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7673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5-08 15:33
本发明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凹面部、在其圆周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由塑料制成,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五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及安装在该机壳内的影像模块,该影像模块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镜筒、模块后座单元、基板及影像传感器。本发明专利技术使该镜头在缩短长度下仍有好的光学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第一透镜至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凹面部、在其圆周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由塑料制成,该光学成像镜头具有屈光率的透镜只有五片。本专利技术的电子装置,包括机壳及安装在该机壳内的影像模块,该影像模块包括上述的光学成像镜头、镜筒、模块后座单元、基板及影像传感器。本专利技术使该镜头在缩短长度下仍有好的光学性能。【专利说明】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镜头的电子装置
本专利技术大致上关于一种光学成像镜头,与包含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装置。具体而言,本专利技术特别是指一种缩减系统长度的光学成像镜头,及应用此光学成像镜头的电子>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近年来,移动通信装置和数字相机的普及,使得摄影模块(包含光学成像镜头、座体(holder)及传感器(sensor)等)蓬勃发展,移动通信装置和数字相机的薄型轻巧化,也让摄影模块(camera module)的小型化需求愈来愈高。随着感光稱合组件(ChargeCoupIed Device, CO))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组件(CompI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 CMOS)的技术进步和尺寸缩小,装戴在摄影模块中的光学成像镜头也需要缩小体积,但光学成像镜头的良好光学性能也是必要顾及之处。目前已知有五片式透镜结构的光学成像镜头。例如,美国专利US2007236811揭示一种五片式光学镜头,其畸变(distortion)接近5%,可见此光学镜头的设计对于畸变的抑制能力不佳,又此光学镜头长度长达12毫米(_),如此过大的镜头无法适用于厚度只有10毫米的电子装置。另外,美国专利US2007229984又揭示另一种五片式光学镜头,虽然已能将成像质量提升,亦小幅度缩短其镜头长度至8毫米,但是仍然无法符合消费性电子产品的规格需求,不利于手机和数字相机等携带型电子产品的薄型化设计。`因此如何能够有效缩减光学镜头的系统长度,同时仍能够维持足够的光学性能,一直是业界亟待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于是,本专利技术可以提供一种轻量化、低制造成本、长度缩短、并能提供高分辨率与高成像质量的光学成像镜头。本专利技术五片式成像镜头从物侧至像侧,在光轴上依序安排有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以及第五透镜。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均具有正屈光率。第三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四透镜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第五透镜由塑料制成、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凹面部、在其圆周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此光学成像镜头总共只有上述五片具有屈光率的透镜。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透镜分别都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及朝向像侧的像侧面。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朝向物侧的第一物侧面直至位于像侧的成像面在光轴上的距离为Ltt,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总合为Gaa,而满足Ltt/Gaa — 5o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一中心厚度为T1,而满足Ltt/T1 ^ 13.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四透镜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物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而满足Ltt/T2 ^ 12.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到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四个空气间隙总合为Gaa,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3,而满足Gaa/T3 ^ 5.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光轴上间的空气间隙为G12,而满足 Ltt/G12 = 25.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丨两足Ltt/!": = 13.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具有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具有朝向像侧的像侧面,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凹面部。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五透镜具有朝向物侧的物侧面,物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凸面部。本专利技术光 学成像镜头中,而满足LttZt1含13.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总合为Tall,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一中心厚度为T4,而满足Tall/T4含5.2。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丨两足Ltt/G12 = 25.0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柄足Ltt/Tall = 2.0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间的空气间隙为G23,而满足 WG23 ^ 21.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满足Tall/G12兰17.5。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2而满足Ltt/T2 ^ 12.0。本专利技术光学成像镜头中,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为T5,而满足Ltt/T5 ^ 13.0。本专利技术又提供一种电子装置,其包含机壳以及影像模块。影像模块安装在机壳内,又包括如前所述的光学成像镜头、用于供光学成像镜头设置的镜筒、用于供镜筒设置的模块后座单元、用于供模块后座单元设置的基板、以及设置于光学成像镜头的像侧的影像传感器。【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图2A绘示第一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2B绘示第一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C绘示第一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2D绘示第一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3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图4A绘示第二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4B绘示第二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4C绘示第二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4D绘示第二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5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图6A绘示第三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6B绘示第三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6C绘示第三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6D绘示第三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7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图8A绘示第四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8B绘示第四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8C绘示第四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8D绘示第四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9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五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OA绘示第五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OB绘示第五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OC绘示第五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OD绘示第五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1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六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2A绘示第六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2B绘示第六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2C绘示第六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2D绘示第六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3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七实施例的示意图。图14A绘示第七实施例在成像面上的纵向球差。图14B绘示第七实施例在弧矢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4C绘示第七实施例在子午方向的像散像差。图14D绘示第七实施例的畸变像差。图15绘示本专利技术五片式光学成像镜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学成像镜头,由一物侧至一像侧在一光轴上依序包含一第一透镜、一光圈、一第二透镜、一第三透镜、一第四透镜、以及一第五透镜,每一透镜都具有屈光率,其中:该第一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二透镜具有正屈光率;该第三透镜具有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该第四透镜具有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该第五透镜具有朝向该像侧的一像侧面,该像侧面在其光轴附近区域具有一凹面部、在其圆周附近区域具有一凸面部;其中,该光学成像镜头只有五片具备屈光率的透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家正樊大正曹书来
申请(专利权)人:玉晶光电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