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01298 阅读:2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属于粉末冶金压制装置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根据压制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的技术要求设计的,也是对现有压制一般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相应装置结构的改进,通过设置芯棒旋转机构,使具有双圆台结构的芯棒旋转主轴接头可以与芯棒旋转机构中的锥形滚动圆柱轴承构成运动关系,芯棒能在受到向上或向下作用力的情况下,可以水平旋转起来,满足多孔芯棒脱模要求;通过设置芯棒复位机构,使本系统具有了动力来源,而且又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相关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可一次压制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节能降本降耗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属于粉末冶金压制装置

技术介绍
一般的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在压机压制时,通过固定在压机上的上冲旋转机构、中模、下冲旋转机构和芯棒完成。随着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应用面的扩大,为满足一些客户考虑在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应用场所的特殊要求,他们希望在粉末冶金螺旋齿轮中心孔的周围再加工若干与中心孔同轴向的通孔,同时通过设置一些通孔,不仅可以减轻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的质量,而且还可以通过减少原材料的使用而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但现有上述压机上的压制装置无法完成这种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的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克服现有压机上的压制装置因其结构因素而无法完成这种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生产的的不足,实现通过一次压制可制成粉末冶金螺旋齿轮,而且在粉末冶金螺旋齿轮中心孔的周围具有若干与中心孔同轴向的通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包括上冲旋转机构,中模,下冲旋转机构和中心孔芯棒以及中心孔芯棒连接的芯棒接头座和芯棒旋转主轴接头;下冲旋转机构包括下内冲,套置在下内冲外的下外冲压垫,下外冲压垫上面的若干层摩擦片,套置在若干层摩擦片外的摩擦片固定环,摩擦片固定环内压盖在若干层摩擦片上的下外冲旋转压垫,下外冲旋转压垫上的下外冲和压盖下外冲及摩擦片固定环的下外冲压盖;上冲旋转机构与下冲旋转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上冲旋转机构中摩擦片定位块的水平向通孔内置有经弹簧和调节螺母抵触上冲旋转压垫外壁的旋转定位钢球,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系统中的中心孔芯棒和设置的多孔芯棒连接芯棒接头座和芯棒旋转主轴接头,芯棒旋转主轴接头置于设置的芯棒旋转机构内,下冲旋转机构下的下内冲外设置芯棒复位机构,下冲旋转机构中的下外冲压垫经紧固件与芯棒复位机构中的下外冲转换压垫连接。所述的芯棒旋转主轴接头的头部为一体的双圆台。所述的芯棒旋转机构由芯棒旋转上盖帽、锥形圆柱轴承座、上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和芯棒旋转下接头构成;芯棒旋转主轴接头的接头部置于上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内,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置于锥形圆柱轴承座内,上锥形滚动圆柱轴承置于芯棒旋转上盖帽内,锥形圆柱轴承座固定在芯棒旋转下接头上,芯棒旋转上盖帽的下端与芯棒旋转下接头固定。所述的芯棒复位机构由下内冲旋转托板、下内冲旋转盘、气缸、气缸座、下内冲旋转齿条、下内冲旋转定位块、下内冲压盖和下外冲转换压垫构成;与下内冲旋转盘连固的下内冲压盖将下内冲压盖在下内冲旋转盘上,下外冲转换压垫的下部套置在下内冲旋转盘外的下内冲旋转定位块上,下外冲转换压垫与下内冲旋转盘固定在下内冲旋转托板上,下内冲旋转盘外套置两侧具有对应齿的下内冲旋转定位块,下内冲旋转定位块两侧齿啮合下内冲旋转齿条,两下内冲旋转齿条连接各自的气缸。所述的芯棒复位机构还设置有电磁探头,电磁探头固定在气缸外壁。所述的上冲旋转机构中上内冲与各摩擦片的中心腔内设置上内冲压盖和固定压垫,固定压垫的上端与上冲压垫连接,上冲旋转压垫与上外冲旋转压垫压盖间设置滚柱轴承。本专利技术是根据压制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的技术要求设计的,也是对现有压制一般粉末冶金螺旋齿轮相应装置结构的改进,通过设置芯棒旋转机构,使具有双圆台结构的芯棒旋转主轴接头可以与芯棒旋转机构中的锥形滚动圆柱轴承构成运动关系,芯棒能在受到向上或向下作用力的情况下,可以水平旋转起来,满足多孔芯棒脱模要求;通过设置芯棒复位机构,使本系统具有了动力来源,而且又可以起到定位的作用,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相关控制电路的作用下,可一次压制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满足市场需求和企业节能降本降耗的要求,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包括下冲旋转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芯棒旋转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芯棒复位机构放大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1、图3中芯棒复位机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上冲旋转机构结构示意图;图中,1压机芯棒连接杆,2芯棒旋转下接头,3芯棒旋转上盖帽,4锥形圆柱轴承座,5锥形滚动圆柱轴承,6锥形滚动圆柱轴承,7芯棒旋转主轴接头,8芯棒接头座,9芯棒压盖,10多孔芯棒,11气缸座,12气缸,13电磁探头,14气管,15下内冲旋转托板,16下内冲旋转齿条,17下内冲旋转定位块,18下内冲旋转盘,19下内冲,20下内冲压盖,21下外冲转换压垫,22下外冲压垫,23摩擦片,24摩擦片,25摩擦片,26摩擦片固定环,27下外冲压盖,28下外冲,29下外冲旋转压垫,30上外冲,31上外冲压盖,32上冲转换压垫,33上内冲,34上外冲旋转压垫压盖,35滚柱轴承,36摩擦片定位块,37调节螺母,38弹簧,39钢珠,40摩擦片,41上内冲压盖,42固定压垫,43摩擦片,44摩擦片,45上冲压垫,46压机上冲头。具体实施例方式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由上冲旋转机构、中模、下冲旋转机构、中心孔芯棒、芯棒接头座8、芯棒旋转主轴接头7、芯棒旋转机构和芯棒复位机构构成,本专利技术在使用中芯棒旋转下接头2与压机芯棒连接杆1连接,下内冲旋转托板15与压机固定板连固,上冲旋转机构中的上冲压垫45与压机上冲头46连固。如图1所示,下冲旋转机构包括下内冲19、套置在下内冲外的下外冲压垫22、下外冲压垫22上面的若干层摩擦片23、24、25,套置在若干层摩擦片23、24、25外的摩擦片固定环26、摩擦片固定环26内压盖在若干层摩擦片上的下外冲旋转压垫29、下外冲旋转压垫29上的下外冲28和压盖下外冲28及摩擦片固定环26的下外冲压盖27组成;中心孔芯棒和设置的多孔芯棒10连接芯棒接头座8和芯棒旋转主轴接头7,芯棒旋转主轴接头7的头部为一体的双圆台6结构,芯棒旋转主轴接头7的头部置于设置的芯棒旋转机构内,下冲旋转机构下的下内冲19外设置芯棒复位机构,下冲旋转机构中的下外冲压垫22经紧固件与芯棒复位机构中的下外冲转换压垫21连接。如图2所示,芯棒旋转机构由芯棒旋转上盖帽3,锥形圆柱轴承座4,上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5、6和芯棒旋转下接头2构成;芯棒旋转主轴接头7的接头部置于上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5、6内,下锥形滚动圆柱轴承5置于锥形圆柱轴承座4内,上锥形滚动圆柱轴承6置于芯棒旋转上盖帽3内,锥形圆柱轴承座4固定在芯棒旋转下接头2上,芯棒旋转上盖帽3的下端与芯棒旋转下接头2固定。如图3、4所示,芯棒复位机构由下内冲旋转托板15,下内冲旋转盘18,气缸12,气缸座11,下内冲旋转齿条16,下内冲旋转定位块17,下内冲压盖20和下外冲转换压垫21构成;与下内冲旋转盘18连固的下内冲压盖20将下内冲19的底部压盖在下内冲旋转盘18上,下外冲转换压垫21的下部套置在下内冲旋转盘18外的下内冲旋转定位块17上,下外冲转换压垫21与下内冲旋转盘18固定在下内冲旋转托板15上,下内冲旋转盘18外套置两侧具有对应齿的下内冲旋转定位块17,下内冲旋转定位块17两侧齿啮合下内冲旋转齿条16,两下内冲旋转齿条16连接各自的气缸12,芯棒复位机构还设置有电磁探头13,电磁探头13固定在气缸12外壁,电磁探头13经导线连接相应的控制电路。芯棒复位机构的工作过程是,在控制电路的作用下,气缸12推动下内冲旋转齿条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粉末冶金螺旋齿轮压制中的旋转系统,包括上冲旋转机构,中模,下冲旋转机构和中心孔芯棒以及中心孔芯棒连接的芯棒接头座和芯棒旋转主轴接头;下冲旋转机构包括下内冲,套置在下内冲外的下外冲压垫,下外冲压垫上面的若干层摩擦片,套置在若干层摩擦片外的摩擦片固定环,摩擦片固定环内压盖在若干层摩擦片上的下外冲旋转压垫,下外冲旋转压垫上的下外冲和压盖下外冲及摩擦片固定环的下外冲压盖;上冲旋转机构与下冲旋转机构的结构基本相同,上冲旋转机构中摩擦片定位块的水平向通孔内置有经弹簧和调节螺母抵触上冲旋转压垫外壁的旋转定位钢珠,其特征是所述的旋转系统中的中心孔芯棒和设置的多孔芯棒连接芯棒接头座和芯棒旋转主轴接头,芯棒旋转主轴接头置于设置的芯棒旋转机构内,下冲旋转机构下的下内冲外设置芯棒复位机构,下冲旋转机构中的下外冲压垫经紧固件与芯棒复位机构中的下外冲转换压垫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建宏丁华龙陈永平缪文忠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意得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