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皇壮专利>正文

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3107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9: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用以传送多个电解电容器。传输装置包括承载架、一对传输载具以及一对第二动力组件。承载架具有轨道。传输载具包括传输件、夹持件与第一动力组件。传输件滑动地耦接于轨道。夹持件组装于传输件。第一动力组件设置于传输件且连接夹持件。第一动力组件控制夹持件夹取或释放电解电容器。第二动力组件设置于承载架上且连接传输载具。第二动力组件分别控制传输载具沿轨道移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用以传送多个电解电容器。传输装置包括承载架、一对传输载具以及一对第二动力组件。承载架具有轨道。传输载具包括传输件、夹持件与第一动力组件。传输件滑动地耦接于轨道。夹持件组装于传输件。第一动力组件设置于传输件且连接夹持件。第一动力组件控制夹持件夹取或释放电解电容器。第二动力组件设置于承载架上且连接传输载具。第二动力组件分别控制传输载具沿轨道移动。【专利说明】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传输装置,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夹具且用以传送电解电容器的传输装置。
技术介绍
在电解电容器制作工艺中,需以不同装置搭配各个不同制作工艺,以将电容器芯包加以封装成最终产品,其中制作工艺主要包括有从卷绕到含浸再到组立封口等。因现有电容器的外观尺寸以及能够大量生产特点,并避免因人工方式造成制作工艺不稳定与成本增加,更需导入以部分自动化或全自动化设备方能提高作业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即为自动化的传输装置,以利于在电容器制作工艺中输送到另一制作工艺,而有助于其排列、含浸及组立封口的衔接,缩小自动化设备的体积,进而缩小设备安装空间,提升市场竞争力。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用以在不同工站之间传送电解电容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用以将多个电解电容器在多个工站之间进行传送。传输装置包括承载架、一对传输载具以及一对第二动力组件。承载架具有轨道。所述一对传输载具移动地设置于承载架,且各传输载具传送电解电容器于相邻的两个工站之间。各传输载具包括传输件、夹持件与第一动力组件。传输件滑动地耦接于轨道。夹持件组装于传输件。第一动力组件设置于传输件且连接夹持件。第一动力组件控制夹持件夹取或释放电解电容器。所述一对第二动力组件分别控制所述一对传输载具沿轨道移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一气缸、齿轮转动件与转轴部。第一气缸设置于传输件。齿轮转动件设置于传输件并连接第一气缸。转轴部穿过传输件且连接齿轮转动件,其中第一气缸驱动齿轮转动件与转轴部沿一轴旋转。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二气缸以及活动基板。第二气缸具有伸缩轴。活动基板设置于伸缩轴的一端,其中第二气缸驱动活动基板沿一轴来回移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夹持件包括两个部件,上述的第一动力组件包括第三气缸、制动件、耦接件以及传动件。第三气缸设置于其中一部件。制动件设置于另一部件并连接第三气缸。耦接件连接在所述两个部件之间。传动件连接在所述两个部件之间,其中耦接件与传动件限制所述两个部件于一轴上,而第三气缸与制动件驱动所述两个部件沿该轴相对运动以夹取或释放电解电容器。在本技术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一对第二动力组件各包括马达、一对皮带轮以及皮带。马达轴接其中一皮带轮,且另一皮带轮为自由枢接状态。皮带套接皮带轮,且皮带的局部固定于传输件,以使马达经由皮带轮与皮带而驱动传输件。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基于上述,具有双驱动双夹具的传输装置通过传输载具进行电解电容器的传输作业,以使电解电容器能在至少两个工站之间传送。更进一步地说,通过传输装置上设置不同的传输载具,用以转换电解电容器的传送方向,且在传输载具的接替处也能设置中继工站以作为电解电容器的缓冲置放区亦或进行另一制作工艺作业。如此便能将相关制作工艺穿插于传输过程,因而得以提高制作工艺效率。为让本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传输装置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传输载具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传输载具的分解图;图5至图11绘示传输装置的动作示意图。符号说明10:传输装置100:承载架110:轨道200A、200B:传输载具210:传输件212:滑动部220:夹持件230,240,250:动力组件231:气缸232:固定块233:固定套筒234:齿轮转动件235:转轴部241:气缸242:活动基板251:制动件253:气缸253A:移动轴254:稱接件255:传动件255A.255B:齿条255C:齿轮转动件300A.300B:动力组件310A、310B:马达320A、330A、320B、330B:皮带轮340A、340B:皮带350A、350B:制动件20:震动式输送带30:电解电容器40:中继载盘50A、50B、50C:定位感测器C1、C2:中心轴D1、D2:方向【具体实施方式】图1是依照本技术一实施例的一种传输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传输装置的俯视图。请同时参考图1及图2,在本实施例中,传输装置10用以传送电解电容器30(芯包)。传输装置10包括承载架100与一对传输载具200A、200B,其中传输载具200A、200B可滑动地设置于承载架100。在本实施例中同时提供直角座标系以利于构件运动状态的描述。据此,电解电容器30通过震动式输送带20而以方向Dl (即正X轴方向)逐个传送至传输装置10时,传输装置10便能通过传输载具200A、200B夹取(释放)电解电容器30,并分别沿Y轴来回移动,而终至使电解电容器30能以方向D2 (即正Y轴方向)传送出传输装置10而至下一个工站,其中本实施例的方向Dl垂直于方向D2,亦即本实施例的传输装置10能提供电解电容器30转向的传输效果,但不以此为限。进一步地说,图3是图1的传输载具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传输载具的分解图。在此需说明的是,传输载具200A、200B的机构大部相同(后续会说明其差异),因此仅先以传输载具200A作为代表进行描述。请同时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承载架100具有轨道110,例如是一对滑杆,其分别沿Y轴延伸。传输载具200A具有传输件210,通过将传输件210的四个滑动部212穿设于滑杆,而达到使传输件210能沿着轨道110来回滑动的效果。再者,传输装置100还包括动力组件300A,其设置在承载架100上并连接传输载具200A,以由此控制传输载具200A在承载架100来回移动。详细而言,动力组件300A包括马达310A、皮带轮320A、330A以及皮带340A,其中皮带340A套接于皮带轮320A、330A上并以制动件350A固定于传输载具200A的传输件210上,以使皮带340A能驱动传输件210。再者,马达310A连接皮带轮320A而使另一皮带轮330A为自由枢接状态,据以使马达310A及皮带轮320A为主动件,而以另一皮带轮330A为从动件,因此马达310A便能据以驱动皮带340A,并进而驱动传输件210沿Y轴来回滑动。对应地,另一动力组件300B配置在承载架100上且与前述动力组件300A位于承载架100的相对侧。动力组件300B包括马达310B、皮带轮320B、330B以及皮带340B,其中与前述动力组件300A同样地,皮带340B套接于皮带轮320B、330B且以马达310B直接驱动皮带轮320B (即马达310B与皮带轮320B为主动件),而使皮带轮330B为自由枢接状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皇壮
申请(专利权)人:陈皇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