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86489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6 21: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属于汽车部件技术领域。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叶片组和叶片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门、设置在壳体外的拨轮和设置在风门与拨轮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风门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拨轮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摇杆联动杆与第二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一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二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风门结构出风口,将现有的单片风门拆分成两片风门,减小单个风门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风门的旋转半径,解决了单片风门横向尺寸过长转动后超出出风口壳体的问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属于汽车部件
。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叶片组和叶片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门、设置在壳体外的拨轮和设置在风门与拨轮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风门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拨轮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摇杆联动杆与第二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一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二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本技术双风门结构出风口,将现有的单片风门拆分成两片风门,减小单个风门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风门的旋转半径,解决了单片风门横向尺寸过长转动后超出出风口壳体的问题。【专利说明】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
本技术属于汽车部件
,涉及汽车仪表板的出风口,具体涉及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汽车仪表板出风口总成包括面板、壳体、拨钮、外层叶片组、外层叶片联动杆、外层叶片保持架、内层叶片组、内层叶片联动杆、内层叶片保持架、风门及风门驱动机构,风门驱动机构包括拨轮、连杆、风门摇杆等。现有的出风口,只有一片风门,即单风门结构。而出风口的形状由造型决定,对于横向长形的出风口,且风门的驱动拨轮位于出风口下方的造型,出风口的风门只能绕着纵轴旋转。若采用常规单风门结构,风门的横向尺寸过大,一方面旋转过程受力不均,容易变形卡壳,密封性差,另一方面,为保证风门在旋转过程不与风道干涉,要求风门旋转至极限位置时不得超出出风口壳体,故壳体需做得较长,而受仪表板内部空间限制,壳体长度无满足到风门片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该出风口总成能满足横向长形出风口的造型要求,且风门旋转至极限位置的过程中不超出出风口壳体,与风道无干涉。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叶片组和叶片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门、设置在壳体外的拨轮和设置在风门与拨轮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风门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拨轮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摇杆联动杆与第二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一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二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摇杆上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第一外层连接板和第一内层连接板,所述摇杆联动杆一端与第一内层连接板连接,另一端与第二摇杆连接;所述连杆一端与第一外层连接板铰接,另一端与拨轮铰接。本技术双风门结构出风口,将现有的单片风门拆分成两片风门,减小了单个风门的横向尺寸,从而减小风门的旋转半径,解决了单片风门横向尺寸过长转动后超出出风口壳体的问题。而两个风门通过摇杆联动杆连接,实现同步转动、同步开启关闭,保证了风门的密封性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仪表板出风口构示意图;图2为现有技术单风门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外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侧视图;图7为本技术双风门开启和关闭状态时连杆的联动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双风门及联动机构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 一壳体;2—转轴;3—单风门;4一拨钮;5—外层叶片;6—外层叶片联动杆;7—内层叶片;8—内层叶片联动杆;9一拨轮;10—连杆;11一第一摇杆(11.1一第一内层连接板;11.2—第一外层连接板);12—第二摇杆(12.1—第二内层连接板;12.2—第二外层连接板);13—摇杆联动杆;14一第一风门;15—第二风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便于清楚地了解本技术,但它们不对本技术构成限定。如图1一图2所示,现有技术中,为保证单风门3在旋转过程不与风道干涉,要求单风门3的转轴2旋转至极限位置时不得超出出风口壳体1,故壳体I需做得较长,而受仪表板内部空间限制,壳体长度无满足到风门片的要求。如图4一图8所示,本技术包括壳体1、设置在壳体I开口处的叶片组和叶片联动杆、设置在壳体I内的风门、设置在壳体I外的拨轮9和设置在风门与拨轮9之间的联动机构,所述风门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风门14和第二风门15 ;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10,所述连杆10的一端与拨轮9铰接,所述连杆10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11铰接,所述第一摇杆11通过摇杆联动杆13与第二摇杆12铰接;所述第一摇杆11穿过壳体I与第一风门14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12穿过壳体I与第二风门15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拨轮9位于出风口壳体I下方,所述拨轮9套在与壳体I 一体成型的旋转基柱上。上述方案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摇杆11上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第一外层连接板11.2和第一内层连接板11.1,所述第二摇杆12上设有平行布置的第二外层连接板12.2和第二内层连接板12.1 ;所述摇杆联动杆13 —端与第一内层连接板11.1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内层连接板12.1连接;所述连杆10 —端与第一外层连接板11.2铰接,另一端与拨轮9铰接。该结构避免运动过程的干涉冲突。所述叶片组包括外层叶片组和内层叶片组,外层叶片组为竖直叶片,叶片两端的转轴直接插入出风口壳体I上的通孔,无需保持架;所述外层叶片联动杆6将所有外层叶片5连成一组可同步转动的外层叶片组。所述内层叶片组为水平叶片,叶片两端的转轴直接插入出风口壳体I上的通孔,无需保持架;所述内层叶片联动杆8将所有内层叶片7连成一组可同步转动的内层叶片组。拨钮2安装在外层叶片5上,拨钮2可在外层叶片5上下滑动和左右摆动,实现对内层叶片7、外两层叶片5的角度调节。本技术的工作原理:转动拨轮9带动连杆10,从而带动第一摇杆11转动,第一摇杆11与第一风门14为刚性连接,第一风门14也随之转动。第一摇杆11和第二摇杆12通过摇杆联动杆13连接,第一摇杆11的转动,带动第二摇杆12的同步转动,即第二风门15随第一风门14同步转动,实现第一风门14和第二风门15的同步开启和关闭,保证风门的开闭功能和密封功能。如图3所示,本技术双风门即第一风门14和第二风门15的横向尺寸比单风门的横向尺寸小一半,即旋转半径小一半,解决了单风门3横向尺寸过长转动后超出出风口壳体I的问题,同时也解决了风门尺寸过大导致的转动失稳变形卡壳的问题。通过摇杆联动杆13实现双风门的同步转动,结构简单可靠。本说明书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开口处的叶片组和叶片联动杆、设置在壳体内的风门、设置在壳体外的拨轮和设置在风门与拨轮之间的联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风门包括并列布置的第一风门和第二风门;所述联动机构包括连杆,所述连杆的一端与拨轮铰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通过摇杆联动杆与第二摇杆铰接;所述第一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一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摇杆穿过壳体与第二风门中心转轴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风门结构出风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摇杆上设有上下平行布置的第一外层连接板和第一内层连接板,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赞学梁军叶勤李福龙王洪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