旋转,即圆锥盘自转,其转速可控,同时我们控制连杆在竖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转动。这里主要考虑的是连杆得转动与圆锥盘旋转之间的配合问题。(I)圆锥盘转速可控,工件安装头从圆锥底部开始向上运动,圆锥盘由多个部分组成,至下向上依次是不同精度的加工段,我们可控制圆锥盘驱动电机在每一个部分内的转动速度即控制圆锥盘在不同阶段内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研磨时间。(2)控制连杆的竖直转动以及水平转动,得到工件安装头的运动轨迹,在这里我们设计的圆锥盘,使得工件安装头在运动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在螺旋盘的两内壁之间。(3)由于圆锥盘的旋转速度不是一定的,所以在圆锥盘的不同旋转阶段,相应的,连杆得转动速度也要以之相配合,即连杆在竖直方向上的转动速度要根据圆锥盘的不同旋转阶段采取不同的转动速度从而保持工件安装头不与螺旋盘加工面脱离;而连杆的水平转动速度则要保持工件安装头不与螺旋盘两内壁碰撞。(4)由于使用的电机,电机的自身重力作为工件的施力方式。(5)由于高副受三个液压缸控制转向,通过控制三个液压缸不同时间的的状况作出不同的运动,实现连杆的自由转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紧凑,成本较低,自动化程度高,通过控制研磨盘不同部分的磨料粒度,可以对工件分别进行粗不同程度精度的加工;研磨盘转动的同时工件安装头也会在电机的带动下自转,二者的共同作用下可实现待加工表面的加工纹理无序化从而提高了加工效率与质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专利技术的概念。实施例1: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包括研磨盘1、工件进给机构和工件安装头2,工件安装头2与研磨盘I贴合,工件安装头2在工件进给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盘I的盘面轨迹运动.研磨盘I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I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I盘面上的磨料粒度随着盘体的螺旋线梯度式变化,越靠近锥螺旋线的顶端,磨料粒度越高。研磨盘I盘体与一个竖直放置在盘体中心线位置的转轴9连接,研磨盘I盘体内侧外壁与转轴9通过直杆固接。工件进给机构包括固定杆8,连杆5、移动块4、电机3和工件安装头2,工件安装头2装在电机3上,电机3装在移动块4内,移动块4和连杆5通过转动副连接,连杆5与固定杆8通过髙副6连接,高副6受三个液压缸7控制转向。研磨盘I由多个部分组成,至下向上依次是不同加工精度的加工段,通过控制圆锥盘驱动电机在每一个部分内的转动速度即控制圆锥盘在不同阶段内的转动速度,从而控制研磨时间。工件安装头2底面设有工件安装孔,工件安装在工件安装孔内,所述工件安装孔设在工件安装头的正中心。工件安装头2的四周装有滚轮,工件安装头通过滚轮与研磨盘的侧壁接触。实施例2: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方案基本保持一致,唯一的区别在于工件安装头2底面设有工件安装孔,工件安装在工件安装孔内,工件安装孔设有多个,均匀分布在工件安装头的底面上。该模式可以进行多个工件同时进行加工,更进一步的提高了加工效率。应当理解的是,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锥螺旋形研磨盘,包括研磨盘、工件进给机构和工件安装头,工件安装头与研磨盘贴合,其特征在于:所述工件安装头在工件进给机构的带动下沿着研磨盘的盘面轨迹运动;所述研磨盘盘体为锥螺旋形,研磨盘盘面上的磨料粒度随着盘体的螺旋线梯度式变化,越靠近锥螺旋线的顶端,磨料粒度越高;所述研磨盘盘体与一个竖直放置在盘体中心线位置的转轴连接,所述研磨盘内壁与转轴通过多根直杆固接;所述工件进给机构包括固定杆,连杆、移动块、电机和工件安装头,所述工件安装头装在电机上,所述电机装在移动块内,所述移动块和连杆通过转动副连接,所述连杆与固定杆通过髙副连接,所述高副受三个液压缸控制转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毅琚春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