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内设有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两者通过锥形斜面连接;下阀体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连接,下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合体空腔;该第二空腔内设有一中空体,该中空体顶部设有密封垫片,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中空体上升,密封垫片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时,中空体下降,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快速自动的排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积累的气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生物反应器气泡去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
技术介绍
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的主体是采用玻璃、有机玻璃或塑料(聚乙烯、聚氯乙烯或聚丙烯等)等材料制成的透明管道;直径从5cm到100cm。单条透明管道从20米到150米,而每个光生物反应器的透明管道总长度可以从100米到30000米。在封闭管道光生物反应器放大中,管道长度增加是重要的手段。而随着管道长度增加,藻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大量氧气在藻液中积累,氧饱和度高达300%,过高的溶解氧会对藻细胞产生严重的氧化损伤,影响生产效率与品质;另外,气体在管道内形成气泡并逐渐增大形成气柱,阻碍藻液的正常流动,且压缩了光合微生物的生长空间,不仅导致藻液从管道反应器中溢出,并且使部分藻细胞粘壁死亡污染。每天白天溢出的藻液体积可占到反应器总体积的5%,一个培养周期可造成30%-60%的损失。上述原因严重制约了光生物反应器管道长度,一般不能长于150米,否则会出现极大的损耗,大大制约了封闭管道光生物反应器的放大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不易去除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有效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包括相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内设有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通过锥形斜面连接;下阀体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连接,下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合体空腔;该第二空腔内设有一中空体,该中空体顶部设有密封垫片,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中空体上升,密封垫片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时,中空体下降,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上阀体与下阀体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设置O型密封圈。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第二空腔为T型空腔。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所述中空体内为U型中空,通过圆台型端头密封,该圆台型端头上方固定有所述密封垫片。本技术所述的装置中,下阀体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通过法兰或者螺纹连接。本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上阀体内的第一空腔和下阀体内的第二空腔,形成合体空腔;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中空体上升,密封垫片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使得液体无法进入排气管道;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时,中空体下降,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可见本技术可自动排除管道反应器中产生的气泡,保证管道内总是充满藻液而不会溢出反应器,可明显提高反应器中培养的光合微生物的产量与品质。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本技术实施例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相连接的上阀体5和下阀体1。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下阀体5和上阀体1通过螺纹连接,连接处可设置O型密封圈,确保密封性。上阀体5内设有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两者通过锥形斜面连接;下阀体1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连接,如通过法兰或者螺纹连接。下阀体1内部设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合体空腔6;该第二空腔内设有一中空体2,该中空体2顶部设有密封垫片4,该密封垫片4可选用硅胶材质。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如图2所示,中空体2上升,密封垫片4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阻止液体进入排气管道;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6时,如图1所示,中空体2下降,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该排气管道通过排气口7与外界大气连通。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空腔为T型空腔。所述中空体2内为U型中空,通过圆台型端头3密封,该圆台型端头3上方固定有所述密封垫片4。当中空体2在合体空腔6中下降时,圆台型端头3可卡在第二空腔的T型肩部。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中,在15000L的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安装该装置。该管道光生物反应器阵列长度为150米,平行水平排列10根,管道内径10cm。每个平行排列的管道尽头安装一个上述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该装置通过法兰盘连接到管道反应器上。管道反应器中规模化培养光合微生物时,反应器中管道充满藻液,藻液通过下阀体1进入,合体空腔6中也充满藻液,藻液对阀体具有一定压力(根据管道反应中流速的不同,压力一般在为0.1-0.5Mpa)。当排气管道内没有气泡时,合体空腔6内也没有气泡存在,中空体2由于自身的浮力作用外加藻液的压力而浮于藻液上。如图2所示,中空体2的圆台型端头3上的密封垫片4可紧密密封住锥形斜面,保证藻液不外漏。当管道中积累有气泡时,如图1所示,中空体2由于自重下沉,密封垫片4离开锥形斜面,气体从排气管道中释放,当气体释放后合体空腔内重新充满液体,密封垫片再次密封锥形斜面,如此反复,从而可以快速自动的排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积累的气泡。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上阀体内设有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通过锥形斜面连接;下阀体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连接,下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合体空腔;该第二空腔内设有一中空体,该中空体顶部设有密封垫片,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中空体上升,密封垫片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时,中空体下降,气体通过排气管道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去除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气泡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相连接的上阀体和下阀体;
上阀体内设有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排气管道和第一空腔通过锥形斜面连接;
下阀体与管道光生物反应器回路的最高处连接,下阀体内部设有第二空腔,该第二空腔与第一空腔连通,形成合体空腔;该第二空腔内设有一中空体,该中空体顶部设有密封垫片,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液体进入第二空腔时,中空体上升,密封垫片与锥形斜面密封连接;当管道光生物反应器中的气体进入合体空腔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豪,赵亮,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凯迪工程技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