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性耦合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807714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6 20:00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容性耦合夹,包括:底座;下耦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的一侧边缘铰接;以及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锁紧,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本申请增大了试验过程中上耦合板组和下耦合板两者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容性耦合夹


[0001]本申请涉及电磁兼容试验及测量
,尤其涉及一种容性耦合夹。

技术介绍

[0002]容性耦合夹应用于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和阻尼振荡波抗扰度试验,能够将干扰信号通过分布电容耦合到被测样品的连接线上。
[0003]试验时,被测连接线夹在上下耦合板之间,而由于被测连接线与上下耦合板之间往往难以贴合,造成上下层耦合板之间存在较大空隙,从而导致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偏小,试验过程中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的干扰信号强度偏低,最终影响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增大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提高试验结果的可靠性,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容性耦合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容性耦合夹,包括:
[0006]底座;
[0007]下耦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
[0008]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的一侧边缘铰接;
[0009]以及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锁紧,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
[0010]可选的,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6个。
[0011]可选的,所述锁紧结构包括:
[0012]锁扣,设置于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所述锁扣上开设有第一通孔;
[0013]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
[0014]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
[0015]其中,所述下耦合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第一通孔对应的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为条形孔,所述螺栓顺序穿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螺母的侧端面与下耦合板的下表面抵接。
[0016]可选的,所述锁扣铰接于所述上耦合板组上。
[0017]可选的,所述下耦合板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排孔组,每排所述孔组包括沿下耦合板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个第三通孔。
[0018]可选的,每排所述孔组中,所述第三通孔的数量为8个。
[0019]可选的,所述孔组沿下耦合板的长度方向平均分布有4排。
[0020]试验过程中,将被测连接线置于下耦合板上后,转动上耦合板组,将上耦合板组包裹在被测连接线的上方,最后通过锁紧结构将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下耦合板固定。
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两个子耦合板相铰接的结构,本申请中,将上耦合板组分为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各个子耦合板均与被测连接线贴合,根据微积分原理可知,子耦合板数量越多,被测连接线与上耦合板组之间的空隙越小,上耦合板组和下耦合板两者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越大,试验过程中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的干扰信号强度越大,从而提高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00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而并不超出本申请要求保护的范围。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将被测连接线安装于容性耦合夹上之后的纵截面示意图。
[0024]图3是图1中上耦合板组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4是图1中下耦合板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中,1、底座;11、底板;12、绝缘支座;13、同轴连接器;2、下耦合板;21、第二通孔;3、子耦合板;41、锁扣;42、第一通孔;43、螺栓;44、螺母;5、第三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0028]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的方案,首先对现有技术中的容性耦合夹及其应用作简单介绍。容性耦合夹的原理是通过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间的分布电容将试验干扰信号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显然,分布电容越大,那么耦合到被测连接线上的干扰信号强度就越大,试验结果就越可靠。
[0029]然而,一方面,现有技术中的容性耦合夹,其上耦合板通常包括两个铰接在一起的子耦合板,被测连接线置于容性耦合夹上时,两个子耦合板的连接处向上拱起,由于子耦合板均为刚性板,被测连接线与子耦合板的表面之间近似于线接触,难以与被测连接线的表面贴合,使得在纵向截面内,两个子耦合板与下耦合板之间形成三角形形状,被测连接线的顶部以及两侧均形成较大空隙。被测连接线直径越大时,这种现象越明显。
[0030]另一方面,被测连接线置于上耦合板和下耦合板之间时,现有技术中的容性耦合夹并没有将被测连接线固定,而被测连接线往往因为自身松散或受到自身弯曲应力作用,导致其难以贴合于上下耦合板的表面。
[0031]应理解的是,上下耦合板在电气上是直接导通的,而被测连接线的外表是带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之间的分布电容的大小由下述两个因素决定:一是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的间距,二是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贴合的面积。其中上下耦合板的面积是固定的(具体可参考GB/T 17626.4

2018中的要求),在上下耦合板面积
一定的情况下,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的间距越小,则产生的分布电容越大。而上述两个方面均会导致现有技术中的容性耦合夹的被测连接线与上下耦合板的表面之间难以贴合,从而造成上下耦合板与被测连接线间的间隙偏大,影响了试验结果的可靠性。
[0032]参照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容性耦合夹,包括底座1、下耦合板2、上耦合板组以及锁紧结构。
[0033]底座1包括底板11、固定设置于底板11上表面的多个绝缘支座12以及设置于底板11其中一端的绝缘支座12上的同轴连接器13。
[0034]下耦合板2固定设置于绝缘支座12的上端,平行于底板11。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在一起的子耦合板3,子耦合板3的数量应为三个以上,且每个子耦合板3的尺寸均相等,多个子耦合板3可展开形成平面状。
[0035]将上耦合板组的其中一侧边缘称为第一侧边缘,与第一侧边缘相对的一侧边缘称为第二侧边缘,则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下耦合板2的其中一侧边缘铰接。
[0036]锁紧结构用于将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下耦合板2锁紧。
[0037]参照图2,试验过程中,将被测连接线置于下耦合板2上后,转动上耦合板组,将上耦合板组包裹在被测连接线的上方,最后通过锁紧结构将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下耦合板2固定。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两个子耦合板相铰接的结构,本申请中,将上耦合板组分为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3,各个子耦合板3均与被测连接线贴合,根据微积分原理可知,子耦合板3数量越多,被测连接线与上耦合板组之间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容性耦合夹,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下耦合板,设置于所述底座上;上耦合板组,包括多个顺序铰接的子耦合板,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三个以上,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一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的一侧边缘铰接;以及锁紧结构,用于将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下耦合板锁紧,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与所述第一侧边缘相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性耦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子耦合板的数量为6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容性耦合夹,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结构包括:锁扣,设置于所述上耦合板组的第二侧边缘,所述锁扣上开设有第一通孔;螺栓,穿设于所述第一通孔内;螺母,与所述螺栓配合;其中,所述下耦合板上开设有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颖宁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