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国方专利>正文

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2664 阅读:3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烘干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背景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回收利用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的装置。该装置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制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技术方案是: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道、吸风管道,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由薄金属板制成的余热回收箱,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余热管道两端分别与吸风管道与排气管道相通,余热回收箱的另外两侧,其中一侧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另一侧则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余热管道还可在余热回收箱中排列成若干层。(*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尤其是用于凹版印刷机烘干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
技术介绍
用于装饰卷材印刷的凹版印刷机一般由3-8个色组组成,每一个色组根据使用情况均配有一至二组烘箱,以便使高速印刷后的卷材表面的油墨快速干燥。烘箱热源一般目前在使用的有电加热,导热油加热,瓦斯燃烧加热、蒸汽等几种,其中以电加热使用最为广泛。但不论何种方式加热,其工作原理是一样的,即将空气加热到150-170℃左右,再通过风机将高温气体吹到卷材印刷面,使其干燥,并由抽风机将废气抽出烘箱排到机外。但排出来的废气除夹带着潮气和溶剂蒸汽外,还保持着80-90℃的温度,由于目前使用的凹版印刷机都没有配备余热回收装置,因此大量的热量被白白流失,造成很大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回收利用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的装置,该装置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制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本技术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道、吸风管道,该装置还包括一个余热回收箱,所述的余热回收箱为一由薄金属板制成的箱体,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这些余热管道两端分别焊结固定在余热回收箱两侧的隔离板上,并且余热管道两端分别与吸风管道与排气管道相通,余热回收箱的另外两侧均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而另一个开口则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以便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所述的余热管道还可在余热回收箱中排列成若干层,以便多层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由于烘箱中的高温气体通过多根余热管道后才排出室外,在此过程中就对这些余热管道进行了加热;而进入送风管道的外界空气在经过这些余热管道外部的散热片时,又从这些余热管道以及散热片上吸收了热量,实现了热量的交换,使烘箱中排出的高温气体中的热量得以回收,并使余热再进入烘箱得以利用,具有明显的节能效果。该余热回收装置还具有阻隔废气中的蒸汽或潮气的功能,保证在回收余热的同时,既不影响烘干,又能将有害潮气排出机外。此外,该装置的结构也较为简单,无制造难度,安装和使用均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俯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采用红外线电热管烘箱的印刷机为例现有的凹版印刷机的烘箱中装有很多组红外线电热管,在工作时电热管表面会达到700℃左右的温度,为加快卷材印刷面的干燥并使干燥更均匀彻底,一般采用烘箱负压吹吸式送风的方式,即由一台送风机将冷风送入烘箱,在通过电热管表面时,由电热管表面的高温将冷风加热,一般可使冷风加热到150-170℃的高温,然后通过烘箱中的风口吹向卷材的印刷面,在高温、高速的热风吹压下,卷材表面迅速干燥,并产生大量的蒸汽或潮气,再由另一台吸风机将该气体吸出机外,通过管道排向室外,一般吸风量略超过送风量,以造成烘箱负压,防止气体泄漏到室内。由烘箱排出的气体除了温度较高以外,还夹带着油墨蒸发干燥时的大量溶剂蒸汽或潮气,因此不能使这些蒸汽和潮气进入烘箱,否则将会影响卷材的烘干。为有效利用这些热量,本技术提供了专用的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由附图可知,该装置包括烘箱1的送风管道3、吸风管道2,还包括一个余热回收箱7,所述的余热回收箱为一由薄金属板制成的箱体,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8。这些余热管道两端分别焊结固定在余热回收箱两侧(图3中的左右两侧)的两块隔离板上,并使吸风管道2与排气管道4相通(图2中隔离板7-1上的众多圆孔8-1就是余热管道的端口)。由于吸风风机5的作用,使得烘箱吸风管道2中的废气经过所有的余热管道8后才从排气管道4排出室外(另作处理),由此将余热管道及散热片加热。另一方面,余热回收箱另外两侧的开口(图3中的上下两侧)分别是直接与大气相通以及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遮挡住余热回收箱中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也即图2中竖向排列;为提高热交换效果,余热管道还可在余热回收箱中排列成若干层也即图2中竖向排列若干排,以便多层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在送风风机6的作用下,外界空气F经过这些余热管道及散热片之间的间隙才进入送风管道,就被加温而温度升高。一般可升至50-70℃左右,升高温度后的热风在送风风机的压力下通过送风管道进入烘箱,由电热管再加热后吹向卷材表面,如此周而复始,重复不断。由于烘箱的电热管是由智能温度表自动控制恒温的,当温度达到设定温度时会自动断电,当温度下降后又会自动接通电源。经测试室温10℃的冷风直接进入烘箱,要想达到烘箱吹出的热风150-170℃,电热管在每小时可能只能间歇断电累计10分钟而通过余热回收装置后,冷风已加热到50-70℃,同样达到150-170℃,每小时电热管可能会累计断电30分钟,这断电时间多了20分钟,即意味着节约了20分钟的电耗,一般每组烘箱电热管功率为40KW,每小时耗电40KWh,20分钟,即为少耗能13.3KW,节能效果显而易见。由此可见,以上送风和吸风系统互相独立、互相隔离,两系统仅通过余热回收装置交换了部分热量,对印刷机的正常工作没有影响。同理,如果由蒸汽、导热油、瓦斯燃烧供热的机型也同样可以使用该余热回收装置,同样可达节能效果。图中还有送风电机10,吸风电机9。另外,图中所有箭头均为风的流向。权利要求1.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道(2)、吸风管道(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余热回收箱(7),所述的余热回收箱为一由薄金属板制成的箱体,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8),这些余热管道两端分别焊结固定在余热回收箱两侧的隔离板(7-1)上,并且余热管道两端分别与吸风管道与排气管道相通,余热回收箱的另外两侧均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而另一个开口则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以便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余热管道还可在余热回收箱中排列成若干层,以便多层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凹版印刷机烘干系统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充分回收利用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的装置。该装置应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安装制作方便,节能效果明显等特点。技术方案是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道、吸风管道,该装置还包括一个由薄金属板制成的余热回收箱,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余热管道两端分别与吸风管道与排气管道相通,余热回收箱的另外两侧,其中一侧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另一侧则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余热管道还可在余热回收箱中排列成若干层。文档编号B41F9/00GK2799235SQ20052010168公开日2006年7月26日 申请日期2005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2005年4月18日专利技术者刘国方 申请人:刘国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凹版印刷机烘箱余热回收装置,包括烘箱送风管道(2)、吸风管道(3),其特征在于该装置还包括一个余热回收箱(7),所述的余热回收箱为一由薄金属板制成的箱体,箱体内装有多根相互基本平行且外圆周面上带有散热片的余热管道(8),这些余热管道两端分别焊结固定在余热回收箱两侧的隔离板(7-1)上,并且余热管道两端分别与吸风管道与排气管道相通,余热回收箱的另外两侧均是开口,其中一个开口直接与外界空气相通,而另一个开口则与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相接,并且全部余热管道都排列在送风管道的吸风口部位,以便遮挡送风流通的整个截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国方
申请(专利权)人:刘国方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