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110490 阅读:1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7: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侧边,至少一条侧边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包括一顶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或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框架的侧边设置有挡墙,通过所述挡墙能够限制液晶显示屏在所述框架内移动,同时所述挡墙的内部设置有空隙使得所述框架能够通过向内凹陷变形以缓冲外力,从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破碎的几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侧边,至少一条侧边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包括一顶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或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本技术提供的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中,所述框架的侧边设置有挡墙,通过所述挡墙能够限制液晶显示屏在所述框架内移动,同时所述挡墙的内部设置有空隙使得所述框架能够通过向内凹陷变形以缓冲外力,从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破碎的几率。【专利说明】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本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特别涉及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IXD)是一种为平面超薄的显示设备,通常包括背光模组(Back Light Module,简称BLM)和液晶显示模块(Liquid CrystalModule,简称LCM),所述液晶显示模块(LCM)与所述背光模组(BLM)通过组装固定在一起,所述液晶显示模块(LCM)本身并不发光,由所述背光模组(BLM)为所述液晶显示模块(LCM)提供光源。请参考图1和2,其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10包括一框架100,所述框架100由依次连接的4条侧边组成,每条侧边的内侧均设置有挡板120或挡墙130,所述挡板120或挡墙130所限定的空间用于容置液晶显示模块(LCM)中的液晶显示屏。请参考图3和图4,其为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块组装后的俯视图。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背光模组10与液晶显示模块组装之后,所述背光模组10的4条侧边包围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液晶显示屏50,4条侧边上的挡板120或挡墙130能够液晶显示屏50限制所述液晶显示屏50的移动。为了防止所述液晶显示屏50移动,所述挡板120或挡墙130与所述液晶显示屏50之间设置的间隙非常小。然而,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外力冲击。所述背光模组10受到外力会使得框架100发生形变,导致框架100的挡板110或挡墙120与液晶显示屏50直接接触并把外力传导给所述液晶显示屏50,施加的外力一旦超过所述液晶显示屏50的承受能力,所述液晶显示屏50就会破裂,导致产品报废。因此,如何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破屏的问题,已经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一个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用以解决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容易破屏的问题。一种框架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侧边,至少一条侧边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包括一顶壁及连接在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之间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或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框架。相应的,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液晶显示装置,所述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背光模组。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突出的优点之一:本技术提供的框架的侧边设置有挡墙,通过所述挡墙能够限制液晶显示屏在所述框架内移动,同时所述挡墙的内部设置有空隙使得所述框架能够通过向内凹陷变形以缓冲外力,从而降低液晶显示装置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液晶显示屏破碎的几率。【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和图2是现有技术的背光|吴组的俯视图;图3和图4是现有技术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块组装后的俯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图6a至图6f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挡墙和空隙的俯视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与液晶显示模块组装后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提出一种框架、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根据下面说明和权利要求书,本技术的优点和特征将更清楚。需说明的是,附图均采用非常简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准的比例,仅用以方便、明晰地辅助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请参考图5,其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所述框架200包括:多个依次连接的侧边210,至少一条侧边210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220,所述挡墙220包括一顶壁215及连接在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之间的侧壁217,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平行设置,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或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的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230。具体的,所述框架200通常由四条侧边210组成,4条侧边210依次连接形成一矩形框架。4条侧边中至少有一条侧边210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220,当液晶显示模块与背光模组组装时,所述液晶显示模块的液晶显示屏放置于所述背光模组的框架200中,所述挡墙220能够限制所述液晶显示屏在所述框架200内移动。优选的,所述框架200的相对两条侧边210在相对位置上设置一对所述挡墙220。如图5所示,所述挡墙220至少包括一顶壁215及连接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的侧壁217,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平行设置,所述侧壁217中至少有一个侧壁217与所述顶壁215相交成锐角或钝角。所述挡墙220的具体形状不做限制,只要所述挡墙220的侧壁217中至少有一个侧壁217与所述顶壁215相交成锐角或钝角即可。请参考图6a至图6e,其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挡墙和空隙的俯视图。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挡墙220具有一个顶壁215和两个侧壁217,两个侧壁217均与顶壁215相交成钝角或锐角。如图6c和6d所示,所述挡墙220具有一个顶壁215和一个侧壁217,所述侧壁217与顶壁215相交成锐角或钝角。如图6e和图6f所示,所述挡墙220具有一个顶壁215和两个侧壁217,所述侧壁217包括相交的两个面,两个侧壁217均与顶壁215相交成钝角或锐角。所述侧壁217与所述顶壁215相交处为直角时,为了减少端部应力对其他部件的影响,需要对直角形状的端部进行倒角处理。如图5所示,所述挡墙220的一直角形状的端部进行了端部处理,形成一倒角B。优选的,所述倒角B为圆弧形倒角。所述顶壁215与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或所述挡墙220所在的侧边210的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230,所述空隙230贯穿所述框架200,或所述空隙230的深度小于所述框架200的厚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空隙230的形状与所述挡墙220的形状相同,如图6a和图6b所示,所述空隙230的形状为等腰梯形。如图6c和图6d所示,所述空隙230的形状也可以是直角梯形。如图6e和图6f所示,所述空隙230的形状还可以是两个反向或同向的等腰梯形组成的多边形或其他形状。在其他实施方式中,所述空隙230的形状可以与所述挡墙220的形状不一致,可以为其他任意形状。所述空隙230在减轻所述框架200重量的同时使得所述框架200具有一定的弹性,当所述框架200受到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多个侧边,至少一条侧边的内侧设置有至少一个挡墙,所述挡墙包括一顶壁及连接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的侧壁,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平行设置,所述顶壁与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或所述挡墙所在的侧边延长线之间设置有空隙。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怀岭张鑫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