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热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82597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11: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其特征在于: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支撑层和下耐热层,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碳纤维布;支撑层采用耐高温帆布;上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连接,下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连接。该输送带在耐热输送带的骨架中设置了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了耐高温的碳纤维布材质,大大提高了输送带的耐高温性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橡胶输送带
,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输送带。 
技术介绍
输送带是常用的输送工具,广泛应用于矿山、钢铁、煤炭、冶金等行业,应用范围十分广泛,工作环境也多种多样。冶金、钢铁等行业常需要运输高温物料,物料温度可达到几百度,这就对输送带的耐高温性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若输送带结构不合理,常会出现工作过程中输送带被灼烧、损坏等现象,输送带的使用寿命较低,这也大大影响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耐热性能好、使用寿命长的耐高温输送带。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支撑层和下耐热层,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碳纤维布;支撑层采用耐高温帆布;上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连接,下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连接。 优选的是:上耐热层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5~2mm。 优选的是:下耐热层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1.5mm。 优选的是:支撑层表面附有耐高温涂胶,耐高温涂胶中包覆有钢性布。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耐热输送带的骨架中设置了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了耐高温的碳纤维布材质,大大提高了输送带的耐高温性能;骨架层采用了抗冲击性较好的耐高温帆布,耐高温帆布的表面采用耐高温涂胶层包覆有钢性布,也增强了耐高温输送带的耐热性和钢性,使输送带有更高的运载能力。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1、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5,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2、支撑层3和下耐热层4,上耐热层 2和下耐热层4采用碳纤维布;上耐热层2碳纤维布的厚度为2mm,下耐热层4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5mm,支撑层3采用耐高温帆布;支撑层3表面附有耐高温涂胶,耐高温涂胶中径向包覆有钢性布,增强耐高温性和强度,上耐热层2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2连接,下耐热层4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5连接。 实施例2 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1、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5,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2、支撑层3和下耐热层4,上耐热层2和下耐热层4采用碳纤维布;上耐热层2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5mm,下耐热层4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mm,支撑层3采用耐高温帆布;支撑层3表面附有耐高温涂胶,耐高温涂胶中径向包覆有钢性布,增强耐高温性和强度,上耐热层2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2连接,下耐热层4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5连接。 实施例3 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1、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5,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2、支撑层3和下耐热层4,上耐热层2和下耐热层4采用碳纤维布;上耐热层2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8mm,下耐热层4碳纤维布的厚度为1.2mm,支撑层3采用耐高温帆布;支撑层3表面附有耐高温涂胶,耐高温涂胶中径向包覆有钢性布,增强耐高温性和强度,上耐热层2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2连接,下耐热层4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5连接。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骨架和下耐热覆盖胶层,其特征在于: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支撑层和下耐热层,所述的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碳纤维布;所述的支撑层采用耐高温帆布;所述的上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连接,下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热输送带,包括基带,基带的边缘为边胶,所述的基带包括上耐热覆盖胶层、骨架
和下耐热覆盖胶层,其特征在于:骨架由上到下依次包括上耐热层、支撑层和下耐热层,
所述的上耐热层和下耐热层采用碳纤维布;所述的支撑层采用耐高温帆布;所述的上耐热
层通过涂胶层与上耐热覆盖胶层连接,下耐热层通过涂胶层与下耐热覆盖胶层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伍陈涛安丰春安丰秀崔玉平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汇洋矿山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