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清和专利>正文

液中挤压式过滤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4033 阅读:2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液中挤压式过滤机是在液体如豆汁、果汁、蔬菜汁……等挤压过程中同时进行过滤挤压的过滤机结构,其包括机壳和设在机壳一端的机座和另端出渣端,以及内部架空设置过滤器,且该过滤器内设螺旋挤压器达到挤压、过滤架工处理流程同步进行,并减少加工流程中浆汁与空气的接触,有效提高食用液体的卫生安全与质量。(*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绞、榨汁液体的加工装置。一般食品机械在处理有关绞、榨汁液体的加工时,是将加工物先予以绞榨出浆液,然后将该含有纤维渣的浆液再经过另一过滤机进行滤渣,在一般已知的液体绞、榨汁过滤加工装置,常因机具加工步骤的流程与安排,导致液体与空气的频繁接触,进而产生细菌的感染与变质,直接影响了液体原有的新鲜度与安全卫生质量。因此,有关食用液体的绞、榨汁液与过滤加工处理,必须加以更新,以保障食用液体的安全与质量。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绞、榨汁液与过滤一次加工处理,使具液体原有新鲜度和安全卫生质量的液中挤压式过滤装置。本技术的实施是以使绞、榨的食品的浆液绞榨出来之后,能立即在机具的加工处理流程中直接进行挤压过滤处理,达到一次性加工处理为设计依据。本技术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机壳为中空壳体,在该壳体一端设有一机座,另端为出渣端,在壳体内部架空设置一圆锥状过滤装置,在壳体上设有上、下清水入口,以及上、下排放口;设在壳体一端的机座设有一受外力连动的被动轮,该被动轮是连动一末端定位在机座内定位套的螺旋挤压器,该螺旋挤压器伸设在壳体内部的过滤装置里面,而螺旋挤压器的前端则定位在壳体另端出渣端的出渣口处;在机座上设有一输入口;且该定位组装螺旋挤压器的定位套露出机座外端,该定位套外端缘与机座间,设一螺旋调整栓,藉该调整栓调整定位套与机座的间距,进而调整设定螺旋挤压器周缘与过滤装置内壁的间距;出渣端位于壳体的另端,在壳体出渣口的外侧设有一可受推启闭的压力盖,该压力盖受一压力臂所砥置,而压力臂则受一可调整压力的压力弹簧所砥置,施以残渣干度设定及残渣自动外排,该压力盖与壳体间以铰链连接。进一步,本技术的壳体内部架空设置的过滤装置是挤压式细网的钢片网,其网孔内径为内小、外大的锥状网孔。本技术的液体输入口位于壳体一端机座上,而排放口位于壳体近出渣端的壳体上。而本技术具有结构精简独特的「液中挤压式过滤机」,不但完全区别于已有技术,而且能确实达到一次接续加工处理的实用性与安全卫生性,其创作设计内容如以下附图及文字所叙述。本技术的附图简单说明如下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侧视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及部份剖视图。图3是图2的A-A剖面图。图4是本技术使用流程图。图示符号1-机壳,10-过滤装置,11-清水入口,12、13-排放口,2-机座,20-输入口,21-被动轮,22-定位套,23-调整栓,3-出渣端,30-出渣口,31-压力盖,32-铰链,33-压力臂,34-弹簧,35-挡片,4-螺旋挤压器,5-动力机,6-盛桶,7-成品排放端,8-加压帮浦,A.B.C.D.E.F.G-管路,a.b.d1.e.e1.f.g-控制阀。请先参阅图1~图3所示,本技术的机具本体包含有机壳1、机座2、出渣端3、螺旋挤压器4等主要部份;其中机壳1为一中空壳体,在壳体一端组配机座2,另端则为出渣端3,在壳体内部两端间设有一圆锥状过滤装置10,该过滤装置10为挤压式#300细网的圆锥状钢片网结构,该过滤装置10上所具备的网目为内小外大的锥状孔,以具备不塞网功效;在此过滤装置10内部伸设一可调整位移的锥杆式螺旋挤压器4,该螺旋挤压器4前端是定位支设在机壳1出渣端3的中心,而挤压器4末端则连接机壳1的另端机座2的被动轮21上,以施连动定位旋转,且该挤压器4末端除导接在被动轮21之外,亦定位组配在机座2的定位套22,此定位套22中以轴承将挤压器定位组装,而此定位套22外端缘与机座2间设有一调整栓23,由该调整栓23控制定位套22与机座2的间距,进而调整挤压器4周缘与过滤装置10的间距,达到挤干多少的程序设定目的。机座2是直接接续在机壳1的一端,在机座2外端设一被动轮21(皮带轮或链轮),由被动轮21直接连动末端设在机座2的螺旋挤压器4,而该被动轮21的运转如图4所示由动力机5连动,且在机座2上设豆、果浆液输入口20。出渣端3位于机壳1另端,并在机壳1该端中心设定螺旋挤压器4的前端,并设置出渣口30,出渣口30的外侧受一压力盖31阻挡,该压力盖31具有铰链32可被推掀动,压力盖31的压力源则由一压力臂33予以砥置,而压力臂33的压力则由一可调松紧的压力弹簧34所提供;在机壳1的出渣端3的两侧设有挡片35,引导出榨干的豆、果渣。在机壳1本身近机座2的一侧壳体上设有上下清水入口11,近出渣端3的一侧壳体上则设有上、下排放口12、13,而加工处理过后的成品出口是位于上方的排放口12,以达到机内永保充满的状态,而无空气进入,使在加工过程中完全不与空气接触,具有理想加工环境及保证加工质量。请再参阅图4所示使用流程图,本技术的液中挤压式过滤机串接在豆、果浆液盛桶6与加工成品排放端7之间,以达到直接串接密闭加工挤压过滤的效益。其中如图4所示,盛桶6与本技术的机座2的输入口21间串设有一加压帮浦8,在加压帮浦8与输入口21间的管路A上设有控制阀a,而控制阀a与加压帮浦8间分支另一取样管路B及启闭取样管路B的控制阀b(执行桶内液体的取样与排放);机壳1上、下清水入口11导接清水入水管C,在清洗时送进清水;另在机壳体1另端上方排放口12处则以管路D导接至加工成品排放端7,并在该管路D上分支另一管路E及控制阀e联结机壳1下方排放口13及控制阀e1至清洗排放端9;在机壳1上方排放口12与加工成品排放端7间设有一控制阀d1,控制阀d1与机壳1上方排放口12间则分支另一管路f至盛桶6处,并在管路F上设有控制阀f;控制阀d1与加工成品排放端9的管路D上另分支一成品取样管路G,且设有控制阀g。在使用上,由盛桶6藉加工帮浦8将浆液加压传送经控制阀a、管路A进入机座2中,并充满在机壳1内部经过滤装置10予以滤渣,而残留在过滤装置10内的残渣则受螺旋挤压器4予以向前挤压榨干,而挤压过滤后的液体由上方排放口12经管路D、控制阀d1由加工成品排放端7排出;而过滤装置10内的残渣在挤压推力达到压力盖31压力弹簧34设定值得时,即自动砥推外排。对于未挤压过滤前的液体的取样,则由管路B及控制阀b予以取样检示盛桶6内液体质量。对于挤夺过滤后的成品取样,则由管路G、控制阀g予以取样检示过滤后的液体质量。在机具及管路清洗时,则由上、下清水入口11的清水入水管C供入清水,藉机具系统的运作,及相关控制阀的启闭,而达到整体机具内部与管路系统的加压冲洗。本技术在使用上,有如下的使用效果1.由于采用一次挤压式过滤结构设计,免除了另设细果、豆渣的装置空间。2.大幅度提高果、豆乳浆液的收成率(果、豆乳量较一般处理增加10~20%)。3.使用挤压式#300细网,不会塞网。4.果、豆渣重量减半,达到水份67~73%。5.提高果、豆乳浓度数1~2度。6.自动清洗,省工省时。7.静运转、安全、卫生。8.完全密封、安全、卫生。9.液中式挤压过滤设计,可多连式运用提高产量。可见,本技术的液中挤压式过滤机,不但结构精简、实用,且具有安全、卫生的同步挤压过滤的优异加工质量与效益,确属一新颖、实用、且进步性的新型创作,而所具备的特征与结构更为一般所无相同具备拥有。权利要求1.一种液中挤压式过滤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机壳为一中空壳体,其一端设机座,另一端为出渣端,而内部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中挤压式过滤机,包括机壳,其特征在于该机壳为一中空壳体,其一端设机座,另一端为出渣端,而内部则架空设置一圆锥状过滤装置,并且在该壳体上设有上、下清水入口和上、下排放口;该机座设有受外力连动的被动轮,该被动轮连动一末端定位在机座内定位套的螺旋挤压器,该螺旋挤压器伸设在该过滤装置内,且其前端定位在该出渣端的出渣口处;该机座上设一输入口,且该定位组装螺旋挤压器的定位套露出机座外端,并在该定位套的外端缘与机座间设一螺旋调整栓;该出渣口的外侧设有一可受推启闭的压力盖,并设有一抵置该压力盖的压力臂和抵置该压力臂的压力弹簧,该压力盖与壳体以铰链联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清和
申请(专利权)人:林清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