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7708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7 03: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实现单板上多个电源模块的互不干扰,且无需占用单板上的大量位置,单板强制上电时无需增加生产工作量。(*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本技术可以实现单板上多个电源模块的互不干扰,且无需占用单板上的大量位置,单板强制上电时无需增加生产工作量。【专利说明】—种多电源控制电路
本技术涉及电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
技术介绍
随着电子产品中的单板(完成确定功能的插卡)集成度越来越高,单板的功耗也迅速增大,一个电源模块已不能满足单板的要求。单板通常通过安装多个电源模块的方案来提高整板的供电能力。如果单板安装多个相同的电源模块,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0N\0FF管脚)直接并联后与光耦相连,控制信号通过光耦控制多个电源模块的输出。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电源模块多由不同的厂家提供,电源模块的内部电路不同,内部上拉电压VCC也不相同,如图1所示。如果直接将多个不同厂家的电源模块并联使用,电源模块之间会相互干扰,从而引起电源模块工作不稳定,甚至会损坏电源模块,进而损坏单板。参见图2,现有技术一将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并联连接一光耦,采用控制逻辑传出的控制信号(Power—on)经该光耦控制电源模块的输出。另外,多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还连接一接地的短接器件。当有些情况下,不需要控制信号控制单板上的电源模块输出时,采用短接器件控制单板的强制上电。但是,如果电源模块I的内部上拉电压VCCl的电压是2V,电源模块2的内部上拉电压VCC2的电压是IOV,那么电源模块2的电流会倒灌向电源模块I,长时间的倒灌电流会损坏电源模块I。一旦电源模块I损坏导致失效,电源模块I所在的整个单板就会下电,导致单板的损坏。参看图3,现有技术二为了避免多个电源模块之间的干扰,其每个电源模块经过一单独的光耦连接控制信号,每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还单独连接一接地的短接器件。即每个电源模块对应一个光耦和一个短接器件。但是现有技术二需要每个电源模块对应一个短接器件,从而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需要对每个短接器件进行控制,大大增加了生产的工作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其可以实现单板上多个电源模块的互不干扰,且无需占用单板上的大量位置,单板强制上电时无需增加生产工作量。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二极管的反向耐压值大于任意两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的电压差。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短接器件包括插座和跳线帽,所述插座连接在所述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和地之间,所述跳线帽插入所述短接器的插座,所述单向导通器件和地之间形成通路;所述跳线帽不插入所述短接器的插座,所述单向导通器件和地之间形成断路。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低电平,电源模块打开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高电平,电源模块关闭输出;或者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高电平,电源模块打开输出;所述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为低电平,电源模块关闭输出。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和上电控制管脚之间连接一上拉电阻。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控制信号之间连接有一隔离器件。进一步地,本技术所述隔离器件为光耦、电平转换器、驱动器或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CPLD。本技术在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短接器件之间连接一单向导通器件。当多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VCC的存在电压差时,利用本技术单向导通器件的单向导通特性,避免了内部上拉电压VCC高的电源模块的电流向内部上拉电压VCC低的电源模块倒灌。本技术电源模块不会因电流倒灌发生损坏,也不会因电源模块损坏造成单板的损坏。并且本技术多个电源模块采用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时,控制该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增加生产的工作量。【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电源模块内部的等效电路图;图2是现有技术一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图3是现有技术二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图4是本技术的多电源控制电路图;图5是二极管的原理等效电路图;图6是两个电源模块的控制电路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技术实现。本技术在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短接器件之间连接一单向导通器件。当多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VCC的存在电压差时,利用本技术单向导通器件的单向导通特性,避免了内部上拉电压VCC高的电源模块的电流向内部上拉电压VCC低的电源模块倒灌。本技术电源模块不会因电流倒灌发生损坏,也不会因电源模块损坏造成单板的损坏。并且本技术多个电源模块采用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时,控制该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增加生产的工作量。参见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所述控制信号经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控制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输出。所述控制信号是CRJ控制逻辑传出的信号,所述控制信号控制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的电平,电源模块根据上电控制管脚的高低电平确定是打开输出还是关闭输出。当不需要控制信号控制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输出时,比如CRJ无法发出控制信号时,可以采用短接器件控制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输出。本技术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分别经单向导通器件连接一个短接器件,从而可以通过该短接器件控制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的电平,电源模块根据上电控制管脚的高低电平确定是打开输出还是关闭输出。本技术多个电源模块采用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占用大量单板上的位置。如果需要通过短接器件控制单板强制上电时,控制该一个短接器件,无需增加生产的工作量。本技术在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和短接器件之间连接一单向导通器件。当多个电源模块的内部上拉电压VCC之间存在电压差时,利用本技术单向导通器件的单向导通特性,避免了内部上拉电压VCC高的电源模块的电流向内部上拉电压VCC低的电源模块倒灌。进一步,本技术所述单向导通器件为二极管,所述二极管的正极连接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所述二极管的负极经所述短接器件接地。采用二极管作为单向导通器件,成本低廉,操作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电源控制电路,包括N个并联供电的电源模块,N为大于等于2的自然数,所述N个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同一控制信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电源控制电路还包括与所述N个电源模块对应的N个单向导通器件以及一个短接器件,所述每一电源模块的上电控制管脚连接对应的单向导通器件的正极,所述N个单向导通器件的负极经所述一个短接器件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品何磊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华三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