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电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1833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小型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途弯曲的筒状外壳,容纳在该外壳内靠一端的电源部,及容纳在上述外壳内靠另一端的驱动部,保持相互间的电性连接及机械连接,并且对于从筒状外壳的一端或另一端开口插入配置在筒状外壳内的电源部与驱动部,以在筒状外壳的弯曲方向上两者所成角度可变的形式进行上述机械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小型电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能够用手把持的小型电器,尤其涉及一种防水型的小型电器。
技术介绍
像理发器、电剃刀等小型电器,有很多是将电源部与驱动部串联容纳于筒状外壳内的形式,这时,外壳一般使用轴线为直线的筒状外壳。但是,若考虑到电剃刀的刀刃与皮肤接触、或者用理发器剪掉头发或胡须时的外壳的把持的问题,外壳最好为其轴线在中途弯曲的或者勾画成曲线的,即最好侧面形状为”ㄑ”字形的。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这种小型电器的一例。在侧面形状为”ㄑ”字形的外壳内容纳电源部与驱动部,并且设有从外壳的一端向斜前方突出的头部。专利文献1:特开2002-369981号公报但是,将电器做成防水型时,在这种电器中,因为在外壳的一端侧配置刀刃等的输出部,另一端侧配置充电器等的连接部的形式,所以将外壳做成两端开口的筒状,从一端侧插入将电源部与驱动部一体化的模块,然后关闭外壳的两端形成防水型,而其一般在部件数或安装的便利性方面存在问题。但是,当采取这种安装结构时,若扩大外壳轴线的弯曲程度,则将不能进行从一端侧插入将电源部2与驱动部一体化的模块的组装。如上述专利文献1所揭示,尽管本来外壳为以头部与外壳下部的所构成角度,在中途弯曲的形状是最为理想的,但是因为如上所述的制约点,所以将外壳轴线的弯曲程度设定小一些。外壳的内部尺寸(大小)具有比上述模块更充裕的空间而可以对电-->源部与驱动部一体化的模块进行组装,但这时,外壳的外形也会变大(粗)。即,如果扩大弯曲角度以便容易把持的话,则外壳随之会变粗,因而很难握住外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问题点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仅外壳容易把持,而且即使外壳在中途弯曲角度变大也不会限制内置在外壳内的电源部与驱动部的组装的小型电器。因此,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小型电器,第1特征在于:具有中途弯曲的筒状的外壳、容纳于该外壳的靠近一端的电源部及容纳于上述外壳的靠近另一端的驱动部,保持相互间的电性连接及机械连接的同时,从筒状外壳的一端或另一端开口插入配设到筒状外壳内的电源部与驱动部,以在筒状外壳的弯曲方向上两者所成的角度可变的方式进行上述机械连接。当将进行机械连接后的电源部与驱动部从筒状且中途弯曲的外壳的一端开口插入到外壳内时,可改变电源部与驱动部所成的角度。上述机械连接,最好是以设在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一方的转动轴及设在另一方并转动自由的连接在上述转动轴的轴承片构成。另外,也可为:电源部与驱动部中至少一方具有,与设在外壳上的卡合部相卡合进行定位的定位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小型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途弯曲的筒状的外壳、从该外壳的一端开口插入配置在外壳内的电源部、及从上述外壳的另一端开口插入配置在外壳内的驱动部,在外壳内端面彼此之间对接的电源部与驱动部,在其对接部具有对接角度可变的用于电性连接的接触片。如果从中途弯曲的筒状的外壳的两端开口分别插入电源部与驱动部,则在外壳内电源部与驱动部会通过接触片进行电性接触,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的一例的剖视图。图2是该例的侧视图。图3是该例的具有筒状部的主外壳的立体图。-->图4(a)是该例的驱动部的立体图,(b)是该例的电源部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该例的电源部及驱动部的组装过程中的状态的剖视图。图6是另一例的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主视图。图7是该另一例的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侧视图。图8是该另一例的主外壳的剖视图。图9是再一例的剖视图。图10是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例的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主视图。图11是该例的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侧视图。图中:1—外壳,4—电源部,5—驱动部,13—筒状部,45—转动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根据实施例方式的一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示例的小型电器是防水型的理发器,以圆滑的弯曲面构成外表面的外壳1由图3所示的主外壳11、组合在主外壳11上的盖12、具有理发用的梳齿状的刀刃30的头部3构成。另外,上述外壳1内配设有以二次电池构成的电源部4、以马达为主体的驱动部5,将驱动部5的马达的旋转在头部3内变换为往复运动,而驱动上述刀刃30。这里,上述电源部4与驱动部5容纳在侧面形状为““ㄑ”字形的外壳1的主外壳11所设的筒状部13内,但是该筒状部13也是在中途弯曲的侧面形状为”ㄑ”字形,电源部4容纳在筒状部13的一端侧,驱动部5容纳在另一端侧。在此,电源部4与驱动部5需要电性连接,在利用导线40进行该连接时,从筒状部13的一端的开口插入电源部4与驱动部5进行组装,但是如上所述,不仅筒状部13为弯曲的形状,而且电源部4与驱动部5也以上述弯曲角度相同的角度组入到筒状部13内,因此在将电源部4与驱动部5以与筒状部13的弯曲角度相同的角度连接成一体化时,难以从筒状部13的一端开口侧插入并组入,若要将这个成为可能,则必须将筒状部13的内径设计得远大于电源部4与驱动部5的外径、使之产生充裕的空间,这时外壳1变粗,很难握住外壳1。-->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电源部4的驱动部5一侧的端部设有转动轴45的同时,在驱动部5的电源部4一侧的端部设有承受上述转动轴45的轴承片55,而使驱动部5对于电源部4转动自由,即,将电源部4与驱动部5之间的弯曲角度设为可变的方式。如图5所示,在从主外壳1的筒状部13的头部3侧的一端开口将电源部4与驱动部5插入到弯曲的筒状部13内进行组装时,能够一边改变电源部4与驱动部5所成的角度一边进行插入,这时,即使相对于电源部4与驱动部5的外部尺寸的筒状部13的内部尺寸空间少,也能够将电源部4与驱动部5容纳于筒状部13内,并且在完成向筒状部13的插入时进一步调整电源部4与驱动部5所成的角度,能够利用螺丝等将电源部4与驱动部5固定在筒状部13内的规定位置。设在驱动部5的一对固定部54是用于将驱动部5螺丝固定在主外壳11上的。也可以:如图6及图7所示从电源部4突出卡合轴46的同时,如图8所示在筒状部13内设有承受上述卡合轴46的卡合槽16,当从筒状部13的一端开口插入电源部4时,卡合轴46卡合在卡合槽16上对电源部4进行定位。这时,电源部4与主外壳11的筒状部13内表面之间的有很大间隙,以卡合在卡合槽16中的卡合轴46为基准进行电源部4的定位,而电源部4的位置就很容易固定。另外,利用卡合轴46与卡合槽16的卡合部、与上述固定部54进行固定,而定位固定驱动部5,能够利用驱动部5进行可靠的固定。如图9所示,因为转动自由地连接电源部4与驱动部5而其弯曲角度可变,所以也可以组装在筒状部13的弯曲角度不同的其他外壳1上。图10及图11表示其他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这里在电源部4的驱动部5侧的端面设有板簧状的接触片47的同时,在驱动部5的电源部4侧的端面突设与上述接触片47接触的接触片57。这时,即使电源部4与驱动部5所成的角度稍大,也可保持两接触片47、57之间的连接地固定接触片47、57的形状。另外,在该本例的情况下,向外壳1的筒状部13内进行电源部4与驱动部5的组装,从筒状部13的一端开口侧插入驱动部5,从另一端开口侧插入电源部4,在筒状部13内对接电源部4与驱动部5、使通过上-->述接触片47、57来进行两者之间的电性接触。这时,能够不考虑电源部4与驱动部5的在组装时的方向的变化,使筒状部13的内部尺寸最小,其结果能够减小外壳1的外形尺寸。(专利技术效果)对以上的专利技术,具有在中途弯曲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电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中途弯曲的筒状外壳,容纳在该外壳内靠一端的电源部,及容纳在上述外壳内靠另一端的驱动部,保持相互间的电性连接及机械连接,并且对于从筒状外壳的一端或另一端开口插入配置在筒状外壳内的电源部与驱动部,以在筒状外壳的弯曲方向上两者所成角度可变的形式进行上述机械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电器,其特征在于:机械连接,是由设在电源部与驱动部的一方的转动轴及设在另一方并转动自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益子佳典喜多正和小川仁志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