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制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包括从动轴、制动轴,所述从动轴固定有刹车盘,所述制动轴设有套在所述刹车盘的套壳,所述套壳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设有刹车片,快速结合装置还包括拨叉、轴承,所述轴承内外圈分别用于接触所述拨叉和所述刹车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汽车正常行驶时,从动轴与制动轴分离,从动轴空转;汽车刹车时,从动轴与制动轴结合,制动轴上的牵引力源提供制动所需的牵引力,传递到从动轴及汽车差速器上,对汽车进行有效制动,在电动汽车原刹车失灵时能够有效刹车,机械结构式的设计,更为安全可靠。更为安全可靠。更为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结合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制动
,特别涉及一种快速结合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动汽车是指以车载电源为动力,用电机驱动车轮行驶,符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各项要求的车辆。由于对环境影响相对传统汽车较小,其前景被广泛看好。电动汽车的刹车失灵原因可能有刹车断电开关损坏、控制器内部出现问题、线路故障。电控的刹车出现失灵后,极易造成交通安全事故,造成驾乘人员生命财产受到重大损失。申请人在研究过程中,独创性地提出了可以应用于电动汽车刹车的机械式的刹车装置,加装在电动汽车上,在电动汽车万一刹车失灵时能额外提供一道保险措施。该刹车装置将汽车差速器的运动通过从动轴传递出来,但如何将从动轴与提供制动阻力的牵引力源进行结合,并无现有技术可以参考使用,因此,提出本专利技术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具有汽车正常行驶时从动轴与制动轴分离、汽车刹车时从动轴与制动轴结合的效果。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包括从动轴、制动轴,所述从动轴固定有刹车盘,所述制动轴设有套在所述刹车盘的套壳,所述套壳开设有槽口,所述槽口设有刹车片,快速结合装置还包括拨叉、轴承,所述轴承内外圈分别用于接触所述拨叉和所述刹车片。
[000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快速结合装置用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从动轴可以与汽车差速器相连接,制动轴上用来安装提供制动阻力的牵引力源,例如电机。汽车正常行驶时,从动轴与制动轴没有结合,从动轴空转,制动轴不转。当汽车需要刹车时,驾驶员驱使拨叉运动,拨叉推着轴承向刹车片运动,使刹车片贴紧刹车盘,刹车盘与刹车片之间产生摩擦力后带动刹车片转动,刹车片作用于槽口侧壁带动套壳转动,进而带动制动轴转动,实现将制动轴与从动轴结合,牵引力源对制动轴施加制动阻力,传递到从动轴上,进而传递到差速器,实现制动。
[0006]驾驶员操作驱使拨叉远离刹车片,轴承对刹车片的作用力消失后,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摩擦力减小甚至消失,解除从动轴与制动轴的结合。
[0007]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内壁开设有第一导向斜面,所述刹车片受到所述刹车盘摩擦力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导向所述刹车片靠紧所述刹车盘。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盘旋转时带动刹车片运动,第一导向斜面与刹车盘运动趋势相一致,导向刹车片靠紧刹车盘。驾驶员只需用一定的力,就可以增大结合力,相当于助力,拨叉通过轴承对刹车片保持施加作用力后,在第一导向斜面的作用下,刹车片只会越来越靠紧刹车盘,很难与刹车盘分离,保证从动轴与制动轴的结合效果。
[0009]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刹车片设有第二导向斜面,所述第二导向斜面接触
所述第一导向斜面。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片上的第二导向斜面,能够更好地与第一导向斜面贴合。
[0011]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为钢片。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片表面较为光滑,使刹车片能够较好地在槽口内活动。
[001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内壁开设有第一配合斜面,所述刹车片设有第二配合斜面,所述第二配合斜面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第一配合斜面、所述第一导向斜面分布于所述刹车片两侧。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片在靠近、远离刹车盘过程中,第二配合斜面、第一配合斜面相贴合,避免刹车片与槽口之间产生间隙、晃动。
[0015]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数量为多个且分布于所述刹车盘两侧,所述拨叉、所述轴承数量为两个且分布于所述套壳两侧,所述快速结合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拨叉中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两个所述拨叉包括叉部和杆部,两个所述杆部之间设有凸轮,所述凸轮转动连接于所述固定部。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口、刹车片分布在刹车盘两侧,刹车片与刹车盘能更好地结合,使从动轴与制动轴也能实现更好地结合。
[0017]凸轮旋转驱动两个杆部相互远离,进而两个叉部相互靠近,叉部作用于轴承上,进而实现对刹车片施加作用力使其贴紧刹车盘。凸轮反向转动,两个杆部在回位弹簧弹力作用下相互靠近,叉部远离轴承后减小对刹车片施加的作用力,刹车片与刹车盘之间的摩擦力减小甚至消失,此时从动轴与制动轴之间解除结合。
[0018]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启动装置,所述启动装置包括启动端、连接于所述启动端的拉线、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包括筒体、位于所述筒体内的活塞、位于所述活塞与所述筒体之间的弹簧,所述筒体与所述凸轮之间设有连接绳,所述拉线拉动所述活塞带动所述筒体远离所述凸轮时,所述弹簧受力后发生弹性形变。
[00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直接将拉线连接在凸轮上,驾驶员虽然能够通过拉线带动凸轮、拨叉运动,但会存在以下问题:驾驶员不可能一直持续不断地拉住拉线,将拉线拉动后启动端会对其进行保持,在此过程中,刹车片在摩擦力、第一导向斜面的共同作用下会继续靠近刹车盘,致使拨叉、轴承、刹车片之间会形成空隙,致使轴承发生晃动、碰撞。本专利技术设计拉线拉动活塞运动,活塞通过弹簧带动筒体及连接绳运动,再拉动凸轮转动,这样即使在拉线处于位置保持状态时,即使刹车片在摩擦力、第一导向斜面的共同作用下靠近刹车盘,拨叉、轴承、刹车盘之间形成空隙,发生弹性形变的弹簧会释放弹力,驱使凸轮、拨叉运动,消除形成的空隙。
[0020]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槽口数量为多个,刹车片与所述套壳之间设有弹性件,弹性件用于使刹车片回位。
[00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槽口数量为多个,对应的刹车片数量为多个,通过多片刹车片结合在刹车盘上,有效提高结合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制动轴中空设置,所述从动轴插入所述制动轴中部,所述制动轴穿过所述分离轴承且两者之间形成间隙。
[0023]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从动轴上固定有若干个刹车盘,所述制动轴上固定
有若干个所述套壳,若干个所述套壳分别与若干个所述刹车盘一一对应,可以从套壳中心套管外径处加装齿轮变相输出或输入,也可以在制动轴中心套管直接输出或输入。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刹车盘、套壳数量为多个,使得从动轴、制动轴的结合效果更好更快。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26]1、本专利技术的快速结合装置应用于汽车的刹车装置,从动轴与汽车差速器相连,从动轴可以设计较短的,减小体积和空转阻力,缩小安装空间。
[0027]2、套壳上的刹车片为多片,且可以分别结合在刹车盘的两个端面上,有效提升两者结合效果。
[0028]3、套壳上的第一导向斜面在刹车片受到刹车盘摩擦力时导向刹车片更容易靠紧刹车盘,在刹车盘转动的情况下,只需要拨叉通过轴承对刹车片施加一定的作用力,就可以获得很好的结合效果。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向斜面可以选择如钢片等光滑材料,便于刹车片在槽口内活动。第一导向斜面、第二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从动轴(1)、制动轴(2),所述从动轴(1)固定有刹车盘(11),所述制动轴(2)设有套在所述刹车盘(11)的套壳(3),所述套壳(3)开设有槽口(31),所述槽口(31)设有刹车片(4),快速结合装置还包括拨叉(5)、轴承(8),所述轴承(8)内外圈分别用于接触所述拨叉(5)和所述刹车片(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31)内壁开设有第一导向斜面(32),所述刹车片(4)受到所述刹车盘(11)摩擦力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2)导向所述刹车片(4)靠紧所述刹车盘(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刹车片(4)设有第二导向斜面(41),所述第二导向斜面(41)接触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2)和/或所述第二导向斜面(41)为钢片。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31)内壁开设有第一配合斜面(33),所述刹车片(4)设有第二配合斜面(42),所述第二配合斜面(42)接触所述第一配合斜面(33),所述第一配合斜面(33)、所述第一导向斜面(32)分布于所述刹车片(4)两侧。6.根据权利要求1
‑
5任一所述的一种快速结合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口(31)数量为多个且分布于所述刹车盘(11)两侧,所述拨叉(5)、所述轴承(8)数量为两个且分布于所述套壳(3)两侧,所述快速结合装置还包括固定部,所述拨叉(5)中部铰接于所述固定部,两个所述拨叉(5)包括叉部(51)和杆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洪建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