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3180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3 19:43
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漏电模块,所述的漏电模块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一组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电铜排、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上的罩壳和安装在罩壳上的线路板组件,所述的底座上具有第一、第二走线孔和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通过第一、第二走线孔布置在底座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后用连接螺钉与一组导电铜排实现电连接。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安装;线缆排布整齐合理、连接可靠、性能稳定且使用安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属于低压电器
。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断路器本体上的漏电模块,所述的漏电模块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一组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电铜排、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上的罩壳和安装在罩壳上的线路板组件,所述的底座上具有第一、第二走线孔和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通过第一、第二走线孔布置在底座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后用连接螺钉与一组导电铜排实现电连接。优点: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安装;线缆排布整齐合理、连接可靠、性能稳定且使用安全。【专利说明】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
本技术属于低压电器
,具体涉及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
技术介绍
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发展及用电量的日益增加,用电设备日趋多样化,用电安全性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一方面能在发生漏电事故时迅速切断电源,直接保护用电终端的人身和设备安全;另一方面还对线路老化或绝缘损坏等原因引起的泄露电流作出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对电气火灾等事故起到监控作用,因此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应用。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其上的电器部件例如:互感器、漏电脱扣装置以及线路板等都密封安装在壳体内,由于受到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内部空间大小的制约,上述电器部件的引线全部布置在壳体的型腔中,存在内部引线布置不合理、混乱等问题,造成虚接、断线、干扰等现象,从而影响断路器的安全可靠运行。鉴于上述已有技术,有必要对现有的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中各电器部件的安装及引线布置结构加以改进,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能够实现模块化安装又能使各电器部件引线的布置合理、使用安全的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达到的,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断路器本体上的漏电模块,所述的漏电模块包括底座、设在底座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一组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的导电铜排、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上的罩壳和安装在罩壳上的线路板组件,所述的底座上具有第一走线孔、第二走线孔和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通过第一走线孔和第二走线孔布置在底座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后用连接螺钉与一组导电铜排实现电连接。在本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断路器本体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内的漏电脱扣装置和用于覆盖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并且与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盖,所述的盖在使用状态下靠近漏电脱扣装置的一侧具有走线槽和走线通孔及开口,所述漏电脱扣装置的连接线在依次穿过走线槽、走线通孔和开口后与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实现电连接。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罩壳上具有第三走线孔和第四走线孔,所述的第三走线孔、第四走线孔用于所述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的定位。在本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一组导电铜排上具有第二安装孔,所述的第二安装孔用于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的连接。在本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线路板组件包括第一线路板和多个第二线路板,所述的第一线路板和多个第二线路板呈层叠状安装在所述的罩壳上,所述的第一线路板上设有测试旋钮,所述的罩壳上设有用于安装所述测试旋钮的卡口。在本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底座上还设有用于供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气体向外排出的出气孔。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结构后,具有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安装方便,能够实现塑壳断路器的模块化安装,其线路板组件的电源采样线、线路板组件与断路器本体内部的漏电脱扣装置电连接的导线以及线路板组件与互感器电连接的信号线的合理布置,使得上述线缆的排布整齐合理、连接可靠、性能稳定且使用安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本体的爆炸图。图3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漏电模块安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所述盖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所述断路器本体与漏电模块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一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所述漏电模块的结构分解图。图8为本技术所述底座的结构不意图。图9为本技术所述线路板组件与罩壳的安装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所述漏电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所述罩壳的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所述零序电流互感器与导电铜排的安装示意图。图13为本技术所述盖板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断路器本体、11.壳体、12.漏电脱扣装置、121.连接线、13.盖、131.走线槽、132.走线通孔、133.开口 ;2.漏电模块、21.底座、211.第一走线孔、212.第二走线孔、213.出气孔、214.第一安装孔、22.零序电流互感器、23.导电铜排、231.第二安装孔、24.线路板组件、241.第一线路板、2411.测试旋钮、242.第二线路板、2421.第一电源采样线、2422.第二电源采样线、2423.第三电源采样线、25.罩壳、251.卡口、252.第三走线孔、253.第四走线孔、26.盖板、261.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公众能充分了解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和有益效果, 申请人:将在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描述,但 申请人:对实施例的描述不是对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依据本技术构思作形式而非实质的变化都应当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请参阅图1、图2、图3、图4、图5和图6,本技术涉及一种分体式带剩余电流保护塑壳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I和固定连接在断路器本体I上的漏电模块2,所述的漏电模块2与所述的断路器本体I之间通过螺钉实现固定连接。所述的断路器本体I包括壳体11、漏电脱扣装置12和盖13,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12置于壳体11的内部型腔内,所述的盖13用于覆盖所述漏电脱扣装置12并且与所述壳体11构为固定连接,所述的漏电脱扣装置12具有连接线121,所述的连接线121与所述的漏电模块2实现电连接,当漏电模块2检测到漏电信号时,由漏电脱扣装置12驱动断路器本体I的解锁机构断开主回路。漏电模块2和漏电脱扣装置12的设置为本领域的公知技术,故在此不作赘述。请参阅图7、图8、图10和图13并结合图3、图4,本技术所述的漏电模块2包括底座21、设在底座21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2、一组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22的导电铜排23、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22上的罩壳25、安装在罩壳25上的线路板组件24和用于与所述底座21紧固并且覆盖在线路板组件24上的盖板26,所述的底座21上具有第一走线孔211、第二走线孔212和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214,所述线路板组件24的电源采样线通过第一走线孔211和第二走线孔212布置在底座的底部,并分别穿过第一安装孔214与一组导电铜排23实现电连接。所述的底座21上还具有出气孔213,所述的出气孔213用于断路器分断时产生的气体向外排出。所述的盖13在使用状态下靠近漏电脱扣装置12的一侧具有走线槽131、走线通孔132以及开口 133,用于漏电脱扣装置12的连接线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剩余电流保护的塑壳断路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断路器本体(1)和固定连接在所述断路器本体(1)上的漏电模块(2),所述的漏电模块(2)包括底座(21)、设在底座(21)上的零序电流互感器(22)、一组穿过零序电流互感器(22)的导电铜排(23)、置于零序电流互感器(22)上的罩壳(25)和安装在罩壳(25)上的线路板组件(24),所述的底座(21)上具有第一走线孔(211)、第二走线孔(212)和至少三个第一安装孔(214),所述线路板组件(24)的电源采样线通过第一走线孔(211)和第二走线孔(212)布置在底座(21)的底部,并分别设置在第一安装孔(214)后用连接螺钉与一组导电铜排(23)实现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维春管瑞良陈志刚吴佳王炯华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原常熟开关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