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829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6-02 02: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IC厌氧反应器,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包括底板、筒体、顶板、倒圆台隔板、一级三相分离器、二级三相分离器、升流管、集气管、降流管、沼气输出管、污泥沼气排放管、底层污泥排放管、总排泥管、集泥支管、集泥总管、环形出水槽、进水管、气液分离器。还包括位于混合区的垂直循环筒,位于一级反应区的折流板,位于二级反应区的污泥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产生大量粒径较大、活性较好的颗粒污泥,COD容积负荷较传统IC反应器大,处理效率较高,并可对反应器上部溢出的絮状污泥、颗粒污泥进行截留回收,减轻了后续好氧处理负荷,减少了电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颗粒污泥制造及污泥自动收集的IC厌氧反应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底板(1)、筒体(2)、顶板(3)、倒圆台隔板(4)、一级三相分离器(9)、二级三相分离器(14)、气液分离器(22)、环形出水槽(23);?所述筒体(2)的底部设置有底板(1),顶部设置有顶板(3),所述气液分离器(22)设置在所述筒体(2)的上方,并且与所述筒体(2)同轴,所述筒体(1)内由底部至顶部依次设置有倒圆台隔板(4)、整流板(7)、一级三相分离器(9)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4),并且所述倒圆台隔板(4)、整流板(7)、一级三相分离器(9)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4)将所述反应器由底部至顶部依次分隔为储泥区(A)、混合区(B)、一级反应区(C)、二级反应区(D)、出水区(E),混合区(B)通过整流板(7)和一级反应区(C)相通,一级反应区(C)通过一级三相分离器(9)和二级反应区(D)相通,二级反应区(D)通过二级三相分离器(14)和出水区(E)相通;?所述筒体(2)轴线方向、一级三相分离器(9)上方设置有升流管(10),所述升流管(10)下部和一级三相分离器(9)相通,所述升流管(10)上部穿过所述污泥漏斗(11)、二级三相分离器(14)和顶板(3),并且顶端开口于所述气液分离器(22)内部;?所述筒体(2)轴线方向、二级三相分离器(14)上方设置有集气管(15),所述集气管(15)下部和二级三相分离器(14)相通,所述集气管(15)上部穿过所述顶板(3),并且顶端开口于所述气液分离器(22)内部;?所述筒体(2)的外侧设置有所述降流管(16),所述降流管(16)的顶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2)的底部相通,并且所述降流管(16)底端与所述整流板(7)下部、混合区(B)的上部相通;?所述筒体(2)的外侧还设置有污泥沼气排气管(18),所述污泥沼气排气管(18)顶端位于盖板(3)上端,底端和储泥区(A)的顶端相通;?所述储泥区(A)外侧设置有污泥排放管(19),上端与混合区(B)底部相通,下端与储泥区(A)相通;?所述储泥区(A)中设置有进水管(21),所述进水管(21)一端垂直穿过倒圆台隔板(4)的底开口于混合区(B),一端垂直穿过筒体(2)与进水加压系统相通;?所述储泥区(A)底部还连接有排泥总管(20),所述排泥总管(20)垂直穿过筒体(2)下端与污泥处理系统相通;?所述气液分离器(22)的侧壁设置有沼气输出管(17);?所述筒体(2)上部的外侧设置有出水管(24),内侧设置有环形集水槽(23),所述出水管(24)和所述环形集水槽(23)相通;?所述二级反应区(D)中设置有污泥收集支管(12),污泥收集支管(12)上端和污泥漏斗(11)相通,下端和污泥收集总管(13)相通,所述污泥漏斗(11)上端位于二级三相分离器(14)下端处,所述污泥收集总管(13)下端与储泥区(A)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步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盛源水沃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