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643585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7 03:31
本创作揭露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藉由将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配置于同一接触区域,并经过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形成的回路来判断SIM卡是否插入至定位,藉此设计使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不需再配置侦测端子的配置空间,不仅能简化线路板(PCB)的空间,更可节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创作揭露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藉由将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配置于同一接触区域,并经过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形成的回路来判断SIM卡是否插入至定位,藉此设计使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不需再配置侦测端子的配置空间,不仅能简化线路板(PCB)的空间,更可节省成本。【专利说明】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
本创作涉及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将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上的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进行改良之连接器。
技术介绍
在日新月异的科技时代中,消费性电子产品及其内部电子零件皆具有轻薄短小的特性,诸如数位照相机、PDA、行动电话…等。随着通讯产业不断进步,行动电话的普及率亦日渐提升,除了一般上班族、高中及大学以上学生的使用族群,也扩展到老年人及青少年、甚至小学生等,提供工作中或生活上通讯之便捷、迅速,且行动电话从早期仅供对话通讯、传输简讯,而至现在可以提供上网、收发E-mail、观看电视节目、数位相机等多重应用功能,更符合现代人们在工作上、生活中的使用需求。在各式行动电话中,均装设有用户识别模组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card ;SIM卡),以供辨识使用者之身份、资料,且SM卡上具有导电面。为了使行动电话能够快速的与SIM卡连接,故行动电话上都配置具SIM卡连接器,提供与SIM卡之导电面的电性接触,以完成确认程序,提供无线通讯的服务。现因行动电话所使用的SIM卡体积小,则所使用的SIM卡连接器体积亦小,因此在SM卡插入卡连接器时,难以确认SM卡是否确实插入至定位。请参阅图1,为先前技术之SIM卡连接器示意图,在先前技术中,是在SM卡连接器90之一侧端上,特别设置一侦测端子901,当SM卡插入SM卡连接器90时,会接触此一侦测端子901来判别SM卡是否正确地插入至定位。然而此种配置方式不仅增加SM卡连接器90的体积,更造成成本的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所提到问题,本创作之一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特别是将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结合之连接器。依据上述目的,本创作提供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由复数第一端子、复数与各第一端子呈相对应配置之第二端子及一设置各第一端子及各第二端子之绝缘外壳所组成,其中各第一端子及各第二端子分别由一形成一空间之固定部及一由固定部朝空间延伸之接触部所形成,其中各接触部与各固定部间保持一间距,绝缘外壳形成复数分别供各接触部曝露于外之镂空区,其中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于绝缘外壳任一镂空区配置一侦测端子,侦测端子由一形成有一活动空间之侦测固定部及一由侦测固定部朝活动空间延伸之侦测接触部所形成,侦测固定部设置于绝缘外壳,且该侦测固定部延伸出的侦测接触部及该接触部共同配置且曝露于绝缘外壳之镂空区中。本创作所提出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将侦测端子与接地端子皆配置于同一镂空区后,已经简化在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再设置一侦测结构之设计,不仅能简化线路板(PCB)的空间,更可节省成本。【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先前技术之SIM卡连接器示意图。图2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端子示意图。图3A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绝缘外壳与各端子之组合俯视图。图3B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绝缘外壳与各端子之组合示意图。图4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端子示意图。图5A?图5B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插入SM卡实施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创作之目的、技术特征及优点,能更为相关
人员所了解并得以实施本创作,在此配合所附图式,于后续之说明书阐明本创作之技术特征与实施方式,并列举较佳实施例进ー步说明,然以下实施例说明并非用以限定本创作,且以下文中所对照之图式,表达与本创作特征有关之示意。首先,请參阅图2,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端子示意图。如图2所示,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具有复数个第一端子30及复数个与各第一端子30呈相对应配置的第ニ端子32 ;其中,各第一端子30是由一形成一空间之固定部301及一由固定部301朝空间延伸之接触部303所形成;而第二端子32亦是由一形成一空间之固定部321及一由固定部321朝空间延伸之接触部323所形成。各第一端子30之接触部303连接于固定部301,并与固定部301间保持ー间距;同样地各第二端子32之接触部323连接于固定部321,并与固定部321间保持一间距。另外,在其中一第一端子30的区域配置ー侦测端子40,侦测端子40是由一形成有一空间之侦测固定部401及一由侦测固定部401朝该空间延伸之侦测接触部403所形成;侦测接触部403连接于侦测固定部401,并与侦测固定部401间保持一间距。本创作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第一端子30与第二端子32的配置个数各为三个(共六个),然本创作并不限定第一端子30与第二端子32的配置个数;另外,在此要说明,本创作的第一端子30及第二端子32,其固定部301、321及接触部303、323为一体成形,而侦测端子40其侦测固定部401及侦测接触部403同样为一体成形;而固定部301、321、接触部303、323、侦测固定部401及侦测接触部403为ー几何形状。请同时參阅图3A及图3B,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绝缘外壳与各端子之组合俯视图及示意图。请先參阅图3A,ー绝缘外壳20,具有复数个镂空区201,将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32及侦测端子40配置在绝缘外壳20内,并覆盖其固定部301、321及侦测固定部401,且曝露出各接触部303、323及侦测接触部40于镂空区201中。其中,侦测接触部40与其中一接触部303’曝露于同一镂空区201’中。另外,在各第一端子30、各第二端子32及侦测端子40上进ー步延伸一焊接部305、325、405,用以与外部基版(PCB)焊接,且每ー焊接部305、325、405曝露于绝缘外壳20的外侧203上。请參阅图3B,每ー接触部303、323及侦测接触部403皆具有具延伸一弯折段3031、3231、4031,并使得各曝露于绝缘外壳20之镂空区201中的接触部303、323及侦测接触部403凸出于绝缘外壳20平面,且在弯折段3031、3231、4031的自由端上形成一抵触段3033、3233、4033,用以与外界SM卡(或IC卡)接触。本创作之绝缘外壳20是以镶埋射出成型(molding)覆盖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32及侦测端子40而成,但本创作并不限定其结合方式;而绝缘外壳20为高分子材质,端子模组30则为金属材质。在此说明,镂空区201的为一几何形状,其可根据配置的第一端子30、第二端子32及侦测端子40来做改变,另外,由于镂空区201’内配置了接触部323及侦测接触部403,因此镂空区201’的大小大于其余之镂空区201,以容纳两个端子,但本创作并不限定镂空区201、201’之大小。请参阅图4,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之端子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创作之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共有七个端子,分别为:串列数据输入输出端子A (serial datainput/output)、程式化电压端子 B (programming voltage)、侦测端子 C (switch)、接地端子 D (power and signal gr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由复数第一端子、复数与各该第一端子呈相对应配置之第二端子及一设置各该第一端子及各该第二端子之绝缘外壳所组成,其中各该第一端子及各该第二端子分别由一形成一空间之固定部及一由该固定部朝该空间延伸之接触部所形成,其中各该接触部与各该固定部间保持一间距,该绝缘外壳形成复数分别供各该接触部曝露于外之镂空区,其中该用户识别模组连接器的特征在于:于该绝缘外壳任一该镂空区配置一侦测端子,该侦测端子由一形成有一活动空间之侦测固定部及一由该侦测固定部朝该活动空间延伸之侦测接触部所形成,该侦测固定部设置于该绝缘外壳,且该侦测固定部延伸出的该侦测接触部及该接触部共同配置且曝露于该绝缘外壳之该镂空区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斌元李进飞
申请(专利权)人:连展科技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