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6000 阅读: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在设置有吸入口(9、10)和吹出口(11)的室内机(100)的主体(1)内具备:通风路,该通风路将从吸入口(9、10)吸入的空气朝吹出口(11)引导;配置在上述通风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5)以及送风机(6);以及上下风向挡板(8),该上下风向挡板设置在吹出口(11),使吹出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变更,上下风向挡板(8)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能够延长制热时的朝向下方的暖风到达距离,提高暖风到达特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空调机,在设置有吸入口(9、10)和吹出口(11)的室内机(100)的主体(1)内具备:通风路,该通风路将从吸入口(9、10)吸入的空气朝吹出口(11)引导;配置在上述通风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5)以及送风机(6);以及上下风向挡板(8),该上下风向挡板设置在吹出口(11),使吹出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变更,上下风向挡板(8)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能够延长制热时的朝向下方的暖风到达距离,提高暖风到达特性。【专利说明】空调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机的上下风向挡板以及吹出口的构造。
技术介绍
以往公知有在吹出口具备上下风向挡板的空调机。该空调机通过驱动上下风向挡板来控制吹出空气的风向。并且,在运转停止时,变更上下风向挡板的角度而使用该上下风向挡板封闭吹出口(例如参照专利文献I)。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 — 58206号公报(图2)如上所述,现有的空调机在运转时通过驱动上下风向挡板来实施风向控制,并且,在系统停止时,变更上下风向挡板的角度而封闭吹出口。因此,对于上下风向挡板的从侧面观察的截面形状,为了实现封闭时的外观一致性,形成为朝表面侧突出的曲面。但是,在上下风向挡板的形状为朝表面侧突出的曲面形状的情况下,运转时,存在由上下风向挡板控制的吹出空气的风向朝向上方的倾向。因此,在制热运转的情况下,暖风难以到达地面,存在室温分布变得不均匀的难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第一目的在于提高空气调节空气的到达特性。并且,除此之外,其目的还在于提高运转停止时的美观性。本技术所涉及的空调机在设置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室内机的主体内具备:通风路,该通风路将从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朝吹出口引导;配置在上述通风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以及上下风向挡板,该上下风向挡板设置在吹出口,使吹出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变更,其中,上下风向挡板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根据本技术的空调机,由于上下风向挡板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因此由上下风向挡板控制的吹出空气的风向朝向下方,能够延长空调空气的到达距离,能够提高空调空气的到达特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图4是将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卷帘展开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卷帘和卷帘的驱动用马达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图6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时的状态的从侧面观察的简要剖视图。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时的风的流动的从侧面观察的简要剖视图。图8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从侧面观察的简要剖视图。图9是示出实施方式2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从侧面观察的简要剖视图。标号说明1:主体;2:如面板;3:后主体部;4:突部;5:室内热交换器;6:送风机;7:左右风向挡板;8:上下风向挡板;9:前部吸入口(吸入口);10:上部吸入口(吸入口);11:吹出口 ;12:卷帘;13:驱动用辊;14:开口部;15:板条;100:室内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实施方式I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2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时的外观的立体图。图3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运转停止时的状态的从侧面观察的剖视图。如图1至图3所示,对于实施方式I的空调机,如图1至图3所示室内机100通常安装于房间的墙壁。室内机100通过制冷剂管、电气配线等与室外机(未图示)连接。进而,运转时,如图2所示利用设置于吹出口 11的上下风向挡板8在上下方向对吹出空气的风向进行控制(图2)。并且,运转停止时,吹出口 11被卷帘12覆盖而被封闭,上下风向挡板8被隐藏(图1、图3)。对此进行更详细的叙述,室内机100如图3所示在具有前面板2、后主体部3以及突部4的主体I内具备室内热交换器5、送风机6、左右风向挡板7以及上下风向挡板8。上下风向挡板8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状,且由未图示的挡板驱动用的步进马达控制而能够在上下方向摆动,由此,从吹出口 11送出的空气流的方向上下变更。在前面板2,在前表面形成有前部吸入口 9,同时,在上部形成有上部吸入口 10,室内空气从上述前部吸入口 9以及上部吸入口 10被吸入室内机100的主体I内。后主体部3构成室内机100的主体I的后部,并配置室内热交换器5、送风机6等。在室内机100的主体I的下方形成有吹出口 11。通过吹出口 11,将在室内热交换器5热交换后的空气朝室内吹出。卷帘12由配置在其两端侧的一对驱动用辊13驱动。图4是将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卷帘展开示出的立体图。图5是示出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卷帘和卷帘的驱动用辊之间的关系的立体图。如图4以及图5所示,卷帘12具有如图4所示那样多个板条(构成卷帘的板)15相连而成的构造,在其一部分形成有可敞开吹出口 11的开口部14。并且,如图5所示,卷帘12的两端侧卷挂于一对驱动用辊13,通过在上述驱动用辊13之间卷取卷帘12或将卷帘12输出来进行借助开口部14实现的吹出口 11的敞开以及借助板条15部实现的吹出口 11的封闭。因此,能够顺畅地进行借助卷帘12实现的吹出口 11的敞开和封闭。并且,卷帘12的两侧部由未图示的导轨引导。此外,一对驱动用辊13例如构成为在相互的轴部卷挂有链从而彼此联动,且由未图示的辊驱动用的步进马达以可逆的方式旋转控制。由此,借助卷帘12实现的吹出口 11的敞开、封闭的自动化成为可能。其次,基于图6至图8、并参照图1至图5对实施方式I所涉及的空调机的动作进行说明。首先,当运转开始时,利用辊驱动用的步进马达驱动一对驱动用辊13,原本如图8所示那样覆盖吹出口 11的卷帘12开始移动,当开口部14到达吹出口 11的位置时,移动停止。由此,如图6所示,吹出口 11敞开,原本被隐藏的上下风向挡板8露出。接下来,送风机6旋转,室内空气从前部吸入口 9以及上部吸入口 10被吸入。被吸入的室内空气通过室内热交换器5,由此与在室内热交换器5内流动的制冷剂之间进行热交换,之后,通过左右风向挡板7以及上下风向挡板8的周围,且如图7所示从吹出口 11被朝室内送出。此时,上下风向挡板8由未图示的挡板驱动用的步进马达控制而在上下方向摆动,由此,从空调机的吹出口 11送出的空气流的方向上下变更,在制热运转时朝向下方。此时,由于上下风向挡板8具有从侧面观察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的形状,因此能够使由上下风向挡板8控制的吹出空气的风向与以往相比朝向下方。特别是在制热运转时,能够延长朝向下方的暖风到达距离,能够提高暖风到达特性。运转停止时,一对驱动用辊13由辊驱动用的步进马达驱动,原本如图6以及图7所示那样敞开吹出口 11的卷帘12开始移动,当开口部14以外的板条15到达吹出口 11的位置时,移动停止。由此,如图8所示,吹出P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空调机,该空调机在设置有吸入口和吹出口的室内机的主体内具备:通风路,该通风路将从所述吸入口吸入的空气朝所述吹出口引导;配置在所述通风路中的室内热交换器以及送风机;以及上下风向挡板,该上下风向挡板设置在所述吹出口,使吹出空气的风向在上下方向变更,所述空调机的特征在于,所述上下风向挡板形成为从侧面观察呈朝背面侧突出的弧状或者山形。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山高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