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污水深度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
技术介绍
臭氧气浮工艺是一种城市污水深度处理工艺,其具有机物、色度去除效果好,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等特点,但是,单纯的臭氧气浮工艺出水的悬浮物难以达到回用要求,因此,臭氧气浮出水需要经过砂滤工艺对悬浮物进行去除后才能达到回用要求,而臭氧气浮+砂滤工艺的组合也就削弱了臭氧气浮本身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的特点。同时,臭氧气浮装置在排渣过程中会将出水管上的阀门关闭,这样就使得砂滤池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断水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砂滤池的正常运行。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有必要开发一种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该装置对解决传统臭氧气浮-砂滤工艺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在保证处理效果的前提下,实现了占地面积及能耗的最小化。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能解决传统工艺占地面积相对较大等问题,实现臭氧气浮-砂滤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原水箱(1)出水的柱体(5),所述柱体(5)的下部为柱形,上部为与柱形贯通的锥形,柱形上部为气浮分离区(6),柱形下部为砂滤区(10),原水进水位于气浮分离区(6)的顶部,气浮分离区(6)的底部设置微孔曝气头(9),砂滤区(10)底部设置带长柄滤头的布水板(11),所述锥形内为浮渣区(7),锥底与所述柱形相接,锥顶连接排渣管(8)。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接原水箱(1)出
水的柱体(5),所述柱体(5)的下部为柱形,上部为与柱形贯通的锥形,
柱形上部为气浮分离区(6),柱形下部为砂滤区(10),原水进水位于气浮
分离区(6)的顶部,气浮分离区(6)的底部设置微孔曝气头(9),砂滤区
(10)底部设置带长柄滤头的布水板(11),所述锥形内为浮渣区(7),锥
底与所述柱形相接,锥顶连接排渣管(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原水箱(1)的出水管道(15)上依次设置有凝剂投加点(2)、原水泵(3)
和管道混合器(4),出水管道(15)的尾端设置布水器(14),布水器(14)
位于气浮分离区(6)的顶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臭氧气浮-砂滤一体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砂滤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鹏康,金鑫,任武昂,孙光溪,董存存,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