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膜活检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54864 阅读:3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6-26 18: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胸膜活检针,包括针套和针芯,针芯放置在针套内;针套包括密封筒和针筒,针筒的后端与密封筒的前端相连,针筒的前端形成有斜槽;针筒套接在针芯的外壁上,并与针芯滑动配合;密封筒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与密封筒的内壁固接,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套接在针芯的外壁上,并与针芯滑动配合;其先将针芯和针套刺入胸膜腔后,然后利用针芯和针套相配合,完成胸膜组织的获取;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换针,并且利用第一密封圈对针套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胸腔与外界不相通,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胸膜活检针
技术介绍
常见的胸膜疾病常伴有胸腔积液,人们往往采用胸腔穿刺抽出胸腔积液来进行细胞学检查,但单靠胸腔积液的检查确诊率很低。当胸腔穿刺抽出的胸腔积液不能明确诊断时,则需要利用胸膜活检针进行胸膜针刺活检;因此胸膜活检针作为常见的医疗器械,在临床医中被广泛使用。目前常见的胸膜活检针一般包括一个针套和两个针芯,其中一个针芯为针尖针芯,另一个为平头针芯,针套上形成有斜槽。在使用时先将针尖针芯推送至针套内,并利用针尖针芯将针套刺入胸膜腔;然后将针尖针芯拔出并将针套向外退出一定距离,从而保证针套上的斜槽钩住胸膜组织并使得胸膜组织自然挤入斜槽内;然后再将平头针芯推送至针套内,利用平头针芯与斜槽相配合将胸膜组织剪切取下,并送入针套的前端,从而获得胸膜组织用于活检。但现有的胸膜活检针,其在使用时存在换针这一过程。在换针时,胸腔通过针套与外界想通,易发生气胸。同时其结构过于复杂,不便于操作且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胸膜活检针,其可有效减少气胸的发生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胸膜活检针,包括针套和针芯,所述针芯放置在所述针套内;所述针套包括密封筒和针筒,所述针筒的后端与所述密封筒的前端相连,所述针筒的前端形成有斜槽;所述针筒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所述密封筒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针筒的前端为平头结构;所述针芯的前端形成有针尖,所述针芯的后端设置有手柄;当所述手柄与所述密封筒的后端抵靠时,所述针尖位于所述针筒的前端外侧。可选的,所述密封筒上还设置有限位弹块,所述限位弹块通过弹性复位装置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相连;所述针芯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弹块相配合的限位凹槽;当所述手柄与所述密封筒的后端抵靠时,所述限位弹块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凹槽之间,且所述限位弹块抵靠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可选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片。可选的,所述弹性复位装置为弹簧。可选的,所述限位凹槽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呈环形延伸。可选的,所述密封筒的后端的外壁上设置有卡接凸起,所述手柄与所述卡接凸起通过固定卡卡接固定。可选的,所述卡接凸起在所述密封筒的外壁上呈环形延伸。可选的,所述密封筒内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且所述第二密封圈位于所述密封筒的后端;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二密封圈的内壁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可选的,所述针套的外壁上形成有刻度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胸膜活检针,其先将针芯和针套刺入胸膜腔后,然后利用针芯和针套相配合,完成胸膜组织的获取;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换针,并且利用第一密封圈对针套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胸腔与外界不相通,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换针,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操作,且降低了生产成本。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针筒的前端为平头结构,同时针芯的前端形成有针尖;其利用针芯刺入胸膜腔,并在针芯刺入胸膜腔后,将针芯退入针套中,只留针套在胸膜腔内,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在活检过程中针套的前端对胸膜组织造成意外损伤。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其利用限位弹块和限位凹槽相配合,对针芯在针套内的位移进行限制;可有效防止针芯退入针套时,针芯意外退出针套,进一步减小气胸的发生率;同时还可有效防止针芯复进时,针芯意外穿出针套,从而避免将取得的胸腔组织推出针套,避免活检的失败。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限位凹槽在针芯的外壁上呈环形延伸,便于转动针芯,从而可有效地调节针芯上针尖的位置,从而保证活检的成功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利用固定卡可将手柄与卡接凸起卡接固定,从而防止针芯刺入胸腔膜时针芯退入针套,从而保证穿刺的成功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密封筒内还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保证针芯在针套内位移的平稳性,同时进一步提高针套的密封性,从而保证胸腔与外界不相通,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同时利用第二密封圈和第一密封圈相配合,可有效地保证针芯在针套内平稳移动,提高活检的成功率。在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中,在针套的外壁上形成有刻度涂层,可直接观察针芯的位移量,从而避免针芯从针套内退出或针芯复进时从针套内穿出,进而有效地提高活检的成功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胸膜活检针的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胸膜活检针的工作状态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胸膜活检针中针芯的主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胸膜活检针中针芯的侧视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胸膜活检针中针套的主视图。附图说明:1-针套,11-密封筒,12-针筒,121-斜槽; 2_针芯,21-针尖,22-手柄;3-第一密封圈;4-限位弹块,41-弹性复位装置;5-限位凹槽;6_卡接凸起;7_固定卡;8_第二密封圈。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得到的所有其它实施方式,都属于本专利技术所保护的范围。首先,在叙述具体实施方式之前,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中,规定沿胸膜活检针的穿刺方向,靠近使用者的一端为后端,靠近穿刺的一端为前端。如图1至图6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提供的胸膜活检针,包括针套I和针芯2,针芯2放置在针套I内;针套I包括密封筒11和针筒12,针筒12的后端与密封筒11的前端相连,针筒12的前端形成有斜槽121 ;针筒12套接在针芯2的外壁上,并与针芯2滑动配合;密封筒11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3,第一密封圈3的外壁与密封筒11的内壁固接,第一密封圈3的内壁套接在针芯2的外壁上,并与针芯2滑动配合。使用时:第一步,先利用针芯2和针套I刺入胸膜腔,然后向后端退出针芯2,同时使得针芯2的前端退至针筒12上的斜槽121的后端;此时需保证针芯2不从针筒12内滑出,即针芯2不得退出至第一密封圈3的后端,可参考图2中所示的针芯2的位置。第二步,将针套I向后退出,并利用斜槽121钩住一定量的胸膜组织,即使得胸膜组织自然进入到斜槽121所形成的缺口内。第三步,将针芯2向前端推送、复进,然后利用针芯2的前端与针筒12的内壁相配合,对进入斜槽121内的胸膜组织进行剪切,并使得剪切下来的胸膜组织推送至针筒12的前端内;此时需保证针芯2的前端仍停留在针筒12内,即针芯2不得推至针筒12的前端外侦牝可参考图3中所示的针芯2的位置。第四步,将针套I和针芯2从胸腔膜内拔出,从而最终得到胸膜组织用于活检。其先将针芯2和针套I刺入胸膜腔后,然后利用针芯2和针套I相配合,完成胸膜组织的获取;在整个过程中无需换针,并且利用第一密封圈3对针套I进行密封,从而使得胸腔与外界不相通,进而减少了气胸的发生率。同时,由于在整个操作过程中无需换针,其整体结构较为简单便于操作,且降低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胸膜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套和针芯,所述针芯放置在所述针套内;所述针套包括密封筒和针筒,所述针筒的后端与所述密封筒的前端相连,所述针筒的前端形成有斜槽;所述针筒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所述密封筒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胸膜活检针,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套和针芯,所述针芯放置在所述针套内; 所述针套包括密封筒和针筒,所述针筒的后端与所述密封筒的前端相连,所述针筒的前端形成有斜槽; 所述针筒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 所述密封筒内设置有第一密封圈,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外壁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固接,所述第一密封圈的内壁套接在所述针芯的外壁上,并与所述针芯滑动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胸膜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针筒的前端为平头结构; 所述针芯的前端形成有针尖,所述针芯的后端设置有手柄; 当所述手柄与所述密封筒的后端抵靠时,所述针尖位于所述针筒的前端外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胸膜活检针,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筒上还设置有限位弹块,所述限位弹块通过弹性复位装置与所述密封筒的内壁相连; 所述针芯上形成有与所述限位弹块相配合的限位凹槽;· 当所述手柄与所述密封筒的后端抵靠时,所述限位弹块位于所述手柄与所述限位凹槽之间,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松泽刘春涛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