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磨床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套筒,主轴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转动支承于套筒内,所述主轴后端部轴径通过键连接有皮带轮,第一端盖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后端部,且第一端盖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所述后盖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上。该结构能有效提高工件主轴的同轴度,从而保证零件内孔磨削加工的精度。(*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磨床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套筒,主轴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转动支承于套筒内,所述主轴后端部轴径通过键连接有皮带轮,第一端盖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后端部,且第一端盖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所述后盖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上。该结构能有效提高工件主轴的同轴度,从而保证零件内孔磨削加工的精度。【专利说明】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
本技术属于磨床设备领域,涉及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
技术介绍
汽车齿轮经热处理后产生变形,造成内孔收缩和孔轴线偏斜,致使齿形误差和齿圈径向跳动加大,为此,齿轮内孔必须采用磨削工艺,纠正齿形误差和齿圈跳动。齿轮内孔的圆度、圆柱度好坏由工件主轴的精度来决定。如图1所示,目前,工件主轴常用的形式是将双列圆柱滚子轴承19和角接触球轴承18直接装在主轴箱体20的前后两端,主轴箱体20中的工件主轴21的回转精度的好坏由主轴箱体20前后两孔的同轴度、圆柱度来决定。由于箱体的前后两孔是镗床加工出来的,前后两孔同轴度、圆柱度不太好,将轴承直接装入箱体内,直接影响工件主轴的精度,加工出的零件精度也不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巧妙、合理的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该结构能有效提高工件主轴的同轴度,从而保证零件内孔磨削加工的精度。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特征在于: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套筒,主轴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转动支承于套筒内,所述主轴后端部轴径通过键连接有皮带轮,第一端盖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后端部,且第一端盖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所述后盖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上;所述主轴前端部轴径上形成有第一凸台、第二凸台,其中第一凸台上套设有前端盖及迷宫圈,所述前端盖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及箱体的前部端面,所述第二凸台上套设有第二端盖,且第二端盖将前端盖包覆在其与箱体前端面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端盖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于箱体上。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成对角接触球轴承是两个轴承配对而成,成对角接触球轴承的两侧内圈通过皮带轮的小套筒和衬圈定位;所述成组角接触球轴承是三个轴承组配而成,且成组角接触球轴承两侧内圈通过主轴前端部第一凸台的轴肩和隔套定位,成组角接触球轴承两侧外圈通过前端盖和套筒的内台阶定位。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凸台上对应于第二端盖的腔体内还固定有密封圈。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优点在于: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主轴箱体前后两孔由镗床加工,不能保证前后两孔同轴度的问题,提出技术改进,通过增加套筒改变主轴与箱体的连接方式,来确保主轴的同轴度达到技术要求;进而保证零件内孔磨削加工的精度,扩大了数控内圆磨床的应用范围。本技术结构紧凑、操作简便,能有效提高零件的加工精度。【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包括箱体1、皮带轮2、第一端盖3、主轴4、键5、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后盖7、套筒8、衬圈9、隔套10、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迷宫圈12、前端盖13、密封圈14、第二端盖15、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角接触球轴承18、圆柱滚子轴承19、主轴箱体20、工件主轴21等。如图2所示,本技术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I内设有套筒8,主轴4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转动支承于套筒8内,所述主轴4后端部轴径通过键5连接有皮带轮2,第一端盖3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4后端部,且第一端盖3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2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2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7,所述后盖7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上;所述主轴4前端部轴径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其中第一凸台16上套设有前端盖13及迷宫圈12,所述前端盖13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及箱体I的前部端面,所述第二凸台17上套设有第二端盖15,且第二端盖15将前端盖13包覆在其与箱体I前端面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端盖15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于箱体I上。所述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是两个轴承配对而成,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的两侧内圈通过皮带轮2的小套筒和衬圈9定位;所述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是三个轴承组配而成,且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两侧内圈通过主轴4前端部第一凸台16的轴肩和隔套10定位,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两侧外圈通过前端盖13和套筒8的内台阶定位。所述第二凸台17上对应于第二端盖15的腔体内还固定有密封圈14。本技术中的迷宫圈12为一种表面具有形似迷宫的沟槽的密封圈,固定于箱体I前端的密封圈14及第二端盖15用于防止冷却液进入主轴4内,工件主轴箱工作时,由电机通过皮带带动皮带轮2转动,皮带轮2通过键5与主轴4连在一起,从而带动主轴4旋转。本技术中套筒8的前后两内孔、外圆都是采用磨削加工工艺,前后两孔的同轴度、圆柱度好。将轴承先装入套筒内孔后,再装入箱体I内,提高了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的回转精度。【权利要求】1.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I)内设有套筒(8 ),主轴(4 )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 )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转动支承于套筒(8 )内,所述主轴(4 )后端部轴径通过键(5 )连接有皮带轮(2 ),第一端盖(3 )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4)后端部,且第一端盖(3)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2)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2)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7),所述后盖(7)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上;所述主轴(4)前端部轴径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其中第一凸台(16)上套设有前端盖(13)及迷宫圈(12),所述前端盖(13)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及箱体(I)的前部端面,所述第二凸台(17)上套设有第二端盖(15),且第二端盖(15)将前端盖(13)包覆在其与箱体(I)前端面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端盖(15)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于箱体(I)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是两个轴承配对而成,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的两侧内圈通过皮带轮(2)的小套筒和衬圈(9)定位;所述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是三个轴承组配而成,且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两侧内圈通过主轴(4)前端部第一凸台(16)的轴肩和隔套(10)定位,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两侧外圈通过前端盖(13 )和套筒(8 )的内台阶定位。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凸台(17)上对应于第二端盖(15)的腔体内还固定有密封圈(14)。【文档编号】B24B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数控内圆磨床的工件主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有套筒(8),主轴(4)两端分别通过成对角接触球轴承(6)及成组角接触球轴承(11)转动支承于套筒(8)内,所述主轴(4)后端部轴径通过键(5)连接有皮带轮(2),第一端盖(3)通过紧定螺钉固定于主轴(4)后端部,且第一端盖(3)外侧边缘压紧于皮带轮(2)外端面上,所述皮带轮(2)内侧具有沿轴向延伸的小套筒,所述小套筒上套装有后盖(7),所述后盖(7)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上;所述主轴(4)前端部轴径上形成有第一凸台(16)、第二凸台(17),其中第一凸台(16)上套设有前端盖(13)及迷宫圈(12),所述前端盖(13)通过紧定螺钉紧固连接于套筒(8)及箱体(1)的前部端面,所述第二凸台(17)上套设有第二端盖(15),且第二端盖(15)将前端盖(13)包覆在其与箱体(1)前端面形成的腔体内,所述第二端盖(15)通过紧定螺钉固定连接于箱体(1)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明,徐小兰,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市明鑫机床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