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晶专利>正文

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767780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3-23 19: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煤矿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受力柱,且受力柱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与筒体内部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将筒体插入地面,将连接板与地面连接,同时将受力柱的顶端与矿洞顶部支撑件抵触,待出现小范围坍塌时,受力柱将承载上方掉落的支撑件下压,使多个弹簧活塞杆分担下压力,同时两个第一支臂和两个第二支臂的连接处相背离运动,使两个拉动带的端部被第二支臂拉动并使两个与相邻的拉动带连接的弧形杆相向转动,使两个托板对矿洞上方进行斜向支撑,使工作人员不易被埋,同时有一定活动空间等待救援,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煤矿开采
,具体涉及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煤矿开采过程中,可能会偶尔出现矿洞坍塌大的情况,这种情况被称为顶板冒进,而坍塌时,矿洞内会落下岩石,甚至一部分安装在矿洞上方的支撑件都会落下,在矿洞中的工作人员有可能会被落石砸伤,并且矿洞坍塌即使是小规模的坍塌情况,都有可能会将下方的矿洞内的工作人员埋入土层中,造成生命危险,并且由于身体被埋入土中,工作人员难以自行脱离土层,并且难以扒开土层获得充足氧气,十分危险,使得矿洞内受灾人员成活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通过将筒体插入地面,将连接板与地面连接,同时将受力柱的顶端与矿洞顶部支撑件抵触,待出现小范围坍塌时,受力柱将承载上方掉落的支撑件下压,使多个弹簧活塞杆分担下压力,同时两个第一支臂和两个第二支臂的连接处相背离运动,使两个拉动带的端部被第二支臂拉动并使两个与相邻的拉动带连接的弧形杆相向转动,使两个托板对矿洞上方进行斜向支撑,使工作人员不易被埋,同时有一定活动空间等待救援,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
[0004]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5]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筒体,所述筒体上方设置有受力柱,且受力柱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所述滑动柱与筒体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筒体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多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活塞杆,多个所述弹簧活塞杆一端均与受力柱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柱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槽,且两个矩形槽内部均设置有抵触机构,两个所述抵触机构下方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抵触机构的驱动机构,所述筒体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通过将筒体插入地面,而后将连接板通过螺丝与地面连接,同时将受力柱的顶端与矿洞内的顶部的支撑件相抵触,使受力柱承载支撑件,待出现矿洞小范围坍塌的情况时,受力柱将承载上方掉落的支撑件下压,使多个弹簧活塞杆分担下压力,而后两个驱动机构启动,带动两个抵触机构对矿洞上方进行较大范围的斜向支撑,使下方的工作人员不易遭受活埋的危险,并且可留出一定空间使被困的工作人员等待救援,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
[0006]进一步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支臂,且第一支臂一端转动连接于相邻的矩形槽底端,所述第一支臂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臂,且第二支臂一端转动连接于筒体顶端,所述第二支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带,且拉力带一端与上方的抵触机构固定连接,通过受力柱下压,使得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向远离受力柱的方向转动,拉力带的一端穿过第一支臂与矩形槽的侧壁与抵触机构连接,使得拉力带拉动抵触机构对上方坍塌下的
岩块和支撑件进行斜向夹持,从而使下方预留一定空间便于人员等待救援。
[0007]进一步在于:所述第一支臂一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凸条,且第二支臂另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弹性条,使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之间的转动会产生一定阻力,从而分担上方岩层支撑件下压带来的压力。
[0008]进一步在于:所述矩形槽一侧开设有带槽,且带槽与相邻的拉力带滑动连接,使拉力带位于带槽内部,便于收纳拉力带并保护拉力带。
[0009]进一步在于:所述抵触机构包括弧形杆,所述弧形杆一端转动连接于相邻的矩形槽顶端,且弧形杆另一端开设有缺口,所述缺口内部转动连接有转动块,且转动块一端固定连接有托板,所述弧形杆内弧面一端与相邻的拉力带一端固定连接,通过第一支臂与第二支臂的另一端向远离受力柱的方向转动,使得拉力带的一端下移,从而使与其相连接的弧形杆内弧面被拉力带拉动向受力柱方向转动,从而使弧形杆整体向上方转动,从而使弧形杆另一端的托板斜向对受力柱承托的支撑件进行支撑,从而使托板下方预留较大空间便于人员等待救援,所述弧形杆另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杆,使转动块转动角度受限,从而使得托板保持板面朝上的状态。
[0010]进一步在于:所述筒体外侧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盒体,两个盒体可盛放一定量的应急用品,以保证被困人员的成活率。
[0011]进一步在于:所述盒体相邻一侧为弧形面,使两个盒体对受力柱的下落方向进行进一步限制,避免受力柱下落歪斜。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通过将筒体插入地面,而后将连接板通过螺丝与地面连接,同时将受力柱的顶端与矿洞内的顶部的支撑件相抵触,使受力柱承载支撑件,待出现矿洞小范围坍塌的情况时,受力柱将承载上方掉落的支撑件下压,使多个弹簧活塞杆分担下压力,同时两个第一支臂和两个第二支臂的连接处相背离运动,使两个拉动带的端部被相连接的第二支臂拉动,从而使两个内弧面与相邻的拉动带相连接的弧形杆相向转动,使两个托板对矿洞上方进行较大范围的斜向支撑,使下方的工作人员不易遭受活埋的危险,并且可留出一定空间使被困的工作人员等待救援,从而提高了煤矿工作人员的生存率。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中弹簧活塞杆位置关系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A处局部放大示意图;
[0018]图4是本技术中受力柱、拉力带结构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抵触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00、筒体;110、受力柱;111、滑动柱;112、矩形槽;113、带槽;120、连接板;200、弹簧活塞杆;300、驱动机构;310、第一支臂;320、第二支臂;321、弹性条;330、拉力带;400、抵触机构;410、弧形杆;420、转动块;430、托板;440、限位杆;500、盒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请参阅图1

5所示,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筒体100,筒体100上方设置有受力柱110,且受力柱110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111,滑动柱111与筒体100内部滑动连接,筒体100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多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活塞杆200,多个弹簧活塞杆200一端均与受力柱110底面固定连接,受力柱110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槽112,且两个矩形槽112内部均设置有抵触机构400,两个抵触机构400下方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抵触机构400的驱动机构300,筒体1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0,通过将筒体100插入地面,而后将连接板120通过螺丝与地面连接,同时将受力柱110的顶端与矿洞内的顶部的支撑件相抵触,使受力柱110承载支撑件,待出现矿洞小范围坍塌的情况时,受力柱110将承载上方掉落的支撑件下压,使多个弹簧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包括筒体(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100)上方设置有受力柱(110),且受力柱(110)底端固定连接有滑动柱(111),所述滑动柱(111)与筒体(100)内部滑动连接,所述筒体(100)顶端均匀开设有多个安装孔,且多个安装孔内部均固定连接有弹簧活塞杆(200),多个所述弹簧活塞杆(200)一端均与受力柱(110)底面固定连接,所述受力柱(110)外侧壁对称开设有两个矩形槽(112),且两个矩形槽(112)内部均设置有抵触机构(400),两个所述抵触机构(400)下方均设置有用于驱动抵触机构(400)的驱动机构(300),所述筒体(100)外侧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12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煤矿开采用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00)包括第一支臂(310),且第一支臂(310)一端转动连接于相邻的矩形槽(112)底端,所述第一支臂(310)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支臂(320),且第二支臂(320)一端转动连接于筒体(100)顶端,所述第二支臂(320)另一端固定连接有拉力带(330),且拉力带(330)一端与上方的抵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晶周建永宋新海张臻
申请(专利权)人:王晶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