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安锐专利>正文

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60480 阅读:2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7 0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专利说明】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本技术涉及道路渠化
,具体是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
技术介绍
现有平面交叉路口的交通组织中,有环形交叉路口以及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两种主要形式;环形交叉路口一般是就着地形设置成环岛形状,对于车流量少的路口,环岛比较适用,但是对于车流量比较大的路口,由于不同方向的车流都集中的环岛上,车流冲突点多,造成车辆大量滞留环岛,使得车辆通行效率非常低下。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通过交通信号灯使得不同方向上的车流分时段通过路口,减少了车流量冲突点,车辆通行效率较高。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随着信号相位数的增多,信号损失时间增大,车流等待时间延长。为此,中国专利文献CN102496292A公开了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与交通组织的新方法,该方法包括,在平面交叉路口中心设置一个中心区,在该中心区内设置四个供不同方向左转弯车辆二次停车等候的二次等候区,以对不同方向上车流进行渠化;根据各方向车流量对交叉口各入口的车道功能进行划分,设置出左转专用车道、直行专用车道和右转专用车道;在交叉口四个不同方向均设置一套信号灯,每套信号灯包括主信号灯和辅信号灯两部分,主信号灯设置在各入口道前方的绿化岛处,用以控制相应入口道车流的通行,辅助信号灯设置在对向出口道处,用以控制在二次等候区等候的车辆通行。进而提高交叉路口通行能力。上述专利文献公开的渠化与交通组织的新方法通过只考虑了机动车,未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由此,无法保证行人和非机动车的路权,更重要的是,由于未对行人和机动车进行渠化和规范,行人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冲突将时有发生,进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现有技术中也有设置非机动车道和行人车道的方案,但由于未进行有效组织,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及行人冲突点多,大大影响了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未对行人和非机动车进行渠化带来的影响交叉路口通行能力的技术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渠化子系统、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所述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每个所述渠化岛上均进一步设置一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所述交通控制灯显示方向与指示的道路平行。每组所述交通控制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机动车信号灯、非机动车信号灯和人行横道信号灯。所述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机动车直行指示灯和机动车右转指示灯;非机动车信号灯从上到下依次包括非动车直行指示灯、非机动车标识和非机动车左转指示灯;所述人行横道信号灯从上至下依次包括人行横道指示灯和人行标识。所述渠化岛进一步包括位于所述渠化岛中心区域涂覆第一颜色的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位于所述渠化岛其他区域涂覆有第二颜色的非机动车行驶区。所述渠化岛高于所述交叉路口的地面设置;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与所述人行横道连接处设置有高度逐渐降低直至与所述人行横道所在地面高度持平的过渡区;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非机动车驶入位置和左转非动车驶出的相应位置也设置有高度渐变的过渡区。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和所述非机动车行驶区的预定位置设置有人行和非机动车行驶的标识区。所述渠化岛上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还设置有非机动车停止线,所述非机动车停止线与所述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的过渡区之间还设置有供相邻渠化岛的直行非机动车无障碍行驶的避让区。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按照如下相位顺次显示:第一相位:直行绿灯点亮第一预定时间tl,第一预定时间tl等于或者大于直行非机动车通过与本方向右转机动车冲突点需要的时间;第二相位:直行绿灯和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二预定时间t2 ;第三相位:直行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三预定时间t3 ;第四相位:左转绿灯、右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四预定时间t4 ;第五相位:左转绿灯和相互交叉的另一条路上的右转绿灯同时点亮第五预定时间t50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 I)本技术所述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道子系统和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中的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通过渠化,使得过街的非动车和行人在渠化岛内行走、等待,根据路口的特点将机动车右转车道和非机动车右转车道至于渠化岛和交叉路口之间,渠化岛之外的地方。使得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各有其道,各行其道,减少甚至避免了冲突点,大大提高交叉路口的通行能力。对规则的十字路口和不太规则的交叉路口均适用。(2)本技术的所述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所述渠化岛进一步设置四个交通控制柱,每个所述交通控制柱上进一步包括面向路口四个方向的四组交通控制灯,位于同一条路上的八组所述交通控制灯指示一致,给同一方向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四组指示灯,扩大了交通指示灯的覆盖面,便于更多的车辆可以看清楚交通指示灯,减少甚至避免指示灯盲区。【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使本技术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的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的交通控制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个实施例的一个方向的灯相图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中灯相示意图;其中,图中附图标记为:11 -第一渠化岛,110-人行、非机动车混行区,111 -非机动车行驶区,112-非机动车停止线;12_第二渠化岛,13-第三渠化岛,14-第四渠化岛,21-第一人行横道,22-非机动车右转车道,23-机动车右转车道,31-第二人行横道。【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平面交叉路口渠化交通系统,包括机动车车道渠化子系统、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非机动车道和行人通道子系统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所述交叉路口的四个交叉处且距离路边有预定距离的渠化岛,每个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顺次设置有非机动车右转车道和机动车右转车道,从所述交叉处的路边到所述渠化岛设置有第一人行横道,位于同一路口两边的渠化岛之间设置有第二人行横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锐
申请(专利权)人:安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