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80505 阅读:20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5 03:59
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包括支承体、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以及夹模;夹模由夹模开合装置开合,夹模开合装置由夹模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夹模间距调整装置调整夹模开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前后移动夹模开合装置。其能方便、准确、高效率地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并可满足不同排距和孔距工件的使用要求。(*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包括支承体、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以及夹模;夹模由夹模开合装置开合,夹模开合装置由夹模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夹模间距调整装置调整夹模开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前后移动夹模开合装置。其能方便、准确、高效率地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并可满足不同排距和孔距工件的使用要求。【专利说明】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插弯头机。
技术介绍
目前对半成品换热器进行插弯头工序都是通过手工来完成的,手工操作生产效率低下,产品一致性差,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提高和工人对于工作环境要求的提高,越来越要求企业生产线能够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所以换热器生产线上的自动插弯头机应运而生,自动插弯头机可以自动抓取弯头并将其插入半成品换热器工件的铜管端口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要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而提供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可以实现弯头的自动抓取并将其插入半成品换热器工件的铜管端口内。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体、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以及夹模;夹模由夹模开合装置开合,夹模开合装置由夹模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夹模间距调整装置调整夹模开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前后移动夹模开合装置。更好地,上述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包括移动底板、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导向机构,移动底板设置在支承体底面上,移动底板与第一驱动机构之间设置第一导向机构,第一驱动机构由第一导向机构导向而驱动移动底板在支承体底面上前后移动。更好地,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支承体上的电机、丝杆螺母传动机构,丝杆螺母传动机构的丝杆与电机输出轴固定,螺母与移动底板固定,螺母穿套在丝杆外,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螺母带动移动底板在支承体底面上前后移动。更好地,上述丝杆螺母传动机构有二套,相互平行设置,丝杆上固定一同步带轮、电机轴上固定另一同步带轮,同步带轮通过同步带连接,通过电机驱动丝杆,螺母带动移动底板在支承体底面上前后移动,由于平行设置丝杆螺母传动机构,因此移动底板移动更平稳,移动力更大。更好地,上述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包括第二驱动机构、夹模开合装置和第二导向机构,第二导向机构设置在夹模开合装置和移动底板之间,第二驱动机构由第二导向机构导向而驱动夹模开合装置在移动底板上移动,从而改变夹模开合装置之间的间距。更好地,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电机、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三丝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第三螺母、齿轮、同步带轮,第一丝杆、第二丝杆、第三丝杆同时穿过第一支座并由其支承,电机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丝杆一端连接,另一端穿过一个安装第一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一螺母穿套在第一丝杆外,第一丝杆上还穿套有一个主动齿轮,通过穿套在第二丝杆的被动齿轮将运动传递给第二丝杆,第二丝杆一端安装一个同步带轮,另一端也穿过一个安装第二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二螺母穿套在第二丝杆外,第三丝杆的一端也安装一个同步带轮,第二丝杆通过带传动将运动传递给第三丝杆,第三丝杆的另一端也穿过一个安装第三螺母的第二支座,所述第三螺母穿套在第三丝杆外,电机驱动第一丝杆转动,同时带动第二丝杆和第三丝杆转动,从而带动所对应的第二支座左右移动,即可调整各个夹模之间的间距。更好地,上述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移动底板上。更好地,上述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包括第三驱动机构、第三驱动机构支撑座、第三导向机构和支撑夹模开合装置的支座,第三导向机构设置在第三驱动机构支撑座和支座之间,第三驱动机构由第三导向机构导向而驱动支座上下移动,从而使夹模开合装置上下移动。更好地,上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电机、丝杆、螺母,支撑座上固定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螺母固定在螺母座上,螺母穿套在丝杆外,第三导向机构设置在支撑座与螺母座之间,通过电机驱动,螺母及螺母座沿着第三导向机构移动。更好地,上述支撑座包括第一支撑座和第二支撑座,第一支撑座固定在移动底板上,第二支撑座与移动底板之间设置第二导向机构。更好地,上述夹模开合装置包括气缸和夹模,气缸设置可以开合的气爪,夹模包括前夹模和后夹模,前夹模和后夹模分别固定在气爪上,气爪的开合控制前夹模、后夹模的开合,从而松开或夹紧弯头。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能方便、准确、高效率地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并可满足不同排距和孔距工件的使用要求。【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正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箱体及夹模前后移动立体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及夹模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夹模及弯头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和2所7K,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包括箱体I,箱体I上依次安装夹模前后移动装置2、夹模间距调整装置3、夹模上下移动装置4、夹模开合装置5以及夹模6。夹模前后移动装置2包括移动底板203、第一驱动机构和第一导向机构。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包括安装在箱体I上的电机201、同步带轮202和204、丝杆205、螺母206,电机201两侧各有一根丝杆205,其输出轴上安装第一同步带轮202,丝杆205通过支承件安装在箱体I内,其上安装第二同步带轮204,移动底板203的一面安装螺母206,并穿套在丝杆205外。上述第一导向机构设置在移动底板203和箱体I底面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一导向机构是指安装在箱体上的滑轨207和与之对应的安装在移动底板203下平面的滑座208。电机201驱动第一同步带轮202,通过带传动驱动丝杆205转动,从而使螺母206带动移动底板203沿着第一导向机构前后移动。上述第三驱动机构包括电机401、电机座402、支座408、丝杆403、螺母404、螺母座405,支座408上固定电机座402,电机座402上固定电机401,电机401的输出轴与丝杆403通过联轴器连接传动,螺母404固定在螺母座405上,并与其同时穿套在丝杆403外,通过电机401驱动,螺母404及螺母座405沿着第三导向机构上下移动,第三导向机构设置在支座408与螺母座405之间。本实施例的第三导向机构是指安装在螺母座405上的滑轨407和与之对应的安装在支座408内侧面的滑座406。上述支座408有两种结构,即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第一支座固定在移动底板203上,第二支座与移动底板203之间设置第二导向机构。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包括通过电机座302安装在移动底板203上的电机301、第一螺杆303、第二螺杆304、第三螺杆305、第一螺母306、第二螺母307、第三螺母308、齿轮309和310、同步带轮311和312,第一螺杆303、第二螺杆304、第三螺杆305同时穿过第一支座并由其支承,电机301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一螺杆303 —端连接,另一端穿过一个安装第一螺母306的第二支座,第一螺母306穿套在第一螺杆303外,第一螺杆303上还穿套有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插弯头机的自动取弯头及插弯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体、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夹模间距调整装置、夹模上下移动装置、夹模开合装置以及夹模;夹模由夹模开合装置开合,夹模开合装置由夹模上下移动装置上下移动,夹模间距调整装置调整夹模开合装置之间的距离,夹模前后移动装置前后移动夹模开合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良才封迪庆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精达成形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