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对电缆排管敷设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092907 阅读:2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8 16:4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对电缆排管敷设的施工方法,根据测定点位为起始点施测,对各控制点布设,控制桩埋设深度不少于800mm,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取其平均值;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区、分段施工,基槽开挖放坡系数1:0.35,留工作面800mm,沟槽施工采用梯形断面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在混凝土底板上铺设电缆排管;电缆排管铺设完工后,进行土方回填,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分层回填,进行夯实。利用该施工方法能够对电缆排管进行稳定的敷设,避免电缆排管在敷设后出现破裂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根据测定点位为起始点施测,对各控制点布设,控制桩埋设深度不少于800mm,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取其平均值;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区、分段施工,基槽开挖放坡系数1:0.35,留工作面800mm,沟槽施工采用梯形断面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在混凝土底板上铺设电缆排管;电缆排管铺设完工后,进行土方回填,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分层回填,进行夯实。利用该施工方法能够对电缆排管进行稳定的敷设,避免电缆排管在敷设后出现破裂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方法,尤其是涉及一种,属于电力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电力是以电能作为动力的能源。专利技术于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专利技术和应用掀起了第二次工业化高潮。成为人类历史18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三次科技革命之一,从此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即使是当今的互联网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专利技术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不可否认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使得电力成为人们的必需品。20世纪出现的大规模电力系统是人类工程科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之一,是由发电、输电、变电、配电和用电等环节组成的电力生产与消费系统。当今是互联网的时代,我们仍然对电力有着持续增长的需求,因为我们专利技术了电脑、家电等更多使用电力的产品。电力的输送需要铺设线路,一般是采用地底输送和高空输送,高空输送需要架设支撑架,其工程复杂,而且对地质要求很高,因而一般是采用地底埋设管道的方式进行电力输送,而地底埋设管道需要考虑地质对管道的影响,传统施工方法由于没有考虑这些因素,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施工方法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利用该施工方法能够对电缆排管进行稳定的敷设,避免电缆排管在敷设后出现破裂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以下步骤: (a)、测量放线:根据测定点位为起始点施测,对各控制点布设,经闭合无误后,用混凝土浇筑桩身加以保护,控制桩埋设深度不少于800_,并做围护,根据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取其平均值,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按100米左右的间距设置临时水准点,并与高程基准点进行闭合,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 (b)、基槽挖掘: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区、分段施工,基槽开挖放坡系数1:0.35,留工作面800mm,沟槽施工采用梯形断面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在开挖时严格控制沟底设计标高,机械开挖应保留IOcm用人工清底,以免机械作业超挖扰动沟槽底原状土。开挖时做好基坑排水工作,两侧对称挖排水沟的截面积15cmX 15cm为宜。如遇水位较高时四周采用挡板支模防止沟槽坍塌。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考虑地表水的排除及基坑中积水的抽排,确保混凝土底板在无水环境下施工。基坑开挖期间,基坑附近不堆放弃土和建筑材料,做到文明施工。开挖基坑时,如遇到不良土壤应适当加大放坡,确保槽底作业面。施工前,对沟槽底板进行整平,放出沟槽中心线,按设计的高度和宽度利用沟槽土模浇筑混凝土底板。混凝土标号为C15,采用商品混凝土,厚度10cm。浇筑时严格按要求振捣,直到完全密实为止。浇筑后进行收光并做到及时养护,确保混凝土的强度。沟槽底板应3%。朝检查井方向放坡,以便电缆排管的排水。并根据排管宽度,按间距1.5米在排管两侧预留# 12 L=SOOmm的钢筋预埋件,用于加固排管防止混凝土包封时排管上浮。(C)、电缆排管的铺设:在混凝土底板上铺设电缆排管,先将电缆排管MPP管用专业焊接机将排管焊接到设计尺寸用配套电缆管卡按技术要求组合排列整齐,然后支模板利用浇注底板混凝土时预留的钢筋埋件加固排管,敷设接地扁钢后进行浇注混凝土包封,电缆排管采用热熔连接,热熔连接前、后连接工具加热面上的无污物应用洁净棉布擦净,热熔连接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应符合热熔连接工具生产厂和管材、管件生产厂的规定,热熔连接保压冷却时间,不得移动连接件或连接件上不得施加任何外力,管道连接前,管材固定在机架上,取下铣刀,闭合卡具,对管子的端面进行铣削,当形成连续的切削时,退出卡具,检查管子两端的间隙(不得大于3_)。电熔连接面应清洁干净,刮初表面皮。热熔对接连接,两管段应各伸出卡具一定的自由长度,校对连接件,使其在同一轴线上,错边不宜大于壁厚的10%。加热板温度适宜(220±10°C),当指示灯亮时,最好在等10分钟使用,以使整个加热板温度均匀。温度适宜的加热板置于机架上,闭合卡具,并设系统的压力。达到吸热时间后,迅速打开卡具,取下加热板。应避免与熔融的端面发生碰撞。迅速闭合卡具,并在规定时间内,匀速地将压力调节到工作压力,同时按下冷却时间按钮。达到冷却时间后,在按一次冷却时间按钮,将压力降为零,打开卡具,取下焊好的管子。卸管前一定要将压力降至为零,若移动焊机,应拆下液压软管,并做好接头防尘工作。合格的焊缝应有两翻边,焊道翻卷的管外圆周上,两翻边的形状、大小均匀一致,无气孔、鼓泡和裂纹,两翻边之间的缝隙的根部不低于所焊管子的表面。管道连接时,施工现场条件允许时,可在在沟槽上进行焊接,管口应临时堵封。在大风环境下操作,采取保护措施或调整施工工艺。(d)、土方回填:电缆排管铺设完工后,进行土方回填,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为30cm,并进行夯实,回填到距离地面0.5米时,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回填的高度与主体道路路面高程吻合。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该施工方法能够对电缆排管进行稳定的敷设,避免电缆排管在敷设后出现破裂的现象,解决了现有施工方法常常造成电缆排管出现破裂或者线路无法施工的问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仅限于此。实施例: ,包括以下步骤: 测量放线:根据测定点位为起始点施测,对各控制点布设,经闭合无误后,用混凝土浇筑桩身加以保护,控制桩埋设深度不少于800_,并做围护,根据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取其平均值,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按100米左右的间距设置临时水准点,并与高程基准点进行闭合,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 基槽挖掘: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区、分段施工,基槽开挖放坡系数1:0.35,留工作面800mm,沟槽施工采用梯形断面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在开挖时严格控制沟底设计标高,机械开挖应保留IOcm用人工清底,以免机械作业超挖扰动沟槽底原状土;每段施工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施工前首先要搭好围护,清除障碍,平整场地,将地表覆土运走,放好基槽开挖线(按确定放坡系数1:0.35,800mm工作面),临时道路安排一辆铲车随时平整,修理,汽车上路做好防尘、及清洁工作,做好冬季施工措施的准备工作。机械挖土各段同时进行。为了保证挖土、装车均衡作业,挖土机可以用液压中、小型挖土机。机械开挖不到之处,再配以人工开挖、找平。机械开挖应由深而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基于对电缆排管敷设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测量放线:根据测定点位为起始点施测,对各控制点布设,经闭合无误后,用混凝土浇筑桩身加以保护,控制桩埋设深度不少于800mm,并做围护,根据坐标点和水准点,用全站仪采用测回法观测,取其平均值,即组织技术人员对控制点和水准点进行复测,按100米左右的间距设置临时水准点,并与高程基准点进行闭合,闭合差符合规范要求;(b)、基槽挖掘: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清槽,开挖顺序根据施工现场情况分区、分段施工,基槽开挖放坡系数1:0.35,留工作面800mm,沟槽施工采用梯形断面开挖,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在开挖时严格控制沟底设计标高,机械开挖应保留10cm用人工清底,以免机械作业超挖扰动沟槽底原状土;(c)、电缆排管的铺设:在混凝土底板上铺设电缆排管,先将电缆排管MPP管用专业焊接机将排管焊接到设计尺寸用配套电缆管卡按技术要求组合排列整齐,然后支模板利用浇注底板混凝土时预留的钢筋埋件加固排管,敷设接地扁钢后进行浇注混凝土包封;(d)、土方回填:电缆排管铺设完工后,进行土方回填,以机械为主,人工配合,分层回填,每层厚度为30cm,并进行夯实,回填到距离地面0.5米时,采用三七灰土回填,回填的高度与主体道路路面高程吻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辉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泸州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