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12223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12 11:5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由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4%~12%,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10%~30%,导热粉体50%~70%,硅烷偶联剂1%~2%,乙烯基封端硅油10%~25%制备得到。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高,热阻低,电气绝缘性好,其在室温下为固态,可以方便地贴合在散热片或电子元器件表面,当达到器件工作温度时,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发生相变变软(但不会变为液体),在降低接触热阻、提升导热性能的同时,起到电气绝缘的效果,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短路,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所述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由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4%~12%,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10%~30%,导热粉体50%~70%,硅烷偶联剂1%~2%,乙烯基封端硅油10%~25%制备得到。本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导热系数高,热阻低,电气绝缘性好,其在室温下为固态,可以方便地贴合在散热片或电子元器件表面,当达到器件工作温度时,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发生相变变软(但不会变为液体),在降低接触热阻、提升导热性能的同时,起到电气绝缘的效果,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短路,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界面相变导热材料,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以及该导热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高温将会对电子元器件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寿命产生有害影响,电子元器件温度每升高2°C,可靠性下降10%,50°C时的寿命只有25°C时的1/6。导热性能的提高通常伴随着散热性能的优化。可见散热对于电子设备的小型化、密集化及提高其精度至关重要。为了解决发热电子元器件的散热问题,通常使用散热器对元器件进行散热。但是,限于现有的工业生产技术,在电子元器件表面与散热器之间存在着极细微的凹凸不平的界面缝隙,界面缝隙中的空气会增加界面热阻,阻碍热量传导,严重影响电子元器件的整体散热效果。热界面导热材料是一种普遍用于电子元器件散热的材料,主要用于填补电子元器件表面与散热器接触时产生的微空隙及表面凹凸不平的孔洞,减少接触热阻,提高器件散热效率。相变导热材料是其中主要的一种。相变导热材料是热量增强聚合物,具有较高导热率、低热阻等特点,设计用于使电子元器件和与之相连的散热片之间的热阻值降低到最小,这一热阻小的通道使散热片的性能达到最佳,能有效填充界面间的空隙,祛除界面间空气,将散热器功效提高40%多。传统的相变 导热材料是利用聚合物技术,以有机高分子材料、导热填料及石蜡相变填料混合制成。由于材料不绝缘,在高温下相变为液体,经过多次挤压,有可能导致金属与金属接触,难以满足部分电子元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绝缘要求,容易造成电子元器件的短路。因此,传统的相变导热材料不能作为电气绝缘材料来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本专利技术的导热材料使用时可以直接贴合到电子元器件板上,具有优异的电气绝缘性能,击穿电压可以达到6000Vac/mm,经多次挤压后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短路,可以作为电气绝缘材料使用。本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是一种高分子复合材料,其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4%~12%,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10%~30%,导热粉体50%~70%,硅烷偶联剂1%~2%,乙烯基封端硅油10%~25%。其中,所述的导热粉体是由大、中、小三种粒径的导热粉体按照6~7: 2~3:1的重量比组成,所述大粒径导热粉体的颗粒尺寸为70 μ m~80 μ m,中粒径导热粉体的颗粒尺寸为30 μ m~40 μ m,小粒径导热粉体的颗粒尺寸为0.5μηι~Ιμπι。进一步地,所述的导热粉体是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几种的任意比例混合物。上述原料中,所述的硅烷偶联剂优选ΚΗ-570。所述的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粘度为12万cst、硬度30 (shore A),其中A、B组分的重量比为100: I。所述的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是以石蜡为芯材、丙烯酸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的相变微胶囊,微胶囊呈球形,粒径40 μ m~50 μ m,相变温度50°C~60°C,相变潜热 > 140 J/g。优选地,所述的乙烯基封端硅油是由粘度为20000cst~30000cst的乙烯基封端硅油和粘度为3000cst~4000cst的乙烯基封端硅油按照2~3: 6的重量比组成的混合物。本专利技术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的制备方法是在所述重量百分比的导热粉体中加入所述重量百分比的硅烷偶联剂,常温常压下搅拌得到改性导热粉体;将所述重量百分比的乙烯基封端硅油加入所述重量百分比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A组分中混合均匀,再加入上述改性导热粉体和所述重量百分比的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及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B组分,于SOPa~150Pa真空度下搅拌混合得到胶料,硫化成型得到相变微胶囊导热材料。更具体地,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可以采用下述方法制备: 1).以石蜡为芯材、丙烯酸为壁材,采用原位聚合法制备得到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 2).分别将颗粒尺寸70μηι~80μηι的大粒径导热粉体、颗粒尺寸30μ m~40 μ m的中粒径导热粉体、颗粒尺寸0.5 μ m~I μ m的小粒径导热粉体于200°C烘烤30h~40h除去水分后,按照6~7: 2~3:1的重量比混合得到导热粉体原料; 3).向所述重量百分比的步骤2)的导热粉体中加入所述重量百分比的硅烷偶联剂,常温常压下高速搅拌得到改性导热粉`体; 4).将所述重量百分比的乙烯基封端硅油加入所述重量百分比的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A组分中混合均匀,以降低液体硅橡胶的粘度; 5).向步骤4)的液体中加入步骤3)的改性导热粉体和所述重量百分比的相变微胶囊,混合均匀,再加入所述重量百分比的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的B组分,使用真空搅拌机,于80Pa~150Pa真空度下充分搅拌混合得到胶料; 6).胶料倒入模具中,于平板硫化机中180°C~240°C、IOMPa~20MPa下硫化Imin~3min,成型得到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 7).在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的两面贴合离型膜,以保护材料表面不受损。根据使用需要,可以将上述制备得到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裁切成不同尺寸和形状的产品。其中,所述步骤3)中高速搅拌的搅拌速率为300rpm~400rpm,搅拌时间60min~IOOmin0所述步骤5)中的揽拌速率为IOOrpm~200rpm,揽拌时间IOmin~20min。本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属于热量增强聚合物,导热系数高,热阻低,绝缘性好,可以使电子元器件和与之相连的散热片之间的热阻值降低至最小。当达到电子元器件的工作温度时,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发生相变变软,但不会变为液体,很容易贴合两个表面,在降低接触热阻、提升导热性能的同时,起到电气绝缘的效果,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短路,进而提升电子元器件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本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由于将相变微胶囊填充在高分子材料中,长期高温状态下使用,材料相变后不会变为液体,不会粘贴、损坏电子元器件板,电气绝缘性能好,击穿电压可以达到6000Vac/mm,长期使用也不会造成电子元器件的短路,能满足部分电子元器件与散热器之间的绝缘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使用十分简单、方便,只需去掉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表面的离型膜,直接贴合到电子元器件板上,即可起到很好的导热绝缘效果,材料的自然粘合性好,无需对材料或散热片进行预热,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分别称取在200°C下烘烤除去水分的平均粒径70 μ m的氧化铝42g、平均粒径30 μ m的氧化铝Hg、平均粒径0.5 μ m的氮化铝7g,混合得到导热粉体原料。秤取Ig硅烷偶联剂,加入所述导热粉体原料中,放入高速搅拌机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气绝缘相变导热材料,由下述重量百分比的原料制备得到:双组份加成型液体硅橡胶4%~12%,石蜡‑丙烯酸相变微胶囊10%~30%,导热粉体50%~70%,硅烷偶联剂1%~2%,乙烯基封端硅油10%~25%。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执乾王月祥张恩贵朱毅张世麟白翰林张小刚孟德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三十三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西;1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