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外触控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7877 阅读:15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7 04: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设备的技术领域,公开了红外触控设备,包括面壳、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下导光件以及面壳装饰件,面壳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置于容腔中,且面壳装饰件、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自上而下依序抵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其通过将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分体设置,通过显示屏模组压住下导光件,面壳装饰件压住上导光件,从而实现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的固定,减少了固定结构的设置,面壳装饰件的边框尺寸较小,也就是设备的边框可以做得更窄,大大缩小体积,可以广泛运用在便携式设备中;另外,其平整度较高,不因受力变形而影响红外线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触控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触控设备的
,公开了红外触控设备,包括面壳、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下导光件以及面壳装饰件,面壳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置于容腔中,且面壳装饰件、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自上而下依序抵接。本技术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其通过将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分体设置,通过显示屏模组压住下导光件,面壳装饰件压住上导光件,从而实现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的固定,减少了固定结构的设置,面壳装饰件的边框尺寸较小,也就是设备的边框可以做得更窄,大大缩小体积,可以广泛运用在便携式设备中;另外,其平整度较高,不因受力变形而影响红外线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触控精度。【专利说明】红外触控设备
本技术涉及触控设备的
,尤其涉及红外触控设备。
技术介绍
现有的红外触控设备基本都是采用垂直对射的方式,其在面壳内设置单个导光板来直接完成垂直对射,这样,则使得触控设备的体积较大、边框宽,且设备的厚度也较大,较为笨重,无法运用在便携式的触控设备中,且需要采用多种结构来对导光板进行固定,使得整个结构较为复杂,另外,其触控精度无法达到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红外触控设备,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红外触控设备的结构复杂、体积大以致无法运用在便携式移动设备中,及触控精度较低的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红外触控设备,包括面壳、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下导光件以及面壳装饰件,所述面壳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所述面壳装饰件置于所述容腔的开口上,所述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置于所述容腔中,且所述面壳装饰件、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自上而下依序抵接。进一步地,所述面壳装饰件呈环形状,其下端面朝下延伸有多个置于所述容腔中的连接条,所述连接条连接于所述容腔的内侧壁。进一步地,所述面壳装饰件中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中穿设有紧固件,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面壳。进一步地,所述容腔底部设有红外灯板模组,其包括红外灯板,且所述容腔的底部设有多个凹槽,多个所述凹槽环绕所述红外灯板布置,且卡住所述红外灯板的外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灯板的背面设有主控制芯片,所述容腔的底部设有避空槽,所述主控制芯片置于所述避空槽中。进一步地,所述红外灯板上设有多个红外灯,多个所述红外灯呈环绕状布置,所述下导光件抵接于所述红外灯板上,且置于所述红外灯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其通过将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分体设置,通过显示屏模组压住下导光件,面壳装饰件压住上导光件,从而实现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的固定,减少了固定结构的设置,面壳装饰件的边框尺寸较小,也就是设备的边框可以做得更窄,大大缩小体积,可以广泛运用在便携式设备中;另外,上导光件及下导光件不受卡扣或螺丝结构的影响,其平整度较高,不因受力变形而影响红外线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触控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的立体爆炸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灯板的立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面壳的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的主视示意图;图5为图4中的A向剖切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的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6所示,为本技术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I包括面壳15、上导光件12、下导光件14、显示屏模组13以及面壳装饰件11,其中,面壳15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151,上导光件12、显示屏模组13以及下导光件14依序放置在面壳15的容腔151中,且呈自上而下依序堆叠,面壳装饰件11置于容腔151的开口处,且抵压在上导光件12上,从而使得下导光件14、显示屏模组13、上导光件12以及面壳装饰件11依序抵压,从而固定在面壳15中。在上述的红外触控设备I中,通过将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分体设置,上导光件12与下导光件14独立装配,两层导光件组合形成IR导光,通过显示屏模组13压住下导光件14,面壳装饰件11压住上导光件12,从而实现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的固定,减少了固定结构的设置,使得面壳装饰件11的边框尺寸较小,也就是设备的边框可以做得更窄,大大缩小体积,可以广泛运用在便携式设备中;另外,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不受卡扣或螺丝结构的影响,其平整度较高,不因受力变形而影响红外线的传播,从而大大提高触控精度。本实施例中,面壳装饰件11呈环状,其形状在面壳15的外周形状相配合,其下端面朝下延伸出多个连接条111,连接条111置于面壳15的内侧壁上,从而,利用螺钉等,可以将面壳装饰件11连接在面壳15的内侧壁上。当然,为了保持面壳装饰件11可以更加稳固的抵压在上导光件12上,从而使得显示屏模组13及下导光件14位置固定,上述的面壳装饰件11中设有通孔112,利用螺钉等紧固件穿过该通孔112,从而可以给面壳装饰件11施加朝下的压力,压紧上导光件12。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独立装配到面壳15中,靠面壳装饰件11压住,面壳装饰件11利用侧边锁螺丝及底部锁螺丝的结构方式固定,易于维修,维修成本低,且使导光件结构更稳定可罪。利用面壳装饰件11抵接在上导光件12上,显示屏模组13抵接在下导光件14上,形成上下层次抵接的关系,可以防止上导光件12以及下导光件14变形。本实施例中,面壳15的容腔151的底部设有红外灯板模组16,其包括红外灯板163,该红外灯板163上设有多个红外灯161,该多个红外灯161包括发射灯及接受灯,多个红外灯161呈环绕状布置,下导光件14抵接在红外灯板163上,且置于红外灯161的外侧,这样,发射灯发出的红外线,经由下导光件14的导光作用,反射至上导光件12上,进而由上导光件12进行反射至接受灯处,实现红外线探测网的形成。在面壳15的容腔151中,设有多个凹槽153,该多个凹槽153环绕红外灯板163外周布置,该多个凹槽153可以卡住红外灯板163的外侧壁,从而增加红外灯板163的强度,限制红外灯板163的变形。在上述的红外灯板163背面设有主控制芯片162,相对应的,在面壳15容腔151的底部设有避空槽152,这样,当红外灯板163放置在容腔151中后,主控制芯片162置于该避空槽152中,从而使得整个红外灯板163下陷,红外触控设备I的整体可以做得更薄。本实施例提供的红外触控设备I主要体现在以下多个方面的改进: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独立装配;上层导光件12的固定处理方式;上导光件12与下导光件14的组合IR导光;上导光件12及下导光件14分别与显示屏模组13的处理;上导光件12和下导光件14的防变形处理;避免断差的处理技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壳、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下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红外触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面壳、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下导光件以及面壳装饰件,所述面壳中具有上端开口的容腔,所述面壳装饰件置于所述容腔的开口上,所述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置于所述容腔中,且所述面壳装饰件、上导光件、显示屏模组以及下导光件自上而下依序抵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国军彭涛张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威富多媒体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