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10414 阅读:1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由拉伸强度为2600~35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极细奥氏体不锈钢的经线和纬线构成,其表示拉伸强度的系数[断裂时的拉伸负荷(N)÷测定宽度(mm)÷网织物的厚度(mm)]在纵向和横向都处于150~230的范围内。由此,可获得强度大、伸长率小、尺寸精确度、弹性回复力和耐久性都优异的高密度和大开口的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丝网印刷用的金属网织物。更具体地说,涉及用于进行与电子设备有关联的高精度、高密度丝网印刷的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
技术介绍
为了由丝网印刷用网织物实现高精度、高密度印刷,有以下要求伸长小、强度大、在高应力下能够绷纱;尺寸精度优异、即尺寸变化小而稳定;弹性回复力大、耐久性好;线径细且高密度网织物等。并且,就涉及低粘度油墨或膏状物等的印刷来说,要求线径细而开口大的网织物。目前,广泛使用尼龙、聚酯等合成纤维制造的丝网印刷用网织物,但上述丝网印刷用网织物,由于伸长率大,强度和弹性率低,所以在尺寸精度上存在问题。并且这些合成纤维,由于强度低,使用细线径的线制造高密度网织物或大开口网织物是很困难的。因此,在严格要求尺寸精确度的精密印刷中,使用软质不锈钢的网织物。但是,由于软质不锈钢的强度不够,弹性回复力差,所以在增加了印刷次数时,线材偏离使印刷精度变差,如果再施加超过其屈服强度的力,存在线条张开而无法回复的问题。为了提高印刷精度,曾有过将软质不锈钢网织物在绷纱后进行电镀的方法,但由于需要电镀工序和防止公害设备,所以价格很高,并且存在由电镀造成开口狭窄、网眼堵塞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反复研究对金属线材进行改良、并且强度大、能够细线化、使用尺寸精确度好、具有优异弹性回复力的线条的丝网印刷用网织物。使用非晶态合金线的丝网印刷用网织物,由于有强度但缺乏韧性难以织造,还没有实现实用化。特开平6-166925号公报所公开的使用在以铁为主要成分的珠光体钢上镀镍的线材制造的印刷用网织物具有优异的强度、尺寸精确度和弹性回复力,但没有解决由于生锈造成的线材老化问题,没有实现实用化。使用硬质不锈钢制造的丝网印刷用网织物,尺寸精确度优异,但强度不够,在织造时、绷纱时或制版时,以及在以后的保管和印刷时存在容易断裂和破损的问题。在经线和纬线都使用硬质不锈钢的情况下,在过去的织造技术中,由于经线的弯曲度比纬线的弯曲度大许多,网织物的纵向伸长率和横向的伸长率差别很大,印刷时的尺寸精确度在纵向和横向不同就成为问题。特别是在进行等离子显示板等大面积的印刷时,印刷时纵向和横向的尺寸精确度不同是非常大的问题。而作为织造时的问题,由于必须只能通过在织机上施加的负荷来调整经线和纬线弯曲度的不同,由于加载负荷过量使经线断裂或整体断裂等经线的缺点经常发生,不能有效地织造质量稳定的网织物成为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低伸长率、尺寸精确度、弹性回复力和耐久性都优异的高密度网织物和大开口的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网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伸长率差别小、使得纵向和横向的尺寸精确度一致、以良好的效率和稳定的质量织造的丝网印刷用网织物。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为,由拉伸强度为2600~35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极细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经线,和拉身强度为经线的78~97%,下限为26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极细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纬线构成,其表示拉伸强度的系数在纵向和横向都处于150~230的范围内。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面为,由拉伸强度为2600~35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极细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经线和纬线构成,经线的线径是纬线的90~98%,其表示拉伸强度的系数在纵向和横向都处于150~230的范围内。具体实施例方式在本专利技术中,为了得到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使用了奥氏体不锈钢丝(JIS标准SUS 304)。将奥氏体不锈钢丝在拉丝机上进行牵伸,然后进行固熔化热处理(退火),再在拉丝机上牵伸。多次反复操作以上工序,得到所需线径的极细奥氏体不锈钢丝。在固熔化热处理中,用通入惰性气体的连续退火炉将线材加热到1000~1150℃后,在氢气和氮气中急冷。此工序一般被称为‘光亮退火’,此时,使用氢气的原因是防止表面氧化,利用氢气的高热导率进行急冷。在最终的工序中不进行固熔化热处理(退火)。将最后得到的钢丝进行不会使其扭结等的矫直加工,得到极细的不锈钢丝。得到的极细不锈钢丝的特征是,强度为2600~3500N/mm2,伸长率为1~5%,线径为10~30μm。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由上述得到的奥氏体不锈钢丝,以70~180根/cm(180~460根/英寸)的网线数织造,得到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得到的丝网印刷用金属网织物具有表示拉伸强度的系数在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都是150~230的特征。由于在本专利技术的织造工序中使用单线拉伸强度比经线小的纬线,经线弯曲度和纬线弯曲度的差别很小。现在详细说明经线弯曲度加大的原因。在织造时,在织机上一根经线往返做上下交互的运动。在经线上下时打开的卡口部分以直线的形式插入纬线,随后经线就上下交替进入相反的位置,由于形成了夹住以直线方式插入纬线的结构,所以经线的弯曲度就加大。在网线数越大,经线的线径越粗时,此经线的弯曲度就越大。这个现象,不限于由硬质不锈钢得到的网织物,由聚酯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制造的网织物或者由软质不锈钢等制造的网织物也是同样。由于聚酯和尼龙等合成纤维具有热塑性,由这些合成纤维制造的网织物,在织造后进行后加工时进行拉伸或者收缩时,就补偿了经线和纬线弯曲度的差,用热定型能够把校正的弯曲机构固定下来。而在由软质不锈钢制造的金属网织物的情况下,由于线材是柔软的,纬线容易弯曲,不致形成太大的伸长率差。在使用硬质不锈钢丝、非晶态钢丝、珠光体钢丝制造的金属网织物的情况下,线材是刚性的,纬线难以弯曲。因此,经线和纬线的弯曲度的差别就大。由于金属不具有热塑性,织造后不能进行热定型加以校正。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对不使经线的弯曲度过分发展、由赋予纬线弯曲度使得经线和纬线的弯曲度没有差别、经线和纬线的伸长率差值减小的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找到了如下的方法。在织造工序中,由于使用了纬线拉伸强度比经线拉伸强度小的线材,经线的弯曲度和纬线弯曲度的差值减小。此时,可以使用纬线强度是经线强度78~97%的线材,或者使用纬线线径是经线线径90~98%的线材。这样一来,当织造的网织物的线径为10μm以上且不足21μm、网线数为70~180根/cm(180~460根/英寸)时,具有断裂伸长率在6.5%以下,而且纵向断裂伸长率减去横向断裂伸长率的值(伸长率差)在3.5%以内的特征。而当经线为21μm以上30μm以下、网线数为70~130根/cm(180~330根/英寸)时,具有断裂伸长率在8%以下,而且纵向断裂伸长率减去横向断裂伸长率的值(伸长率差)在4.5%以内的特征。通过如上那样减小经线和纬线的弯曲度差值,网织物的纵向和横向的强度差就能够减小。硬质不锈钢丝、非晶态丝、珠光体钢丝等硬质金属丝具有通过赋予弯曲度而使强度降低的特性。也就是说,在由作为线材的硬质金属丝制造网织物时,弯曲度大的一方强度会降低。如实施例的表1所示,在使用经线和纬线是同样强度的线材时,可以知道,由于经线的弯曲度大,纬线的弯曲度小,网织物的纵线方向强度比横线方向强度明显要小。本专利技术中的通过使用的纬线的单线拉伸强度小于经线的单线拉伸强度的线材而造成经线的弯曲度和纬线的弯曲度差别小的网织物,不局限于在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奥氏体不锈钢丝,对于以非晶态丝、珠光体钢丝作为原料,由于弯曲而引起强度降低的硬质金属丝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丝网印刷用网织物,其特征在于:由拉伸强度为2600~35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经线,和拉身强度为经线的78~97%、下限为2600N/mm↑[2]、断裂伸长率为1~5%的奥氏体不锈钢丝的纬线构成,其表示拉伸强度的系数[断裂时的拉伸负荷(N)÷测定宽度(mm)÷网织物的厚度(mm)]在纵向和横向都处于150~23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下川原直树江守英夫轩内升木村裕彦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金属工业株式会社日本特殊织物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