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145374 阅读:3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9-12 06: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由一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接收一电源,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一储能元件的一第一端。一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一第二端,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接收一参考电位。一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一输入端,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一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一输出端。如此,不需要使用超高耐压组件,并且不需要额外多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进而达到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
本专利技术是有关于一种切换电路,其尤指一种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广泛地应用做为个人计算机等的显示装置。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及用以驱动液晶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液晶显示面板使两片基板相对,在该两片基板间保留间隙,并将液晶组成物封入该间隙后形成。形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基板具有像素电极及对向电极。在像素电极与对向电极间施加电压,会使存在于像素电极与对向电极间的液晶分子的配向方向发生变化,进而使液晶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发生变化:利用该透光率变化来进行显示。TFT式的液晶显示装置中,每个像素电极均具有开关组件,利用该开关组件将电压供应给像素电极。已知的TFT式液晶显示装置有:纵向电场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使像素电极设在一侧的基板上,对向电极设在另一侧的基板上;及横向电场式的液晶显示装置,其将像素电极及对向电极设置在同一侧的基板上。欲施加在像素电极上的电压经由影像信号线传送至像素电极附近,连接于开关组件。此外,使开关组件进行开/关动作的信号由扫描信号线供应。TFT式液晶显示装置中,影像信号线例如在纵方向上延伸且在横方向上平行设置复数条。此外,扫描信号线与影像信号线交叉,在横方向上延伸且在纵方向上平行设置复数条。尚且,在由相邻2条影像信号线及与该影像信号线交叉的2条扫描信号线所围成的区域上,形成有像素电极。该像素电极配置成矩阵状而形成显示区域。显示区域的周围形成有驱动电路,用以将信号传送至影像信号线及扫描信号线。为因应人类对色彩的需求,液晶显示借着彩色滤光片达到彩色化的目的,而对于多色彩化的要求即须经由液晶透光度的多寡来区分各个色彩的明暗。一般我们引述的电压与透光度的关系可以了解,不同的透光度必须由不同的电位来提供,因此驱动芯片必需藉由一些不同方法来达到各种不同的灰阶(grayscale)。常见的方法有脉冲宽度调变法(PulseWidthModulation,PWM),脉冲高度调变法(AmplitudeModulation,AM或PulseHeightModulation,PHM),及图框调变法(FrameModulation,FM或FrameRateControl,FRC),或者是这几种方法的混用。为了进一步降低液晶显示装置的耗电,属于Alt-PreshkoTechnique(APT)驱动方式的High-FrequencyAmplitudeSelection(Hi-FAS)的驱动波形也被提出,利用提高较少切换的COM讯号的电压,降低较常切换的SEG讯号的电压,来达到省电的效果。又由于使用低压组件在讯号线数目较多的SEG,也能达到节省芯片IC成本的目的。然而,现行内建电容的Hi-FAS架构的液晶显示器由于讯号推力的问题,在大尺寸的面板可能会有驱动能力不足的问题,因此必须要有可以提供客户外加电压的应用。而Hi-FAS架构中,COM讯号的电压有正电压以及负电压,并且FPC系统端仅能提供一正电压,所以必须额外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产生一负电压,即需要使用二个以上的电源供应器提供正电压与负电压,如此,将会增加电路面积,进而增加成本。再者,由于软性电路板(FPC)系统端仅能提供正电压,并且COM讯号的电压有正电压以及负电压,所以,COM讯号产生电路必须要具备可以承受FPC系统端的正电压的耐压,例如在FPC系统端产生正电压为50V时,使COM讯号产生电路可以产生正电压+25V与负电压-25V,但COM讯号产生电路内部的组件必须可以承受50V的耐压,而需要使用高耐压组件,进而增加FPC电路面积与成本。因此,如何针对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新颖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而不需要额外多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并且不需要使用高耐压组件,进而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可依据接收的正电压或负电压而对应自行产生负电压或正电压,而不需要额外多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进而达到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藉由控制复数开关导通或截止并且不需要使用超高耐压组件,进而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本专利技术的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包含一第一开关、一第二开关、一第三开关与一第四开关。第一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一端接收一电源,第一开关的第二端耦接一储能元件的一第一端。第二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一第二端,第二开关的第二端接收一参考电位,第三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三开关的第一端耦接一输入端,第三开关的第二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一端。第四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第四开关的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第二端耦接一输出端。如此,本专利技术藉由控制复数开关导通或截止并且不需要使用超高耐压组件,进而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再者,本专利技术可依据接收的正电压或负电压而对应自行产生负电压或正电压,而不需要额外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进而达到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的目的。实施本专利技术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由一第一开关的一第一端接收一电源,第一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一储能元件的一第一端。一第二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一第二端,第二开关的一第二端接收一参考电位。一第三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一输入端,第三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一端。一第四开关的一第一端耦接储能元件的第二端,第四开关的一第二端耦接一输出端。如此,不需要使用高耐压组件,并且不需要额外使用一个电源供应器,进而达到节省电路面积与成本的目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切换电路应用于显示驱动电路的电路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4为图3的切换电路的剖面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6为图5的切换电路的剖面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切换电路的电路图。【图号对照说明】1切换电路10第一开关12第一N型井14第一P型掺杂区16第二P型掺杂区18第一栅极层19第一N型掺杂区20第二开关22第二N型井23第二P型井220第七N型掺杂区24第二N型掺杂区26第三N型掺杂区28第二栅极层29第五P型掺杂区30第三开关32第三N型井34第三P型掺杂区36第四P型掺杂区38第三栅极层39第四N型掺杂区40第四开关42第四N型井420第八N型掺杂区43第三P型井44第五N型掺杂区46第六N型掺杂区48第四栅极层49第六P型掺杂区50储能元件6低电压差线性稳压器62第一分压电路64稳压器640操作放大器642输出开关66第二分压电路67第三分压电路68电荷帮浦680第一切换开关681第二切换开关682第一电容683第一控制开关684第二控制开关685第三控制开关686第四控制开关687缓冲器688第二电容689第五控制开关690第六控制开关69第一比较器691第七控制开关692第八控制开关70P型基底72第一P型井82第五N型井820第十一N型掺杂区83第四P型井84第九N型掺杂区86第十N型掺杂区88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自行产生正电压或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接收一电源,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一储能元件的一第一端;一第二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一第二端,该第二开关的该第二端接收一参考电位;一第三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一输入端,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该第一端;以及一第四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该第二端,该第四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一输出端。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5.13 TW 1021169391.一种可自行产生一正电压或一负电压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一第一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一端接收一电源,该第一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一储能元件的一第一端;一第二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二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一第二端,该第二开关的该第二端接收一参考电位;一第三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一输入端,该第三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该第一端;以及一第四开关,具有一第一端与一第二端,该第四开关的该第一端耦接该储能元件的该第二端,该第四开关的该第二端耦接一输出端;其中,该第一开关更包含一第一N型井、一第一P型掺杂区、一第二P型掺杂区、一第一栅极层以及一第一N型掺杂区,该第一N型井位于一第一P型井内,该第一P型井位于一P型基底;该第一P型掺杂区位于该第一N型井内,并耦接于该储能元件的该第一端;该第二P型掺杂区位于该第一N型井内,并位于该第一P型掺杂区的一侧;该第一栅极层位于该第一P型掺杂区与该第二P型掺杂区之间,并在该第一P型掺杂区与该第二P型掺杂区之间的上方;该第一N型掺杂区位于该第一N型井内,并位于该第二P型掺杂区的一侧。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一开关导通时,该第二开关也导通,以该电源对该储能元件进行充电。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当该第三开关导通时,该第四开关也导通,以输出该储能元件所储存的电压,以产生该正电压或该负电压。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换电路,其特征在于,其中该第二开关更包含:一第二N型井,位于该第一P型井内;一第二P型井,位于该第二N型井内;一第二N型掺杂区,位于该第二P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冠超
申请(专利权)人:矽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