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30079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10 07:06
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分体活塞焊接方法选择不当,焊接位置选择不准确、以及虚焊的现象,导致高负荷减速顶在使用中个别出现活塞头焊接位置产生裂纹乃至断裂,造成减速顶滑动油缸卡在壳体内,丧失减速顶的功能,给车辆的溜放编组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所述减速顶包括壳体组合件、滑动油缸、速度阀座、速度阀板、速度阀弹簧、回程阀板、压力阀杆、密封盖、密封圈、压力阀弹簧、弹簧座、销轴和止冲座,所述减速顶还包括集成阀座和活塞,所述集成阀座和活塞为圆柱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减速顶生产领域。(*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顶,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分体活塞焊接方法选择不当,焊接位置选择不准确、以及虚焊的现象,导致高负荷减速顶在使用中个别出现活塞头焊接位置产生裂纹乃至断裂,造成减速顶滑动油缸卡在壳体内,丧失减速顶的功能,给车辆的溜放编组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所述减速顶包括壳体组合件、滑动油缸、速度阀座、速度阀板、速度阀弹簧、回程阀板、压力阀杆、密封盖、密封圈、压力阀弹簧、弹簧座、销轴和止冲座,所述减速顶还包括集成阀座和活塞,所述集成阀座和活塞为圆柱体,本技术用于减速顶生产领域。【专利说明】—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
本技术涉及一种减速顶,具体涉及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
技术介绍
减速顶是铁路编组自动化调速系统的重要组成,是一种不需要外部能源,自动控制铁路车辆溜放速度的调速设备。高负荷减速顶的诞生更好的满足了我国铁路高速重载的发展需求。高负荷减速顶具有制动能力强、承载性能好、临界速度精及导向散热好的特点,并在实际的运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高负荷减速顶对生产工艺水平的要求较高、对检测过程的控制要求较为苛刻,使得加工难度变大、工艺成本上升,同时在生产中发现由于分体活塞焊接方法选择不当,焊接位置选择不准确、以及虚焊的现象,导致高负荷减速顶在使用中个别出现活塞头焊接位置产生裂纹乃至断裂,造成减速顶滑动油缸卡在壳体内,丧失减速顶的功能,给车辆的溜放编组作业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分体活塞焊接方法选择不当,焊接位置选择不准确、以及虚焊的现象,导致高负荷减速顶在使用中个别出现活塞头焊接位置产生裂纹乃至断裂,造成减速顶滑动油缸卡在壳体内,丧失减速顶的功能,给车辆的溜放编组作业带来安全隐患的问题,进而提供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本技术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所述减速顶包括壳体组合件、滑动油缸、速度阀座、速度阀板、速度阀弹簧、回程阀板、压力阀杆、密封盖、压力阀弹簧、弹簧座、销轴、止冲座和两个密封圈,所述减速顶还包括集成阀座和活塞,所述集成阀座和活塞为圆柱体,集成阀座的底端向顶端沿圆周方向依次加工有第一圆形凸台、第一圆形凹槽、第二圆形凸台和正方形凸台,集成阀座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至圆心处均布加工有四个第一圆孔,四个第一圆孔连通,每个第一圆孔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R,R为锐角,位于集成阀座的底端面向四个第一圆孔连通处沿竖直方向加工有第二圆孔,活塞的上端面向下依次加工有第三圆孔、第四圆孔、第五圆孔和第一螺纹孔,靠近第一螺纹孔的底部沿活塞的径向加工有通孔,通孔下方沿轴向依次加工有压力阀杆孔、弹簧孔、弹簧座孔和锁帽孔,第三圆孔和第四圆孔通过第一过度孔连通,第四圆孔和第五圆孔通过第二过度孔连通,第五圆孔和第六圆孔通过第三过度孔连通,速度阀板和速度阀弹簧由上向下依次固定安装在速度阀座的外侧壁上,速度阀座套装在集成阀座的顶端上,压力阀弹簧的顶端设有压力阀杆,压力阀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座,活塞的顶端设有集成阀座,且第二圆形凸台卡装在第五圆孔内,位于活塞内集成阀座的下方依次设有压力阀杆、压力阀弹簧和弹簧座,密封盖内设有两个密封圈,活塞由上至下插装在密封盖内,滑动油缸扣装在密封盖上,活塞的底部设有止冲座,止冲座通过销轴固定在活塞上,滑动油缸设置在壳体组合件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采用内部集成速度阀和压力阀于一体的整体性活塞部件,从结构设计上放弃了生产过程中的焊接工艺,彻底解决了上述现有高负荷减速顶所产生的问题。本技术除具有高负荷减速顶的通常优点外,还具有整体强度高、导向性好、液压油路通畅、结构简单、耐用易维修及易于批量加工生产的特点,采用一体化结构的活塞设计,同时加大了活塞部件的结构尺寸,保证了机体强度与刚度,集成阀座5的四个第一圆孔5-5设计使过流的通畅性更佳,同时具备较大的阀口过流面积,保证压力阀杆8能迅速打开,并获得稳定的开启压力,进而提供稳定的制动性能,集成阀座5的设计,方便拆装,并与原高负荷减速顶其它通用件匹配,易于维护,本技术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加工,有利于批量生产,节省了工艺成本,使用方便设计合理的优点。【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式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集成阀座5的整体结构式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活塞13的整体结构式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所述减速顶包括壳体组合件1、滑动油缸2、速度阀座3、速度阀板4、速度阀弹簧6、回程阀板7、压力阀杆8、密封盖9、压力阀弹簧11、弹簧座12、销轴14、止冲座15和两个密封圈10,所述减速顶还包括集成阀座5和活塞13,所述集成阀座5和活塞13为圆柱体,集成阀座5的底端向顶端沿圆周方向依次加工有第一圆形凸台5-1、第一圆形凹槽5-2、第二圆形凸台5-3和正方形凸台5-4,集成阀座5的外侧壁沿圆周方向至圆心处均布加工有四个第一圆孔5-5,四个第一圆孔5-5连通,每个第一圆孔5-5的中心线与水平面所成的角度为R,R为锐角,位于集成阀座5的底端面向四个第一圆孔5-5连通处沿竖直方向加工有第二圆孔5-6,活塞13的上端面向下依次加工有第三圆孔13-1、第四圆孔13-2、第五圆孔13-3和第一螺纹孔13-4,靠近第一螺纹孔13-4的底部沿活塞13的径向加工有通孔13-5,通孔13-5下方沿轴向依次加工有压力阀杆孔13-6、弹簧孔13_7、弹簧座孔13-12和锁帽孔13-8,第三圆孔13-1和第四圆孔13-2通过第一过度孔连通13_9,第四圆孔13_2和第五圆孔13-3通过第二过度孔13-10连通,第五圆孔13-3和第六圆孔13_4通过第三过度孔13-11连通,速度阀板4和速度阀弹簧6由上向下依次固定安装在速度阀座3的外侧壁上,速度阀座3套装在集成阀座5的顶端上,压力阀弹簧11的顶端设有压力阀杆8,压力阀弹簧11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弹簧座12,活塞13的顶端设有集成阀座5,且第二圆形凸台5-3卡装在第五圆孔13-3内,位于活塞13内集成阀座5的下方依次设有压力阀杆8、压力阀弹簧11和弹簧座12,密封盖9内设有两个密封圈10,活塞13由上至下插装在密封盖9内,滑动油缸2扣装在密封盖9上,活塞13的底部设有止冲座15,止冲座15通过销轴14固定在活塞13上,滑动油缸2设置在壳体组合件I上。【具体实施方式】二:结合图1和图2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所述R的取值范围为40°?50°,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具体实施方式】三:结合图1和图3说明本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所述一种集成加强型高负荷减速顶,所述活塞13的顶部至第三圆孔13-1底端的距离为L,L的数值为5mm,活塞13的顶部至第四圆孔13-2底端的距离为H,H的数值为21mm,活塞13的顶部至第五圆孔13-3底端的距离为D,D的数值为28mm,其它与【具体实施方式】一相同。工作原理低于临界速度时当车辆溜放速度低于高负荷减速顶调定的临界速度时,滑动油缸被车轮压下的速度相对低,上腔产生的流量较小,速度阀板4所受的液压力不足以克服支撑弹簧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满根赵连祥陈立春滕亮王潜胡东东刘帆刘丽娜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市特多佳调速技术开发中心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