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11252 阅读:1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10: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导轨机构,包括可从仪器主机中自动伸出或回缩的内置导轨以及设置在仪器主机外部与所述内置导轨伸出部分对接的外置导轨,在所述内置导轨和所述外置导轨的对接处设有对接位,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使所述内置导轨的底部上表面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所述对接位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凹位,在所述外置导轨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卡送入对接位并使检测卡尾部下压至凹位后传送至仪器主机中所述内置导轨的执行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导轨机构在允许内置导轨略高于外置导轨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检测卡向内输送,降低了对内置导轨及外置导轨的安装精度要求,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导轨机构,包括可从仪器主机中自动伸出或回缩的内置导轨以及设置在仪器主机外部与所述内置导轨伸出部分对接的外置导轨,在所述内置导轨和所述外置导轨的对接处设有对接位,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使所述内置导轨的底部上表面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所述对接位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凹位,在所述外置导轨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卡送入对接位并使检测卡尾部下压至凹位后传送至仪器主机中所述内置导轨的执行机构。本技术的导轨机构在允许内置导轨略高于外置导轨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检测卡向内输送,降低了对内置导轨及外置导轨的安装精度要求,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专利说明】一种导轨机构
本技术属于医疗行业的体外诊断
,具体涉及一种导轨机构。
技术介绍
在体外诊断行业全程C-反应蛋白(HsCRP+常规CRP)、PCT等项目的免疫荧光自动检测中,需要将检测卡从外置导轨输送到仪器主机的内置导轨中进行检测,在完成检测项目后,再将检测卡从仪器主机的内置导轨中取出并丢弃。在现有的免疫荧光自动检测仪中,外置导轨与内置导轨平齐对接,这种结构对机械结构的安装精度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在两个导轨的对接处产生高度落差,在进卡或退卡时发生堵塞现象,造成严重的机械损害。由此可见,如何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的导轨机构,这是本领域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导轨机构,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导轨机构,包括可从仪器主机中自动伸出或回缩的内置导轨以及设置在仪器主机外部与所述内置导轨伸出部分对接的外置导轨,在所述内置导轨和所述外置导轨的对接处设有对接位,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使所述内置导轨的底部上表面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所述对接位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凹位,在所述外置导轨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卡送入对接位并使检测卡尾部下压至凹位后传送至仪器主机中所述内置导轨的执行机构。优选地,所述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机构,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一传动装置及第一执行件,所述第一执行件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沿外置导轨往复运动,所述第一执行件在向对接位方向移动的过程中将所述检测卡传送至对接位;第二执行机构,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二执行件,所述第二执行件在第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大体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且在向下运动时将所述检测卡尾部下压至所述凹位;第三执行机构,设有固定连接的第三传动装置及第三执行件,所述第三执行件在第三传动装置的作用下沿对接位往复运动,且在向内置导轨方向运动时将位于对接位上尾部下压的检测卡传送至内置导轨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执行机构设置在第三执行件上。优选地,所述第二执行机构包括一大体竖直设置的平板以及与所述平板连接的大体水平设置的压块。优选地,所述压块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扣合检测卡尾部凸起的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传动装置、第二传动装置、第三传动装置均为同步带轮机构。优选地,所述凹位的深度为Imm?2mm。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限制所述内置导轨伸出所述仪器主机的最高位置的上限位块以及引导所述内置导轨准确地与所述外置导轨对接并限制内置导轨伸出仪器主机的最低位置的下限位块。优选地,所述上限位块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的两侧,所述上限位块为沿对接位主体上表面向上凸起的凸块,所述凸块顶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压台,所述压台的下部与内置导轨抵接。优选地,所述下限位块设置在外置导轨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所述下限位块包括底板以及设于底板两侧的侧板,所述底板的上表面在所述内置导轨伸出仪器主机时与内置导轨的底部抵接,所述侧板的内侧壁在所述内置导轨伸出仪器主机时与内置导轨的侧部抵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导轨机构,在所述内置导轨和所述外置导轨的对接处设有对接位,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使所述内置导轨的底部上表面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所述对接位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凹位,在所述外置导轨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卡送入对接位并使检测卡尾部下压至凹位后传送至仪器主机中所述内置导轨的执行机构,本技术的导轨机构在向内输送检测卡时,压下检测卡的尾部至凹位,使得检测卡头部向上翘起,因而在允许内置导轨略高于外置导轨的情况下能够顺利地将检测卡向内输送,这样使得降低了对内置导轨及外置导轨的安装精度要求,结构简单、可靠性高、成本低。【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导轨机构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限位机构与内置导轨的配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的导轨机构,包括外置导轨I以及与外置导轨I对接的内置导轨2、在外置导轨I与内置导轨2的对接处设置对接位,外置导轨I上设置有用于将检测卡向内置导轨输送的执行机构,检测卡3上靠近内置导轨2的一端为头部31,远离内置导轨2的一端为尾部32。对接位A上靠近内置导轨2的一端设有用于使内置导轨底部上表面始终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执行机构包括第一执行机构、第二执行机构、第三执行机构,其中,第一执行机构用于将检测卡沿外置导轨I输送至对接位主体上,第二执行机构用于将输送至对接位主体上的检测卡尾部32压下及放开复位的第二执行机构,第三执行机构用于将尾部压下后的检测卡向前输送,使之搭接至内置导轨上并随内置导轨自动回缩进入仪器主机内。其中,外置导轨I承担将检测卡3连续输送至对接位A的通道作用,内置导轨2能从仪器主机4自动伸出与自动缩回。限位机构包括上限位块5和下限位块6。上限位块5的作用是限制内置导轨2伸出仪器主机4的最高位置;下限位块6的作用是引导内置导轨2准确地与外置导轨I对接,并限制内置导轨2伸出仪器主机4的最低位置。上限位块5为两块,分别位于对接位的两侧,其为沿对接位主体上表面向上突出的凸起,凸起的头部设有向外延伸的压台,压台的下表面在内置导轨伸出时与内置导轨的上部抵接;下限位块6包括底板、位于底板两侧的侧板,在内置导轨伸出至仪器主机外部时,两侧板的内侧壁分别与内置导轨的两侧抵接,底板的上表面与内置导轨抵接,对接位的尾部(即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Imm?2mm深的凹位B。在上限位块5、下限位块6的作用下,内置导轨2的底部上表面在对接口始终略高于外置导轨I上的对接位的主体上表面。其中,第一执行机构包括第一传动装置以及第一执行件,第一传动装置为同步带轮机构,包括第一同步带轮7以及第一同步带8,第一执行件为与第一同步带8固定的第一平板9,第一平板9在第一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大体沿水平方向(即沿外置导轨)往复运动。其中,第二执行机构包括第二传动装置及第二执行件,第二传动装置为同步带轮机构,包括第二同步带轮10以及第二同步带11,第二执行件为与第二同步带11固定的第二平板12,第二平板12为大体竖直设置,其顶部设有压块13,第二平板12在第二传动装置的作用下大体沿竖直方向往复运动。压块13的下表面设有用于扣合检测卡尾部凸起的凹槽。其中,第三执行机构包括第三传动装置及第三执行件,第三传动装置为同步带轮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导轨机构,包括可从仪器主机中自动伸出或回缩的内置导轨以及设置在仪器主机外部与所述内置导轨伸出部分对接的外置导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置导轨和所述外置导轨的对接处设有对接位,所述对接位靠近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使所述内置导轨的底部上表面高于对接位主体上表面的限位机构,所述对接位远离内置导轨的一端设有凹位,在所述外置导轨上设有用于将检测卡送入所述对接位并使检测卡尾部下压至所述凹位后传送至仪器主机中所述内置导轨的执行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满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阳普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