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井口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72323 阅读:1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23 18: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井口圈,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该井口圈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或者,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该井口圈在内壁面上开设有数个抬升孔。通过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且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可以通过使用千斤顶或起吊装置抬高井口圈;或者通过在内壁面上开设有数个抬升孔,可以通过使用千斤顶或起吊装置抬高井口圈。在道路工程的每次施工时,可以方便地抬高井口圈而不需要将井口圈从井墙拆离,使得施工操作更简单而且不易损坏路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市政基础设施
,特别涉及一种井口圈
技术介绍
现有的道路施工时,往往要经过两次或多次施工才能完成路面建设,在施工过程中,道路工程是分层分次完成的因此每次施工使得路面高度升高。出于施工安全考虑,需要在第一次施工时就安装好井口圈以及在井口圈上安装检查井盖。因此,在下一次施工使得路面升高时(约3-5厘米),就需要施工人员将已经安装好的井口圈从井墙拆离、提高井墙的高度,并且重新安装井口圈。由于井口圈的重量很大,会使得施工操作过于复杂;进一步地,由于在将现有的井口圈从井墙拆离时,需要挖开井墙周围的路层,所以容易损坏路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井口圈不利于施工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井口圈。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该井口圈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其中,所述凹槽在内壁面上形成的开口间隔均匀地排列。其中,所述凹槽的数目为至少三个。其中,该井口圈在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摩阻槽,所述摩阻槽呈三角形或菱形。其中,该井口圈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加工而成,在上表面上开设有铰接板预留凹槽;该井口圈预埋有数条用于固定井盖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被混凝土凝固在该井口圈内,另一端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其中,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间隔均匀地排列;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其中,该井口圈具有由上表面贯穿到底表面的注浆孔。其中,所述注浆孔为圆柱形贯孔,直径不小于20mm。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另外一种井口圈,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该井口圈在内壁面上开设有数个抬升孔。其中,所述抬升孔为盲孔,在内壁面上形成的开口间隔均匀地排列。其中,所述抬升孔的数目为至少三个。其中,该井口圈在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摩阻槽,所述摩阻槽呈三角形或菱形。其中,该井口圈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加工而成,在上表面上开设有铰接板预留凹槽;该井口圈预埋有数条用于固定井盖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被混凝土凝固在该井口圈内,另一端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其中,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间隔均匀地排列;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具有外螺纹。其中,该井口圈具有由上表面贯穿到底表面的注浆孔。其中,所述注浆孔为圆柱形贯孔,直径不小于20mm。由上述可见,通过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且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可以通过使用千斤顶或起吊装置抬高井口圈;或者通过在内壁面上开设有数个抬升孔,可以通过使用千斤顶或起吊装置抬高井口圈。在道路工程的每次施工时,可以方便地抬高井口圈而不需要将井口圈从井墙拆离,使得施工操作更简单而且不易损坏路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图4为配合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而使用的垫块的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二实施例的俯视图;以及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二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的俯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具体地,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的旋转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剖视图,具体地,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在使用状态下的旋转剖视图。本专利技术的井口圈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上表面1、下表面2、内壁面3和外壁面4。本实施例的井口圈在下表面2上开设有数个凹槽21(图1之中,凹槽21以虚线绘制)。每个凹槽21由内壁面3和下表面2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3上形成开口30,在下表面2上形成开口20,换言之,每个凹槽21形成在内壁面3和下表面2的连接位置。因此,在道路一次施工使得路面高度升高需要抬升井口圈时,可以将千斤顶的顶举件或起吊装置的起吊杆放置在凹槽21中,可以方便地抬高井口圈,并且不需要像现有技术一样破坏井墙周围的路层。本实施例中,凹槽21在内壁面3上形成的开口30间隔均匀地排列。由于开口30间隔均匀地排列,容纳于凹槽21之中的千斤顶的顶举件或起吊装置的起吊杆也能够间隔均匀地排列,使得井口圈在被抬高的过程中大致均匀地受力,从而可以被快速平稳地抬高。本实施例之中,凹槽21的数目为三个。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了解,凹槽21的数目也可以多于三个,同样可以使得井口圈在被抬高的过程中大致均匀地受力,从而可以被平稳地抬高。本实施例之中,三个凹槽21的开口30相互间隔120°均匀分布,本实施例的凹槽21为长方形槽且尺寸为100mm×60mm×50mm,适于容纳千斤顶的顶举件。本实施例的井口圈在上表面1上开设有多个摩阻槽10,所述摩阻槽10呈三角形或菱形。通过开设摩阻槽10,达到了增加摩阻和嵌合效果。本实施例的井口圈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加工而成。在上表面1上开设有铰接板预留凹槽11,铰接板预留凹槽11是预留的用于安装井盖的凹槽,井口圈安装井盖之后的状态如图3所示。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井口圈预埋有数条用于固定井盖的螺栓12,所述螺栓12一端121被混凝土凝固在该井口圈内,另一端122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1。由图1、图2可知,本实施例之中,螺栓12突出井口圈的上表面1的一端122间隔均匀地排列。较佳地,螺栓12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1的一端122具有外螺纹,高度不小于80mm且直径不小于18mm。由图3可知,本实施例之中,螺栓12被混凝土凝固在该井口圈内的一端121,在其末端具有弯勾,能够提高螺栓12的稳定性。进一步地,本实施例的井口圈具有由上表面1贯穿到下表面2的注浆孔5。井口圈被抬高后,通过注浆孔5将水泥浆、石灰浆或者发泡混凝土浆体等浆体注入被抬高的井口圈的下表面2与井口圈下方的井墙(图未示)之间的间隙,待浆体凝固之后能够使井口圈和井墙稳固地结合。通过开设注浆孔5能够简化注浆操作;通过向井口圈的下表面2与井口圈下方的井墙之间的间隙注入浆体而非填入固体块使得注入的浆体能够密实地填充该间隙,因此在浆体凝固后井体的结构更稳固。较佳地,本实施例的注浆孔5为圆柱形贯孔,直径不小于20mm。本实施例中,在注浆之前需要先放入垫块,具体地,在抬升井口圈后,先将垫块放入井口圈与井墙之间再注浆,垫块能够支撑井口圈且避免注浆时发生漏浆现象。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井口圈,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其特征在于,该井口圈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井口圈,该井口圈包括上表面、下表面、内壁面和外壁面,其
特征在于,
该井口圈在下表面上开设有数个凹槽;每个凹槽由内壁面和下表面凹陷
而成并在内壁面和下表面上均形成开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在内壁面上形成的开口间隔均匀地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槽的数目为至少三个。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该井口圈在上表面上开设有多个摩阻槽,所述摩阻槽呈三角形或菱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该井口圈由钢筋混凝土预制加工而成,在上表面上开设有铰接板预留凹
槽;
该井口圈预埋有数条用于固定井盖的螺栓,所述螺栓一端被混凝土凝固
在该井口圈内,另一端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间隔均匀地排列;
所述螺栓突出该井口圈的上表面的一端具有外螺纹。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该井口圈具有由上表面贯穿到底表面的注浆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井口圈,其特征在于,
所述注浆孔为圆柱形贯孔,直径不小于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四方如钢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梁林华梁彬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