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8769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1 0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继电器包括有电路模块,其电路模块包括有采样电路、比较电路、驱动电路、接触器,三路采样电路对三相电源的每一相电流进行采样,采集到的电流值传递给比较电路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驱动电路通过比较电路的反馈信号控制接触器动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是以电流互感器作为电流采样器件,三路采样电路分别通过二极管组成或门电路,当三相电源的任一相电流值大于预先设定值时,接触器释放,通过触点切断电源,从而实现电路保护功能。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电流互感器取代传统的双金属片,其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调整比较方便、过流保护电流控制精度较高。(*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属于继电器

技术介绍
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的主要作用是当电源任一相电流过载时自动断开负载,保护电源及负载不被烧毁。目前,一般采用热继电器作为过载保护元件。当电路负荷过载时,电路中的电流强度增大,电路发热量变大,热继电器的双金属片在温度升高时发生变形,当变形量达到一定程度时将搭钩顶开,从而使触头分断,切断电源,起到过载保护作用。该类过流保护继电器的缺点是:(1)过流保护电流控制精度较低,由于双金属片是通过受热变形,所以容易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过流保护电流控制偏差较大;(2)灵敏度低,反应速度慢,不能及时切断外部电源;(3)过流故障排除后,需等待双金属片恢复常温后才能正常工作,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过流保护电流控制精度较高,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并且在过流故障排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从而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包括有电路模块,其电路模块包括有采样电路、比较电路、驱动电路、接触器,三路采样电路对三相电源的每一相电流进行采样,采集到的电流值传递给比较电路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驱动电路通过比较电路的反馈信号控制接触器动作。上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所述采样电路中,第一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一电阻器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的阳极,第一电流互感器与三相电源A相连接,第一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一电流互感器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第一电容器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一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二电阻器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五电阻器、第二电容器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的阳极,第二电流互感器与三相电源B相连接,第二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二电流互感器一端连接,第五电阻器、第二电容器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的阴极与第三电阻器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六电阻器、第三电容器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的阳极,第三电流互感器与三相电源C相连接,第三二极管的阳极与第三电流互感器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器、第三电容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流互感器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第五二极管、第六二极管的阴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电容器和第七电阻器,第四电容器的另外一端与第三电流互感器一端连接。上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所述比较电路中,第七电阻器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压比较器的反相端和第八电阻器,第八电阻器另外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第九电阻器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十电阻器、第七稳压二极管的阴极、第五电容器和电压比较器的电源输入端,第七稳压二极管阳极、第五电容器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器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器和电压比较器的同相端,第十一电阻器的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上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所述驱动电路中,电压比较器的输出端与第十二电阻器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三极管的基极,第一三极管的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线圈负端,继电器线圈正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发射极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上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所述接触器线圈一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常闭、常开触点相连。上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所述电路模块还包括有故障指示灯,故障指示灯一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常闭、常开触点相连。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是以电流互感器作为电流采样器件,三路采样电路分别通过二极管组成或门电路,当三相电源的任一相电流值大于预先设定值时,接触器释放,通过触点切断电源,从而实现电路保护功能。与现有技术比较,本技术采用电流互感器取代传统的双金属片,其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且不受环境温度的影响,而且保护电流设定是通过调整电阻器来实现,调整比较方便、过流保护电流控制精度较高;本技术在过流故障排除后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效率高。本技术还具有可靠性高、故障率低,装配、调试方便等特点,应用范围较广。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技术的电路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1-采样电路、2-比较电路、3-驱动电路、4-接触器、5-故障指示灯。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实施例: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如附图1所示,继电器包括有电路模块,其电路模块包括有采样电路1、比较电路2、驱动电路3、接触器5,三路采样电路1对三相电源的每一相电流进行采样,采集到的电流值传递给比较电路2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驱动电路3通过比较电路2的反馈信号控制接触器5动作。在采样电路1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阻器R1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一电流互感器L1与三相电源A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流互感器L1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一电流互感器L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阻器R2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五电阻器R5、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二电流互感器L2与三相电源B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流互感器L2一端连接,第五电阻器R5、第二电容器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三电阻器R3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六电阻器R6、第三电容器C3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三电流互感器L3与三相电源C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三电流互感器L3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器R6、第三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流互感器L3的另一端;第四二极管D4、第五二极管D5、第六二极管D6的阴极分别连接至第四电容器C4和第七电阻器R7,第四电容器C4的另外一端与第三电流互感器L3一端连接。而比较电路2中,第七电阻器R7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电压比较器IC的反相端和第八电阻器R8,第八电阻器R8另外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第九电阻器R9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正极,另一端分别连接至第十电阻器R10、第七稳压二极管D7的阴极、第五电容器C5和电压比较器IC的电源输入端,第七稳压二极管D7阳极、第五电容器C5另一端接地,第十电阻器R10另一端分别连接第十一电阻器R11和电压比较器IC的同相端,第十一电阻器R11的另一端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在驱动电路3中,电压比较器IC的输出端与第十二电阻器R12连接后连接至第一三极管BG的基极,第一三极管BG的集电极连接至继电器J线圈负端,继电器J线圈正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第一三极管BG发射极连接至直流电源负极。而接触器5线圈一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J常闭、常开触点相连。在电路模块还包括有故障指示灯4,故障指示灯4一端与直流电源正极连接,另一端与继电器J常闭、常开触点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接通直流供电电源时,电源经稳压滤波为电压比较器IC提供稳定电压,第十电阻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继电器包括有电路模块,其电路模块包括有采样电路(1)、比较电路(2)、驱动电路(3)、接触器(5),三路采样电路(1)对三相电源的每一相电流进行采样,采集到的电流值传递给比较电路(2)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驱动电路(3)通过比较电路(2)的反馈信号控制接触器(5)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继电器包括有电路模块,其电路模块包括有采样电路(1)、比较电路(2)、驱动电路(3)、接触器(5),三路采样电路(1)对三相电源的每一相电流进行采样,采集到的电流值传递给比较电路(2)与预先设定值进行比较,驱动电路(3)通过比较电路(2)的反馈信号控制接触器(5)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三相电源过流保护继电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采样电路(1)中,第一二极管(D1)的阴极与第一电阻器(R1)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的一端和第四二极管(D4)的阳极,第一电流互感器(L1)与三相电源A相连接,第一二极管(D1)的阳极与第一电流互感器(L1)一端连接,第四电阻器(R4)、第一电容器(C1)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一电流互感器(L1)的另一端;第二二极管(D2)的阴极与第二电阻器(R2)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五电阻器(R5)、第二电容器(C2)的一端和第五二极管(D5)的阳极,第二电流互感器(L2)与三相电源B相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阳极与第二电流互感器(L2)一端连接,第五电阻器(R5)、第二电容器(C2)的另一端分别接地和连接至第二电流互感器(L2)的另一端;第三二极管(D3)的阴极与第三电阻器(R3)串联连接后,再分别连接至并联连接的第六电阻器(R6)、第三电容器(C3)的一端和第六二极管(D6)的阳极,第三电流互感器(L3)与三相电源C相连接,第三二极管(D3)的阳极与第三电流互感器(L3)一端连接,第六电阻器(R6)、第三电容器(C3)的另一端连接至第三电流互感器(L3)的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瑞平罗康冯小林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振华群英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