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YKK株式会社专利>正文

拉链用链带及拉链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023539 阅读:1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9 07:54
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拉链用链带,该拉链用链带(100、200、300)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101、201、301)及带主体部(102、202、302),其中,带主体部(102、202、302)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107、207、307)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纬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链带具有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网状构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拉链用链带及拉链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链用链带。此外,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该链带的拉链。
技术介绍
除了服装、箱包、鞋类及百货用品这样的日用品之外,在帐篷等工业用品中,拉链大多被用作开闭工具。一般来讲,拉链主要由一对长条带、沿着各带的一侧缘缝合的作为拉链的啮合部分的许多个链齿、以及通过使链齿啮合及分离来控制拉链的打开或合上的拉头这三个部分构成。作为拉链用的带,大多使用通过编织经纱和纬纱而得到的机织物制带。图7表示拉链用的机织物制带的基本构造。该图7是日本实公平5-42731号公报(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第1图,图中所示的带由利用经纱2和纬纱3编织成的链齿安装部A及带主体部B构成。链齿安装部A是安装链齿的部分,带主体部B缝合于物品的主体部分。利用安装线5将链齿1安装在链齿安装部A。此外,带主体部B的端部能够设置防脱散用的织边线8。在专利文献1中,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利用稀疏的组织构成带主体部也不会产生褶皱或错位、而且能够稳定地安装于安装对象的廉价的链带。而且,为了达到该目的,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如下内容:链齿安装部A做成密实地编织成的组织部,带主体部B的经纱或者纬纱中的至少任一者使用将复丝作为芯材且其表面涂敷了合成树脂的纱线,并使各纱线的交叉部熔接而形成稀疏的网状的组织部。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实公平5-42731号公报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最近的运动服装等领域中,为了防止穿着时内部闷热,大多要求透气性,拉链也需要满足该要求。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链带中,由于带主体部成为网状的稀疏的组织,因此被认为透气性比较高,但由于经纱和纬纱中的至少一者涂敷了合成树脂,并且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因此存在链带变得过硬这样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即是鉴于上述情况而做出来的,其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网状构造来确保透气性、并且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拉链用链带。此外,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包括该链带的拉链。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人发现通过在带主体部的编织组织上下功夫改进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创作了由以下内容确定出来的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在一个方面是一种拉链用链带,其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及带主体部,其中,带主体部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其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一技术方案中,网状部的各开口的面积为0.36mm2~6mm2。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另一技术方案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将其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小于各组的纬纱的合计粗细。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由3根~5根经纱,各组纬纱由3根~5根纬纱构成。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构成各组经纱的最外侧的经纱和构成各组纬纱的最外侧的纬纱从由1/1、1/2及2/1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从由3/3及4/4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带主体部被分为接近链齿安装部的第1部和远离链齿安装部的第2部,第1部是上述网状部,第2部具有编织密度比上述网状部的编织密度高的编织组织。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第1部的经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纬纱是与形成第2部的经纱相比加捻圈数更多的纱线。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形成网状部的经纱和纬纱中的任一种或者这两种纱线的捻系数为每1分特2.0T/M以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网状部的上述开口是在链带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比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长的长方形状。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在各组经纱中,最外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最外侧的纬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而且在各组纬纱中,最外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与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和最外侧的经纱的交织状态之间处于相反的关系。在本专利技术的拉链用链带的又一技术方案中,在链带的上端及下端中的任一者或两者中,在网状部的整个横向方向上以夹着链带的正反面的方式粘贴有加强膜。本专利技术在另一个方面是一种包括本专利技术的上述链带的拉链。专利技术的效果采用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一种通过具有网状构造来确保透气性、并且即使不将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熔接也能够抑制错位的拉链用链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方式的链带的编织构造。图4是从截面看到的安装有链齿的一对链带的示意图。图5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链带的拉链的一例子。图6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涉及的链带的拉链的另一例子。图7是表示日本实公平5-42731号公报(专利文献1)的第1图所记载的拉链用机织物制带的构造的图。具体实施方式1.链带在本专利技术中,将包括链齿安装部及带主体部的拉链用的机织物制链带作为对象。链齿安装部是安装链齿的部分,带主体部是缝合于物品的主体部分的部分。此外,链带也能够在带主体部的侧缘部还包括用于设置防脱散用的织边线的织边(日文:耳部)。也能够在链齿安装部沿着链带的长度方向设置安装注射链齿或金属链齿时所使用的芯线部。在本专利技术的链带中,带主体部包括网状部。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的网状构造。由经纱和纬纱形成的骨架起到对链带赋与强度的作用,开口起到提高透气性的作用。而且,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该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日文:交错密度)。换言之,与各组经纱中的处于比处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靠内侧的位置的经纱相比,各组经纱中的处于左右两侧的两根经纱与纬纱的交织密度相对较高,同样,与各组纬纱中的处于比处于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靠内侧的位置的纬纱相比,各组纬纱中的处于上下两侧的两根纬纱与经纱的交织密度相对较高。各组经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纬纱是指区划各开口的经纱和纬纱,由于这些纱线的交织密度较高,因此能够保持开口的形状而防止错位。此外,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通过使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较低,在经纱和纬纱上作用有使他们向各组的内侧靠近的力,因此更加不易产生错位。相反,在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较高或者,使他们的交织密度与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相同时,经纱和纬纱易于向各组的外侧方向移动,因此易于产生错位。在此,在对象是经纱的情况下,交织密度是指经纱在链带的长度方向上走线而以恒定次数横穿纬纱的期间里通过位于纬纱之上或之下而与纬纱交织的次数,在对象是纬纱的情况下,交织密度是指纬纱在链带的宽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拉链用链带及拉链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拉链用链带,该拉链用链带(100、200、300)为机织物制品,包括链齿安装部(101、201、301)及带主体部(102、202、302),其中,带主体部(102、202、302)包括网状部,该网状部具有由以3根以上经纱为一组的经纱和以3根以上纬纱为一组的纬纱形成的骨架、并在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之间形成有开口(107、207、307)的网状构造,在该网状部中,1根纬纱是由两根纱线合并而成的,经纱和纬纱的交叉部不熔接,在该网状部中,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的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分别高于比最外侧的经纱和纬纱靠内侧的经纱和纬纱的交织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网状部的各开口(107、207、307)的面积为0.36mm2~6mm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小于各组的纬纱的合计粗细。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各组的经纱的合计粗细小于各组的纬纱的合计粗细。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中的各组经纱由3根~5根经纱构成,各组纬纱由3根~5根纬纱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在形成网状构造的骨架的各组经纱和各组纬纱中,纬纱根数多于经纱根数。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拉链用链带,其中,构成各组经纱的最外侧的经纱和构成各组纬纱的最外侧的纬纱从由1/1、1/2及2/1构成的编织组织的组中选择,比最外侧的经纱靠内侧的经纱和比最外侧的纬纱靠内侧的纬纱从由3/3及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山满夫
申请(专利权)人:YKK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