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装置及带有冲压机构的金属模具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0170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提供一种能够产生大的加压力,且构造简单,廉价的冲压装置。具有通过主轴(2)的转动使加压板(3)只移动第一规定距离(17mm)的第一凸轮(14)和通过上述主轴(2)的转动使加压板(3)只移动第二规定距离(3mm)的第二凸轮(16),从该第二凸轮(16)的中心至动作完成位置为止的半径(R2),比从该第一凸轮的中心至动作完成位置为止的半径(R1)小。具有多个所述第二凸轮(16)。用于从印刷线路板冲切元器件实装部分的金属模具(4)由伺服马达的输出来驱动。金属模具和对该金属模具加压的冲压机构(2,3,12,13,14,16)组装在一个架子(7,8,9)上,成为一体。(*该技术在202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装置及带有冲压机构的金属模具,具体涉及能够用小的驱动力来产生大的加压力的冲压装置,涉及以手动加压或者小型伺服马达驱动加压的形式来实施的适用于分割例如印刷电路板的冲压装置等。
技术介绍
冲压装置具有多种用途。例如在使用印刷电路板的电子电路的制造过程中,在设有多个元器件实装部分的印刷电路板周围设有框架,在带有该框架的状态下把电子元器件实装于各元器件实装部分,此后,用冲压装置在各元器件实装部分之间以及它们与框架之间进行分割,取出各元器件实装部分。作为这种用途所使用的冲压装置的形式,除专利文献1、2记载的形式以外,还可以考虑其它各种形式。专利文献1特开平10-175096号公报专利文献2特开平08-155699号公报但是,为了分割印刷电路板,要实现能够设定例如300mm×125mm的金属模具的冲压装置,优选的是要做成能够产生1吨~3吨左右的加压力,为此,以上述专利文献1、2所记载的冲压装置为首的以前的冲压装置不得不使其构造复杂化,因而不能实现简单廉价的冲压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消除上述以前的冲压装置的缺点,产生大的加压力,且简单廉价的冲压装置。为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通过主轴的转动使加压板只移动第一规定距离的第一凸轮;和通过所述主轴的转动使加压板只移动第二规定距离的第二凸轮,从该第二凸轮的中心至动作完成位置为止的半径,比从所述第一凸轮的中心至动作完成 位置为止的半径小。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二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大精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