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忠专利>正文

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526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4 04: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包含: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该触控区具有一第一、二透明基板及一光电转换单元,该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且该触控区于第二侧及第三侧分别设置有一第一、二触控电极层,而该光电转换单元设于前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侧;借此,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设置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内,可增加光电转换单元收光面积与提高电流量的转换,进而提升触控装置待机及使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尤指一种将光电转换单元设置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内,以增加光电转换单元收光面积与提高电流量的转换,进而提升触控装置待机及使用时间的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
技术介绍
按现行一般的携带式电子装置首重为电力的供应,借以维持电子装置的待机及使用,携带式电子装置电力的供应其仍需仰赖内建电池供应电力运作,由于现行携带式电子装置更另外结合了触控装置的使用使得其消耗电力更剧,则大幅减少待机及使用的时间。为解决公知携带式电子装置消耗电力甚大的问题,目前是将一太阳能模组与其结合,并透过太阳能模组进行光电的转换,进而令转换产生的电能储存于该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内建电池元件中,增长携带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及待机时间,所述太阳能模组主要设置于携带式电子装置的非触控区或该携带式电子装置的壳体内,为令太阳能模组可吸收光线照射进行光电转换,则该壳体必须设为透明材质,或将太阳能模组凸露出该壳体外部,进而产生使该产品厚度不易降低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将光电转换单元设置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内,以增加光电转换单元收光面积与提高电流量的转换,进而提升触控装置待机及使用时间的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为达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包含: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该触控区具有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及一光电转换单元,该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三侧及一第四侧,且该触控区于第二侧及第三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触控电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而该光电转换单元设于前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侧,而该非触控区紧邻设置于前述触控区周侧,且该非触控区具有一第一电极走线层及一第二电极走线层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电极层;借此,所述光电转换单元设置于触控模组的触控区内,可增加光电转换单元收光面积与提高电流量的转换,进而提升触控装置待机及使用时间,且因该光电转换层设置于所述触控区位置处,则可以降低该触控模组的整体厚度,且可改善公知技术须将设置呈透明的壳体供吸收光线照射进行光电转换的缺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的组合剖视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触控区1第一透明基板11第一侧111第二侧112第二透明基板12第三侧121第四侧122光电转换单元13抗反射层131光吸收层132第一透明电极层133第二透明电极层134第一触控电极层14第二触控电极层15胶体层16非触控区2第一电极走线层21第二电极走线层22遮蔽层23第一导电胶层24第二导电胶层25软性电路板26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说明。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平面组合示意图及剖面示意图,包含有一触控区1及一非触控区2,该触控区1具有一第一透明基板11及一第二透明基板12及一光电转换单元13,其中该第一透明基板11及第二透明基板12的材质于该较佳实施以玻璃及塑胶做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亦可选择为聚乙烯对苯二甲酸酯(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聚碳酸酯(Poly Carbonate,PC)、聚乙烯(polyethylene,PE)、聚氯乙烯(Poly Vinyl Chloride,PVC)、聚丙烯(PolyPropylene,PP)、聚苯乙烯(Poly Styrene,P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环烯烃共聚物(cyclo olefin coplymer,COC)其中任一材质。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具有一第一侧111及一第二侧112,而该第二透明基板12具有一第三侧121及第四侧122,且该触控区1于第二侧112及第三侧121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触控电极层14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15,且该第一触控电极层14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15材质为铟锡氧化物(IndiumTin Oxide,ITO)或锑锡氧化物(Antimony Tin Oxide,ATO)或铟锌氧化物(indiumzinc oxide,IZO)薄膜并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4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15于该较佳实施例以溅镀的方式形成在该第二侧112及第三侧121一侧面上,但并不局限于此,于具体实施时,亦可选择以涂布凝胶、电镀或蒸镀的方式形成在该侧面上,合先陈明。其中该触控区1更具有一胶体层16设于该第一、二透明基板间,而于本实施例中,其胶体层16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4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15间,并该胶体层16选择为光学胶脂及光学胶其中任一。而该光电转换单元13设于前述第一透明基板11的第一侧111,且该光电转换单元13具有一抗反射层131及一光吸收层132,所述光吸收层132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透明电极层133及一第二透明电极层134,并所述抗反射层131设于前述第一透明电极层133相反前述光吸收层132的一侧,且于本实施例中,其光电转换单元13为一薄膜式太阳能电池所构成。其中该非触控区2紧邻设置于前述触控区1周侧,且该非触控区2具有一第一电极走线层21及一第二电极走线层22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14及第二触控电极层15,其触控区1的第一透明基板11及第二透明基板12及胶体层16延伸至所述非触控区2,而该第一电极走线层21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的第二侧112位置处,该第二电极走线层22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12的第三侧121位置处。且其中该非触控区2更具有一遮蔽层23及一第一导电胶层24及一第二导电胶层25及一软性电路板26,其中该遮蔽层23设于前述第一电极走线层21相对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1另一侧,且其触控区1的胶体层16延伸至所述遮蔽层23及第二电极走线层22之间,而该第一导电胶层24设于前述第一电极走线层21相对于第一透明基板11另一侧且连接所述遮蔽层23,而该第二导电胶层25设于前述第二电极走线层22相对于第二透明基板12另一侧,且该第一导电胶层24及第二导电胶层25间设置有所述软性基板;借此,所述光电转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触控区,具有一第一透明基板及一第二透明基板及一光电转换单元,
该第一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一侧及一第二侧,所述第二透明基板具有一第三侧
及一第四侧,且该触控区于第二侧及第三侧位置处分别设置有一第一触控电
极层及一第二触控电极层,而该光电转换单元设于前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一
侧;
一非触控区,紧邻设置于前述触控区周侧,且该非触控区具有一第一电
极走线层及一第二电极走线层分别电性连接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层及第二触控
电极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
区更具有一胶体层设于该第一、二透明基板间,该胶体层选择为光学胶脂及
光学胶其中任一。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
转换单元具有一抗反射层及一光吸收层,所述光吸收层两侧分别具有一第一
透明电极层及一第二透明电极层,并所述抗反射层设于前述第一透明电极层
相反前述光吸收层的一侧。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光电转换的触控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
透明基板及第二透明基板延伸至所述非触控区,而该第一电极走线层相对设
置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的第二侧,该第二电极走线层相对设置于所述第二透
明基板的第三侧。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具光电转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