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1531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机架、灌装通道,所述的机架与灌装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分为通油道通道、通气管,所述的通油管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套于通油管外部,所述的通气管内侧与通油管外侧形成一空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灌装通道分成通油管与通气管的结构,使得灌装过程中同步充氮,有效避免通油过程中溶解氧的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机架、灌装通道,所述的机架与灌装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分为通油道通道、通气管,所述的通油管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套于通油管外部,所述的通气管内侧与通油管外侧形成一空腔。本技术通过将灌装通道分成通油管与通气管的结构,使得灌装过程中同步充氮,有效避免通油过程中溶解氧的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技术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专利说明】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应用于充氮保护的桶装或瓶装产品的灌装。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普遍采用的灌装方法通常是在灌装后进行充氮,即先灌装油,在灌装完成后充入氮气进行置换。但是在灌装过程中油会将氧气带入油中,形成溶解氧,在之后充氮时只能将气相氧气置换出去,对于溶解氧不能去除,从而影响产品质量,不利于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能够防止溶解氧产生,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的充氮灌装头。技术方案: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输油管、输气管,所述的灌装头还包括机架、灌装通道,所述的机架与灌装通道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分为通油管、通气管,所述的通油管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套于通油管外部,所述的通气管与通油管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与通油管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与空腔相连通。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将灌装通道分成通油管与通气管的结构,使得产品在灌装过程中同步充氮,有效避免通油过程中溶解氧的产生,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本技术结构简单,有益效果明显,适于产业化生产。【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其中:1.输油管,2.输气管,3.机架,4.灌装通道,5.容器,41.通油管,42.通气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如图1所示,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其具体结构如下所示:包括输油管1、输气管2、机架3、灌装通道4,所述的机架3与灌装通道4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4分为通油管41、通气管42,所述的通油管41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42套于通油管41外部,所述的通气管42与通油管41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I与通油管41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2与空腔相连通。将灌装头置于容器5中,启动灌装时,输气管2先将氮气通过通气管42输入容器5,将容器5中的氧气置换出来,然后输油管I再将油通过通油管41输入容器5,同步进油和氮气,在油的周围形成氮气幕,隔绝油与残留氧气的接触,避免溶解氧的产生,有效提高产品质量。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是让熟悉该
的技术人员能够了解本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技术精神实质所作出的等同变换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鱼油充氮灌装头,包括输油管(I)、输气管(2),特征在于:所述的灌装头还包括机架(3)、灌装通道(4),所述的机架(3)与灌装通道(4)固定连接,所述的灌装通道(4)分为通油管(41)、通气管(42),所述的通油管(41)为上下贯通的柱体,所述的通气管(42)套于通油管(41)外部,所述的通气管(42)与通油管(41)形成夹套结构,所述的输油管(I)与通油管(41)相连通,所述的输气管(2)与通气管(42)相连通。【文档编号】B67C3/26GK203582443SQ201320659637【公开日】2014年5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0月25日 优先权日:2013年10月25日 【专利技术者】陶进, 金琰 申请人:挪亚圣诺(太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进金琰
申请(专利权)人:挪亚圣诺太仓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